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教學設計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教學設計
3、讀懂本課內容,抓住文章的要點;初步了解電腦網絡的意義、用途及有關知識,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初步認識網絡的用處。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激發閱讀興趣
1、你和遠方的親朋好友通過什么方式溝通?
2、(板書課題)請大家認真讀一讀課題,說一說你最想知道什么?(如,什么是“信息”?“信息高速公路”指的是什么?“信息高速公路”通往哪里?“我家”是怎樣跨上“信息高速公路”等問題)
3、教師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確定學習目標,激起學生自主閱讀解決問題的興趣。
二、聽課文朗讀,初步感知。
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讀感悟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書時聲音響亮,有感情。
2、讀準本課的生字詞。
3、在文中找到“情不自禁”“歡呼”“迫不及待”“目不轉睛”“贊嘆”“戀戀不舍”這些詞語,體會這些詞語的好處。
檢查自讀情況
自選方式來匯報自己的自學情況,如,當小老師教認生字詞;請好朋友一起輪讀課文;解答課前別人或自己提出的問題。
四、學習本課生字詞
1、讀讀寫寫
情不自禁 電腦網絡 目不轉睛 戀戀不舍 信箱 領悟 盯著
五湖四海 迫不及待 應有盡有 笑瞇瞇 老鼠 警察 博覽 寄信 幾秒
2、學習生字,書寫練習。
五、拓展閱讀
閱讀《互聯網與電子郵件》、《計算機網絡》、《網絡——一把雙刃劍》、《我眼中的網絡世界》。
第二課時
一、引導學生朗讀課文。
朗讀課文,思考:
1、電腦網絡是什么?說說你的理解。
2、“進入了網絡,就好像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為什么這么說?
3、網絡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為什么說地球變成了一個小村落?
二、交流體會。
1、讀第2自然段,思考:電腦網絡是什么樣的?
2、出示:進入網絡,就好像跨入了信息高速路。找出文中類似這樣打比方的句子,說一說自己的體會。
3、交流體會,深入認識網絡的神奇及作者興奮的心情。
“電腦網絡如同一個遍布全球的蜘蛛網,把每個國家、每座城市甚至每個家庭都連在了一起”——網絡為人們提供了廣泛的信息。
“進入網絡,就好像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網絡為人們便捷高效地提供信息。
“有了網絡,五湖四海的人隨時可以交流,咱們的地球就變成了一個小村莊”——網絡使世界各地的人沒有了距離,身在家中卻可廣泛聯系。
“我感到地球一下子變小了,知識的大門向我敞開了”——網絡信息資源的豐富將改變人們的學習方式。
“我聽了更加喜歡這個新朋友了”——網絡功能的神奇、信息的豐富贏得“我”的青睞。
聯系實際
請上過網的同學交流一下收獲。
三、小組合作,深入學習
1、組員搭配上體現互補,每組保證有一名略懂電腦的同學。
2、填寫表格,要求各小組在充分自讀的基礎上進行討論,將討論結果填入表格,同時,組內人員要分工明確。
我們小組讀懂的網絡功能 我們還知道的網絡功能 不懂的問題
全班交流
各小組自選方式匯報學習成果,向其他小組提出問題。如:
1、可由中心發言人將表格放在實物投影上,介紹本組讀懂的和課外了解的網絡功能,并就不懂的問題請教其他小組。(教師亦可適時參與解答)
2、可由組員配合,一人讀相關段落,一人概括課文所介紹的網絡功能;一人詳細介紹自己如何了解的網絡其他功能,并回答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3、可由操作計算機較熟練的同學上機,邊演示邊介紹網絡功能,并隨時回答其他同學的提問。
4、教師在各組匯報中發現問題,進行總結指正或進行演示。
四、有感情朗讀課文
1、任選一段能夠表現網絡功能神奇和作者興奮心情的段落,練習有感情朗讀。
2、以挑戰賽的形式讓更多同學展示朗讀水平。
五、布置作業
有條件的同學課后請親自跨上“信息高速路”,查一查有關機器人的資料,準備與同學們交流。
六、拓展閱讀
閱讀《神奇的網絡》《與網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小學生應正確使用網絡》、《共創美好網絡生活》。
八、小練筆
1、我想用網絡……
2、網絡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方便,又有哪些不好的地方?寫一寫你對網絡的認識。
(任選一題)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說課稿
一、說教材: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以“我”的親身感受告訴我們網絡的用處,反映了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變化。理解課文內容,抓住文章的要點,初步認識網絡的用處,增長學生的見識,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這是本課的選編意圖,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本課,應根據課文特點和課文的選編意圖,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學習經驗,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理解、體驗、感悟。因此,我通過直觀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多種手段的朗讀,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通過小組合作、互動、共學,使學生解決疑難達到自我領悟。
二、說教學目標:
我將教學目標定為認知目標、情感目標、能力目標。
認知目標:
1、認識本課12個生字,理解關鍵性詞語的意思,如“信息、信息高速路、便捷、網上購物、拍賣、五州四海、電子郵件、羨慕”等詞。
2、理解課文內容,抓住文章的要點,初步認識網絡的用處。
3、繼續增強學生將網絡成為自己學習伙伴的意識。
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課文,.增長學生的見識,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
能力目標:
1、能自學或是與同伴一起合作學習,提高自己網上合作能力。
2、能利用網絡資源,查看、收集、了解信息高速路給我們的生活、學習帶來了什么?進行交流。
3、能用留言板進行網上交流與學習。
三、教學環節: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四點:
(一)通過聲像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因此在課前,那么本課教學一開始,我就對學生說:“小朋友,你們喜歡看動畫故事嗎?學生肯定會興趣盎然。隨后我就播放錄像并說:“有一位明明也和大家一樣,對網絡充滿了好奇,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感受一下作者在網上時大開眼界時神奇經歷。(揭示課題)”
(二)通過聲像介入,激活學生情感:
在揭示完課題之后,我就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下面,就讓我們小朋友邊看動畫、邊聽課文錄音,待會兒請你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這時,我就向學生播放課文錄音和動畫。這樣一來,通過媒體的介入,通過網絡聲像效果的作用,使原本靜態的東西變得生動形象起來,學生在感官刺激下,激活了內在的情感。而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學生對本文也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為我下面的深入教學做了一個鋪墊。
(三)網上協作學習,解決學生疑難。
由于,我班學生差異性較大,好的學生學習能力很強,在課堂上經常會感覺“吃不飽”;而有些學生學習能力較差,經常會感到“不宜消化”;在教學中,我也往往會感到顧此失彼。那么如何兼顧到每一個學生呢?網上合作、互動學習就為我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在深入教學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下面就請各個學習小組根據自學建議自學課文的小節。自學建議:1、輕聲讀課文,用你喜歡的方式學習字詞。2、想一想:為什么說,通過找關鍵字、關鍵句來闡明你的觀點,并在 BBS上發布。這時,學生可以通過反復讀課文,抓關鍵詞句來說明自己的觀點。信息能力強的同學就可以直接將自己找到的內容和感受發布在BBS上;信息能力差的學生則允許他走出座位,與他人共同合作、研究、學習。這樣一來,強者帶動弱者,尊重了學生個體間的差異。而網上發布,又使每一個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改變了以往課堂教學小組討論中,只有能說會道的學生出盡風頭,搶著發表自己的觀點,而一些膽小、缺乏自信的孩子永遠縮在后面,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隨后,我就讓學生到大組進行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我就對學生交流的內容及時進行點撥、歸納、評價。并對學生找到的詞句指導朗讀。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老師是引導學生看書、讀書的,而不是給學生講書的。”學生只有在多讀中才能感知、理解課文,從而達到自我消化與吸收。因此,在大組交流之后,學生理解了,我就讓學生再去讀讀課文,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這時,學生可以戴上耳機再一次傾聽老師的示范讀或跟著讀;可以邀請伙伴合作讀或比賽讀;也可以點擊音樂配樂讀或點擊錄象配音讀;還可以邀請老師挑戰讀。這樣一來,通過多種手段的朗讀,使學生的情感達到了**。
(四)課后拓展訓練,開拓學生視野。
一篇文章就是一個語言文字的大千世界,教師要善于挖掘課文的空白處,精心選取訓練點,同時還要注意練習答案的多樣化,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一個思維的廣闊空間。在課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課前,我們小朋友,還查到了網絡的許多作用,那黃老師將你們的資料進行了簡單的歸納整理,你們想看嗎?
這時,通過網上信息交流,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的興趣。而在瀏覽過程中,學生也會注意到老師將自己找到的資料分類歸納在哪里。教師就通過自己的示范,潛意識地培養了學生要逐步學會歸納整理資料的意識。這樣一來,整個教學就突破了狹小的教室空間和短暫的課堂時間局限,開拓了學生的視野。
看了“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