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知識匯總(3)
21、《老人與海鷗》
1.課文簡析:課文結構清楚,可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后一部分則通過老人死后,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2.句子解析:
①老人把餅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鷗群呼喚。立刻便有一群海鷗應聲而來,幾下就掃得干干凈凈。老人順著欄桿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這是老人喂海鷗的一個細節描寫。老人的動作是那么的嫻熟,與海鷗之間的配合是那么默契、那么和諧!“掃”字把鷗群吃食的樣子描繪得生動鮮活。海鷗有節奏地翻飛著雪白的翅膀,那場面,像一幅靈動的畫,更像一首美妙的歌。
②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群海鷗突然飛來,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么大事。
這是誰也意想不到的事情。海鷗一開始“突然飛來”時,也許以為是老人又來給它們喂食了,許多天沒來的老人終于又來了,于是它們沒等老人呼喚它們的名字就迫不及待地“突然飛來”。然而它們很快就發現不對,于是它們圍著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它們一定是發現十多年來天天與它們朝夕相處的老人今天與往常不一樣了。它們用聲聲鳴叫呼喚老人。
3.詞語解釋:
褪色:布匹、衣服等的顏色逐漸變淡。文中指老人的衣服因穿的時間久而顏色變淡。
撮:吮吸。
抑揚頓挫:聲音高低起伏和停頓轉折。
歇落:文中指海鷗停在老人的帽子上休息。
守靈:守在靈床或靈位的旁邊。
漩渦:流體旋轉時形成的螺旋形。
4.省略號的用法:
①“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 (表示列舉的省略。)
②它去年沒有來,今年也沒有來……海鷗是吉祥鳥、幸福鳥!
你看它們那小模樣!嘖嘖……(表示話未說完。)
③聽到這個消息,我們仿佛又看見老人和海鷗在翠湖邊相依相偎……我們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鷗的照片放大,帶到了翠湖邊。
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視著周圍盤旋翻飛的海鷗們,注視著與他相伴了多少個冬天的“兒女”們……過了一會兒,海鷗們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后站成了兩行。(表示語意未盡。)
④……
在為老人舉行的葬禮上,我們抬著那幅遺像緩緩向靈堂走去。
(單列一段,也表達了未盡的語意。)
5.課后題
第3題:(1)體會到老人的動作時那么的嫻熟,與海鷗之間的配合是那么默契、那么和諧。從而體現了老人對海鷗的一片深情。(2)體會到海鷗們是那么舍不得離開老人,它們再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達對老人的留戀。
23、《最后一頭戰象》
作者:沈石溪,他被譽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
1、課文以時間為序,扣住四個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第1~4自然段)、“重披戰甲”(第5~11自然段)、“憑吊戰場”(第12~16自然段)、“莊嚴歸去”(第17~23自然段),表現嘎梭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2.詞句解析。
①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作者對嘎羧動作、神情的描寫,細膩生動,寥寥幾筆卻清晰地表達出一頭英勇的戰象積淀在心中的深沉的感情:“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使讀者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見到象鞍時內心涌動的對輝煌過去的深深留戀與回味!
②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掛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
象鞍破舊,卻仍然凝重華貴;嘎羧年邁,卻仍然英武豪邁!二十六個春秋,彈指一揮間,而今,戰火不再,血腥不再,記載著嘎羧的英勇;紛亂不再,年輕不再,但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懷仍在,勃勃的雄心仍在!對稱的并列句式增強了語勢,此句通過對象鞍和嘎羧的簡練描繪,深情地贊頌了嘎羧的英雄形象與氣概。
③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 ── ──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久久凝望”里,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驚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壯的戰象們馱著抗日健兒,冒著槍林彈雨,排山倒海般地沖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丟盔棄甲;英勇的戰象和抗日將士也紛紛中彈跌倒在江里。“親了又親”的礁石,也許是嘎羧曾經奮力殺敵的一處戰場,也許是曾灑滿戰友鮮血的一處傷心之地;“震耳欲聾的吼叫”,也許是嘎羧在深情呼喚戰友們的靈魂,也許在訴說它對戰友的深深懷念,也許在告訴戰友,它也將來陪伴它們……這樣的悲壯,這樣的深情,這僅僅是一頭戰象嗎?這是一位讓人滿懷敬仰的英雄,這是一位讓人飲淚歌頌的英雄!
④它死了。它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經并肩戰斗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
嘎羧走了。從垂暮時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戰甲的英武,從重臨舊地到安葬自己,我們漸漸讀懂了嘎羧的心,它忘不了這片曾經灑過熱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經并肩戰斗的同伴。這是一頭戰象的善良與忠誠!它雖然只是一頭象,卻具有高尚的情懷,這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值得我們深深思索啊!
①威風凜凜:聲勢或氣派令人敬畏。②排山倒海:比喻力量強,聲勢大。
③豪邁:氣魄大;勇往直前。④泣不成聲:哭不出聲來。形容十分悲痛。泣,小聲哭。
⑤唏噓: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⑥震耳欲聾:耳朵都快震聾了,形容聲音很大。
⑦炯炯有神:形容(眼睛)明亮,有神采。⑧激越:(聲音、情緒等)強烈、高亢。
25 《伯牙絕弦》
1.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善哉”,太好了。“若”,好像。伯牙彈琴的時候,心里想到高山,鐘子期聽了(贊嘆)道:“你彈得太好了!簡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鐘子期(如癡如醉,擊節稱快):“妙極了!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從我心中流過)!”
通過反復吟誦,體會鐘子期發自內心的贊嘆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時欣喜若狂的心情。
②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鐘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他的心意。伯牙精妙的樂曲,只有通曉音律的鐘子期能真正聽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鐘子期能真正理解。情投意合,這才是知音啊!
③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破琴”,把琴摔碎。“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這里指伯牙把鐘子期當做他的知音。“復”,再,重新。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鐘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愛的琴摔碎,終身不再彈琴。
鐘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絕,黯然神傷,毅然決然地“破琴絕弦”,這是何等悲壯而又感人的行為!朋友間的深情厚誼令人動容。千百年來,“知音”典故不但在華夏大地傳為美談,而且名揚海外。
(2)對詞語的理解。
伯牙絕弦:絕,斷絕。伯牙因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彈琴。比喻知己喪亡后,棄絕某種專長愛好,表示悼念。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
看了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知識匯總還看:
1.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知識要點整理
2.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復習資料
3.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歸類復習要點
4.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復習資料
5.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基礎知識總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