太陽的話教學設計
《太陽的話》教學設計
(3)讀悟結合:充分把握文詩歌感情豐富的特點,指導學生朗讀,讀出梯度,讀出韻味,熟讀成誦,將誦讀和感悟有效結合。
3、教材解析:《太陽的話》是著名作家艾青在延安時期寫的一首詩歌,體現了追求光明的理想,作者用太陽象征光明與希望,用緊閉著門戶的木板房比喻當時人們生活的閉塞、陳舊、落后的環境,以第一人稱代表太陽呼喚國人改變現狀,迎接光明!
4、生情分析:四年級學生能夠獨立識字、自主朗讀,能夠提出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問題,并且聯系上下文及相關資料理解文本,較為清晰和完整地表述自己的看法。對于一般的寫作方法有一定的認知,能夠體會重點詞句和表達方式的效果,拓展想像能力及語言創作能力較好。但學生對于新中國成立之前的國情和民情缺乏了解,沒有深刻的感受,需要通過引導才能了解和體會,更好地為文本閱讀服務。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3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重點學習“撒”的書寫。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指導學生通過自主質疑、閱讀解疑的學習過程讀懂課文內容,了解創作背景,體會作者情感。
3、通過學習文本,體會作者熱愛國家、關注人民、積極光明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
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作者對人們的希望,體會作者的人生態度和改變國民生活環境及心態的急切心情。。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和比喻的方式來表達對人們的召喚。
教法:談話討論法、質疑引導法、指導誦讀法;
學法:圖文結合法、細讀解疑法、合作交流法;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搜集關于艾青的資料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一、質疑導入:
1、板書課題:
齊讀課題,大家想知道什么?
(梳理學生疑問,指導學生運用“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等提出問題并板書。)
2、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艾青,對于他你想知道什么?
(引導學生提出:艾青是一位怎樣的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
誰搜集了關于艾青的資料,和大家交流一下!
(指名交流,初步了解艾青的作品及人物風格。)
二、閱讀理解、體會情感:
1、初讀課文:
(1)自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同桌兩人互相檢測,看是否達到閱讀要求;
(3)指名朗讀,師生共同點評提升。
(4)教師范讀,注意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味。
2、質疑回顧:
(1)讀了課文之后,剛才那些問題的答案找到了嗎?
孩子結合初讀成果了解:
(太陽不能說話,所以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寫了一首詩,替太陽說話;)這是課文的基本寫法!
( 太陽想把溫暖、亮光、香氣、露水送進人們心的空間;)這是太陽的愿望!
(太陽想對那些關在房子里的人們說話~)
是嗎? 請你找到相關的詩句!
(指名讀“打開你們的窗子吧、打開你們的板門吧”以及“讓你們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打開它們關閉了很久的窗子”。)
師:這是一間怎樣的房子?
(知道學生體會這是一間有著又厚又重的門、窗戶長期緊閉的房子!)
如果人長期生活在這間房子里,他們是怎樣的人?
(引導體會人們的生活境遇和心態,明白“太陽的話”是要送給那些長期封閉、渴望光明、溫暖的人們。)
師小結:有疑問的孩子才是愛學習的孩子,能夠通過閱讀解決問題的孩子才是會學習的孩子。
3、深入質疑:在沒讀課文之前,我們就有這么多的的問題,并一一解答了。如果在仔細讀課文,你又會有什么問題呢?
(1)孩子們默讀課文,再次質疑:
(2)同桌交流問題,嘗試解決簡單疑問,注意聯系文本內容。
(3)全班交流:
預設1、為什么插圖上畫的都是春天美好的事物?而左下角卻有像雪一樣的東西?
點評質疑角度,從插圖入手。指導學生體會作者想把春天美好的事物都送給那些人,就像春分吹化冰雪一樣,融化他們冰封的心!
深入引導:是啊,作者想把美好的事物都送給人們,他都送了什么呢?
(指導學生抓住“金黃的花束”、“林間的香氣”、“亮光和溫暖”、“滿身的露水”等事物,并體會這背后的特別含義:“花束”代表美好的事物,多彩的生活;“香氣”代表對生活的美好暢想;“亮光和溫暖”代表代表生活的希望和珍貴的情誼,“露水”代表心靈的滋潤!)
引導語言表達:,你能看著插圖說說,還可以送什么嗎?試著用詩歌的句式來表達!
(指導學生語言遷移:我帶著剛長出的嫩芽,我帶著翠綠的樹葉,我帶著美麗的花瓣,我帶著青青的小草······)
你帶來的美好事物又有何特殊含義呢?
(指名分享自己的美好心愿。)
小結提升:原來作者要送給人們的是這么豐富的情感,那你了解作者其人了嗎?
(引導學生評論,艾青是一個愛祖國、愛人民、生活積極向上、渴望光明溫暖的人。)
預設2:發現詩歌的語言特點
文中為什么多處用到了重復的語句?
(指導學生體會作者用反復的手法體現急切的心情。)
你能讀出這份心情嗎?
(指名朗讀,指導提升。)
引向廣泛:你還發現了文本在寫法方面的什么特色?
(引導學生縱觀全文,整首詩運用擬人化的手法,讓太陽和人們之間的關系顯得很親切;用不同的大自然事物代表不同的情感,很能激發人們的思考;作者的寫作還很有順序等寫作特點。)
4、指導熟讀成誦:
多么有趣的小詩啊,你能嘗試這背誦一小節嗎?
(學生練習背誦后展示,指導逐步背誦全文。)
三、對比閱讀,練習鑒賞:
《海上日出》和《太陽的話》這兩篇文章都和太陽有關,他們有何異同?
(指導學生進行對比賞析:兩篇文章的文體不同,具體內容不同,表現方式不同,寫作手法不同等。)
為什么都選擇“太陽”作為主要內容呢?
(引導學生體會太陽的意象有著特殊的意義,代表著光明和溫暖,代表著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代表著人生的不斷追求等,激發學生對太陽、自然的熱愛!)
四、小結全文,明確內容、寫法。
《太陽的話》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是xx,我說課的內容是詩歌《太陽的話》,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和學法、教學流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教材的理解和設計意圖。
一、說教材
《太陽的話》是艾青1942年創作的一首抒情詩,詩人用擬人的手法,賦予太陽以人的語言和思想,展示了太陽渴望走進小屋,打開人們關閉的心靈,召喚人們敞開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們樹立起積極樂觀的信念。詩中,艾青用太陽象征光明與希望,用緊閉門戶的木板房比喻當時人們生閉塞、陳舊、落后的生活環境,以第一人稱代表太陽呼喚國人改變現狀,迎接光明。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本節課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一) 認知目標:
認識生字3個,積累詞組4個,正確書寫 “睫”。閱讀詩歌,了解詩意。
(二) 能力目標:
以讀促悟,通過多種方式的感情朗讀增進理解。
(三) 情感目標: 體會太陽渴望喚醒人們、敲開人們心靈的急切心情。。形成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四) 評價目標:讓學生學會評價他人、評價自己、建立自信。 其中第三個情感目標是本課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和我校語文高效課堂倡導的想方設法調動學生興趣,引導他們積極參與、主動探索新知、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這一指導思想,我使用的教法教法有: 情境創設法、誦讀感悟法、想象畫面法等。
說學法:
“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教會學生發現真理。”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合作討論法、朗讀感悟法、情境體驗法、自主探究法和勾畫圈點批注法。
三、說教學流程:
我校高效課堂提出語文課要注重學生聽說讀寫演五項語文能力的修煉,所以,我以學生的學為立足點,設計了如下的教學流程:
第一個環節是誦讀經典,激趣導入。課前課件出示關于太陽的名人名言,讓學生誦讀并談發現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接著我拿出太陽圖片貼在黑板上并說今天這位光明的使者來到咱們的課堂中,因為他有一肚子話想對我們說,你想知道嗎?這樣設計的意圖是:一方面引導學生堅持誦讀,豐富人文素養,二是引出太陽激趣導入,三是為課堂中創作贊頌太陽的小詩奠定了基礎。
第二個環節是交流資料,走近作者。先讓學生交流課前搜集整理的有關艾青的資料,然后出示照片認識艾青,并問問同學們從這些資料的交流當中你發現艾青是個怎樣的人 ,學生會發現艾青是個追求光明的人,因為他的好多作品都與光明有關,比如:《向太陽》、《給太陽》、《黎明的通知》《火把》等,然后老師總結:追求光明是艾青詩歌一個永恒的主題,這集中體現在這一系列作品中,今天我們就學習其中一首《太陽的話》,隨即板書課題,并引導學生質疑: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培養學生搜集整理資料和質疑問難的能力。
第三個環節: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播放配動畫的課文錄音,讓學生初步感知詩歌內容,獲得整體印象。 2、根據要求自讀課文。出示這樣的自讀要求,讓學生自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詩,要求:
(1)讀準字音,用學過的方法識記生字、理解詞語,讀通詩句。
(2)想想詩中的“我”、“你們”各指的是誰?在相應的詩句旁邊作上批注。)
第四個環節精讀感悟 ,讀中悟情。
先指名讀第一節詩,讓大家邊聽邊想這節詩中太陽對我們說了什么?然后指導朗讀,體會太陽想進入小屋的急切心情。通過讀第二節學生很快發現原來太陽給人們送禮物來了,接著讓學生默讀勾畫太陽帶來哪些禮物,并想象太陽還可能為我們帶來了那些禮物。然后老師配樂朗讀這節詩,讓學生閉著眼睛想象畫面。這樣設計的意圖是:既培讓學生深切的感受到了太陽給我們帶來了一個五彩繽紛、生機勃勃的世界,也訓練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學習第三節時,我先引導學生總結前兩節學習方法:
(1)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課文。
(2)勾:勾畫自己感觸最深的句子。
(3)悟:聯系實際,批注自己的體會,
(4)讀:帶著自己的體會有感情的朗讀。
然后讓學生用這種方法自學這一節詩。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給方法比教給知識更重要。” 這樣設計的理念就是要交給學生方法,讓他們帶著已有的經驗與方法學習語文,在主動探究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最后一節詩是重點也是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這樣設計教學:先指名感情朗讀,思考太陽的愿望是什么?當學生說道“是把香氣、亮光、溫暖和露水撒滿人們心的空間”時再引導學生質疑:太陽怎么把這一切撒滿人們心的空間啊?為什么說人們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關閉了很久呢?當學生滿腦子充滿了疑惑時,我組織學生學習這首詩創作的時代背景。然后讓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讓我把花束、把香氣、把亮光把溫暖和露水,撒滿你們心的空間”這句話的含義。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適時利用背景資料和合作討論有效突破了難點,避免了老師枯燥的分析講解,把課堂換給了學生。
第五個環節情境表演,升華情感。當學完詩歌我這樣創設情境:同學們,假如此時你面對著的就是當年那個滿目瘡痍的中國,而國民們還在沉睡,你會怎么做?下面讓學生把自己當成一個個小太陽,加上適當動作來呼喚沉睡的國民!播放音樂先讓全體同學參與,再推薦一名同學臺前表演。這樣設計的理念是:通過學生入情入境的表演朗誦,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和再創作,而且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讓學生全面展示,鍛煉了學生的表演能力。
第六個環節是課外延伸,拓展練筆。這個環節里先讓學生學習艾青的另外一首詩《給太陽》,然后引導學生拿起手中靈動的筆,用“您”稱呼太陽,寫一節贊美太陽的小詩。這個環節的設計理念是:讓學生在拓展活動中進一步鞏固方法,訓練能力,拓展視野,實現聽說讀寫的整合與發展。
第七個環節是課堂小結,思想教育。進簡練小結,目的是對學生滲透德育和心里教育,教育學生不要做個追求光明,積極樂觀的人。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我布置的課外作業是:搜集閱讀艾青其他詩作。
最后說說板書設計。我設計的板書是這樣的,(課件出示)這樣的設計圖文并茂體,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有效的幫助學生建構知識。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看了“太陽的話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