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華山教學設計 詠華山說課稿
《詠華山》教學設計
3、識字、寫字。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感受華山的雄偉壯麗,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和想象力。
教學難點:理解“情不自禁”,把文和詩巧妙地連接起來。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親愛的小朋友們,平時看到你們能背誦那么多古詩,老師真是佩服極了。今天我也給大家背一首: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知道嗎?這首詩的作者是我國北宋時期一個七歲的孩子。這首詩是怎樣寫成的,又是什么意思呢?咱們學習了課文之后就明白了。請同學們齊讀課題:詠華山。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多媒體)出示華山圖片。
這就是華山。在我國陜西省境內,是五岳之一,也稱西岳。
看了圖片之后,華山給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生說說,師板書:
高 美)
過度:下面咱們就跟隨這師徒倆到文中去領略華山的高,欣賞華山的美好嗎?
2、自由讀讀課文??凑l能把書讀得字字準確,句句通暢。
3、檢查:生字詞是否讀準音了?
(多媒體)出示生字詞,學生讀讀,字音不準的多讀幾遍。
4、一人一段讀,正音。
5、讀了課文后,你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說說課文大意)
過度:課文讀得這么通順,看來可以仔細閱讀課文了。
三、仔細閱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1、小聲讀課文。文中哪些句子寫了華山的高?邊讀邊用筆劃下這些句子,并讀一讀。
2把你剛才劃出的句子讀給同位聽聽。
3、把剛才的讀書收獲向全班同學交流一下好嗎?
生交流。然后師出示(多媒體)剛才學生說過的這些句子。
咱們通過朗讀表達出華山的高好嗎?
4、(多媒體)出示第一句(他們沿著山路艱難地爬上山頂。)
指生讀。評價。怎樣才能讀出華山的高?引導學生抓住“艱難”一詞理解山的高。
再讀,讀出山的高。男生讀,女生讀。并第一次出示句子:
啊!華山真高哇!
全班學生反復誦讀。
過度:老師聽出來了,華山的確很高。到底怎么個高法呢?
5、(多媒體)出示句子:(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
指生讀。從這句話中你是怎樣讀出華山高的?
生說說,師評價:你真會讀書。小小年紀就這么會讀書,了不起。
再讀。抓住“遠遠近近”指導讀。
師:這么多山都在自己的腳下,看來華山真得好高哇!我們共同贊美一下吧!再次出示句子:
啊!華山真高哇!
男生讀。女生讀。齊讀。
6、(多媒體)繼續出示第句子:(太陽顯得那么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云。)
從這句話中你是怎樣讀出華山高的?同位兩人互相交流。
師:朵朵白云是一朵云嗎?二朵?那么是多少?(許多,數不清)
讀出山高,云多。
師:如果加上一個動作,讓朵朵白云再飄起來,就更好了。
生加上動作讀,師生共同讀。讀出華山的高。
第三次出示句子:
啊!華山真高哇!
全班反復誦讀。
7出示剛才四句話,連起來讀。
指生讀。余生邊聽邊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生說說。
齊讀。(加上動作就更好了)
師:你們的朗讀仿佛把老師帶到了雄偉壯麗的華山頂上。頭上是藍天、紅日,腳下是白云、群山,就像仙境一般。我太激動了,恨不得跳起來大喊一聲:“華山你好高呀!”如果你也來到了高聳入云的華山頂上,會說什么、做什么呢?(指生說說)
師:剛才大家贊美華山時這種難以抑制的興奮和激動心情,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就是:情不自禁。(板書)
過度:文中的孩子來到山頂時的心情和我們一樣激動,他也情不自禁地贊美起華山來。不過,他是用一首詩來表達的。
8、出示文中的詩文。
指生讀。這首詩有幾句話?(兩句)
?、?出示第一句:這句什么意思?誰讀懂了?指生用自己的話說說。
師評價。文中有一句話的意思與這句詩的意思相同,讀讀第二段找出來。指生說說是哪句話。
師:對嗎?看看答案。(出示這句話)
男生讀詩句,女生讀相應的意思。
⑵出示第二句詩。這一句怎樣理解?像剛才這樣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讀給你周圍的小伙伴聽聽。
?、浅鍪救姟V缸x,指導讀。
現在老師說說在山上的感受,你們對詩句好嗎?
師:太奇妙了。同樣的意思,既可以用一句話來說,也可以用一句詩來表達。我們祖國的語言表達方式真是豐富多彩。讓我們再讀一遍這首詩,共同感受一下漢語言的魅力。齊讀古詩。
過度:七歲的孩子能用這樣的好師贊美華山,真了不起。難怪連他的師傅都贊不絕口呢!現在齊讀3-4段,讓我們和師傅一起夸夸這位小詩人。
9、齊讀課文3-4段
學著師傅的樣子,加上動作夸夸小詩人。“好詩,好詩”
四、 朗讀全文 感悟文章內涵
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術師,它鬼斧神工般地創造了高大挺拔、雄偉壯觀的華山,讓我們一飽眼福。漢語言博大精深、魅力無窮,讓我們感受了語言的美麗?,F在就讓我們用世界上最美的語言、充滿感情地朗讀一遍全文,再次贊美華山的高大、美麗吧!
齊讀全文。
五、總結
課文學習到這兒,你想對華山說什么?你想對小寇準說什么?
我還想對師傅說:“你太幸福了!有這樣一位有才華的詩人學生。”老師也很幸福,因為有你們這樣一群聰明可愛的學生。說不定將來我們班會出很多這樣的小詩人呢!
《詠華山》說課稿
一、說教材
《詠華山》是一種新的課型——“文包詩”。課文敘述了寇準跟先生登華山時詠詩贊華山的事,描繪了華山的雄偉壯麗,也贊揚了寇準的聰明,有才華。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文中插圖形象鮮艷。針對新大綱對一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以及教學的重難點: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使學生感受到華山的雄偉壯麗,激發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3、學會“間、歲”兩個生字,理解本課新詞。
對課文第二自然段詩文的體會領悟是本課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認知規律。教學中采用以下方法:
1、情境教學法。用畫面呈現華山的景色,用語言描繪登山的真情實感,用音樂渲染寇準“詠華山”的情境,使學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從而感受到華山的雄偉壯麗,并能詩文對照,體會古詩的意思。另一方面,《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為此,在教學中創設了讓學生動腦找一找“華山的景色”,動手貼一貼“華山的景色”,動口讀一讀“華山的詩”等學生樂于接受并能享受其間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鮮活的課堂氛圍,讓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感受成功的快樂。
2、朗讀感悟法。《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感情的熏陶。在教學中,運用語言渲染、引導想象、媒體創設,表演等多種教學策略,鼓勵學生讀書、發現。并注重朗讀訓練的方式方法,如比賽讀、表演讀等,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激情,讀中感悟,在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并受到美的熏陶。
三、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入情境
課堂氣氛的營造至關重要,良好的氣氛更易讓學生入情、入境,產生心靈的共鳴,尤其導入語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在課一開始,我先跟學生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緊接著我說“華山可是一座很有名的山呀!你們想去看看嗎?我們這節課就跟著小寇準和先生一塊去登華山好嗎?”頓時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課堂上的氣氛也輕松愉快。
二、品讀感悟,入情入境
(一)第二自然段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學習重點,也是難點。學習本段,既要讓學生領悟本段的文,又要讓學生把詩和文聯系起來,借文悟詩。我做了如下的安排:
這一段中的文,無論是寫爬山,還是寫山頂景觀,都緊扣一句話“啊!華山真高啊!”。那該如何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華山的“高”,讀出華山的“高”呢?
在教學中,我抓住課文中描寫山頂景觀的句子突破這一難點。以問題“站在華山上,小寇準和先生看到了什么?”讓學生動腦找一找描寫“華山景色”的句子,其間還讓學生動手貼一貼“華山的景色”,比如“遠遠近近的山、太陽、白云”等,在不斷的互動下,使學生沉浸在課文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了鮮活的課堂氛圍,讓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缎抡n標》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感情的熏陶。因此,我還讓學生在以上基礎上充分地讀,通過抓住關鍵詞語“除了、都、遠遠近近、那么”等品讀感悟。然后以問題“為什么遠遠近近的山都跑到自己的腳下,白云也跑到山下面了,太陽公公離我們那么近?”自然而然的引出關鍵句“啊!華山真高啊!”,接著以個人讀、比賽讀等多種形式,反復欣賞體味,入其境,悟其情,真切地體會到華山的“高”并讀出華山的“高”。讀完后,我讓學生說說“爬這么高的山,容易嗎?”從而引出句子“他們沿著山路艱難地爬上山頂。”體會登山的艱難。
通過上一部分“文”的教學,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到華山的“高”。我抓住寇準的激動、驚訝的心情展開追問“小寇準看到這幅美景心情怎么樣?”讓學生想象寇準的心理。隨后我說“小寇準的心里非常激動,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地吟誦起古詩《詠華山》。”通過借助學生的內心體驗,自然的引出了古詩?!缎抡n標》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 、欣賞和評價能力,閱讀教學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著這條原則,我在教學古詩時安排了這樣的流程:第一步:要求學生讀得流利,讀得有節奏。第二步:要求學生能讀懂。讓學生找一找第二自然段中哪兩句話就是詩意。并稍加點撥“齊、舉、回首”的意思。第三步:要求學生讀得有韻味,有感情。在教學中,始終貫穿一個“讀”字,瞄準一個“悟”字,讓學生在一讀、二讀、三讀中盡情地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并受到美的熏陶。
(二)第三、四自然段
等學生讀好古詩后,我也入情入境地學先生的樣子“好詩!好詩!”,抓住關鍵詞“好詩、連連點頭、稱贊”讀好第三自然段,明白先生為什么要稱贊寇準。接著,我問“這么好的詩,寇準幾歲就寫出來了?”讓學生感受到寇準的聰明才華。
三、總結深化,升華情感
我回到課題指出:用詩來贊美華山就叫——《詠華山》。然后配樂讓學生齊讀全文。《新課標》提倡整塊閱讀。這種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聯系性。在媒體播放的音樂聲中,學生再次進入文本,把前面讀書過程中的感受用自己的有聲言語盡情地表達了出來。最后,我簡介華山的情況。讓學生認識到我們祖國的美麗,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升華了情感。
四、自主探究、重點指導
在教學生字時,應培養學生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我通過讓學生“讀生字,記字形和筆順,學偏旁,看范寫,動手寫一寫,評議你我他”這幾個過程來教生字“間和歲”。凡是學生能說、能講、能懂的,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板,是課文精華的體現。針對課文特點與學生年齡特點,我通過在黑板上描繪美麗的畫面展現《詠華山》這首古詩的情境,旁邊呈現重點句“啊!華山真高啊!”。這樣的板書既體現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于學生的背誦。
看了“詠華山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