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葬禮教學設計 特殊的葬禮說課稿
《特殊的葬禮》教學設計
1.借助多種方法學習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概括課文內容,感受瀑布昔日的雄偉壯觀和今日的奄奄一息。
3.借助課文的語言材料,想象菲格雷特總統的演講辭,認識環保的重要性,激發環保的感情,同時學會用全面辯證的眼光看問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解題質疑
1.同學們,我們今天要面對一個沉重的話題。你參加過葬禮嗎?“葬禮”什么意思?隨機釋“葬”,板書示范。
2.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課文,題目是——《特殊的葬禮》。板書“特殊的”,指導“殊”字寫法。
3.指名讀課題,讀出凝重之感。
4.看到課文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加“???”[(1)為誰舉行葬禮?(2)為什么要為它舉行葬禮?(3)為什么說這是特殊的葬禮?]
(設計意圖:這是解題、教學生字詞、質疑的連貫過程。課題中有“殊”“葬”兩個生字,隨機都已得到解決。用一種沉重的語氣讀題,為體會全文的情感定下了基調。更主要的是訓練了學生由課題激疑的習慣,這樣帶著自己的問題讀課文,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初讀課文,分組學詞
1.出示學習提示:
⑴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兩遍。
⑵標出小節號,畫出生字詞,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⑶邊讀課文邊試著解答自己的疑問。
2.讀課文自學。有不懂的問題可以小組交流。
3.檢查自學情況
第一組: 減少 下旬 教授 重演 慕名而來 滔滔不絕
⑴指名讀,正音。
⑵討論字形,如“滔”的筆順 “慕”心字底的左右點。
⑶能理解幾個?還有暫時不理解的嗎?由釋“慕名而來”歸納拆詞解詞法。由釋“重演 ” 歸納聯系上下文解詞法。
⑷齊讀兩遍。
第二組:拉丁美洲 巴西 巴拉那河 塞特凱達斯 菲格雷特
⑴音譯詞語要讀得慢,讀對,再讀流暢。自由讀,指名讀。
⑵你了解這些詞語嗎?能夠將這些詞語連起來說一說嗎?
⑶演示“洲”的筆畫并書空。
⑷描紅(書后練習2)。
(設計意圖:將生詞進行有機的整合,對提高教學效率具有很大的作用。第一組詞語,主要解決漢語言詞語的音形義,并相機歸納詞語的理解方法;第二組詞語主要解決外來音譯詞語的讀法和意思,各有側重。特別是第二組詞語,沒有必要深究其具體的意思,只要弄清他們之間的關系,連起來說一說就可以了。)
三、再讀課文,概括內容
1.將生詞放到課文里再讀一讀。邊讀邊思考先前讀課題時提出的三個問題。
2.小組討論。集體討論,相機歸納“地方”、“人員”、“對象”、“方式”特殊,擦去“???”。
3.用一句話說明白這件特殊的事。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把起因加進這件事中,更完整地說一說。
(設計意圖:把詞語放到課文中去讀,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這是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至此,學生已經讀過兩遍課文,對于自己提出的問題,基本能夠解決了。圍繞“特殊”進行課文內容的歸納也就水到渠成。)
四、品讀詞句,體會情感
1.出示兩組詞語
咆哮而下 逐漸枯竭
滔滔不絕 生命垂危
一瀉千里 奄奄一息
指名讀,找規律,通過朗讀讀出你的理解。
2.左邊詞語
⑴在文中哪里?用筆加著重號,讀出相應的句子。
⑵放到段落中再讀,這三個詞語讓你感受到什么?
⑶播放詞語和瀑布同步視頻,相機說“這就是——”來直觀地解詞。然后讀出詞語氣勢。
⑷書中哪一個詞能概括瀑布的氣勢?[板書:雄偉壯觀]
⑸引讀三個詞語體會氣勢:通過剛才的朗讀,我們知道 “這 的瀑布,氣勢是那么——。一句話,昔日的塞特凱達斯瀑布,[板書:昔日]氣勢是那么——”
⑹誰能讀出這種雄偉壯觀的氣勢呢?指名讀第三自然段,邊讀邊想象畫面。
⑺說話:假如我是游客,我會說 。假如我是畫家, 我會 。
假如我是 ,我 。
3.過渡:我相信,此時此刻,大瀑布的美麗已經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心上。可是有誰會相信,這所有的一切,我們再也看不到了。
⑴[出示“奄奄一息”圖]說說你的感受吧。帶著這樣的感情讀右邊詞語。
⑵帶著這些復雜的心情,讓我們自由地讀第5自然段,在讀的時候感受一下,哪些詞語讓你覺得心里很難受?為什么?[板書:現在 奄奄一息]
設計意圖:這兩組詞語是生詞,同時又描摹著瀑布今昔不同的面貌,很具代表性。將此列出,一、解決了詞語學習的問題;二、清晰地抓住了今昔對比的脈絡。此環節設計還突出了多種方法的朗讀訓練,在詞語、段落的反復朗讀之中,逐步體會語言中蘊含的情感。而句子訓練,也是為了提升情感體驗的一個重要手段。
五、對比朗讀,深入設疑
1.[出示今昔瀑布的對比圖片]同學們,昔日,塞特凱達斯瀑布雄偉壯觀,人們陶醉其中,流連忘返;現在,瀑布卻是奄奄一息,人們無限惆悵,失望離去。來,看著課文,讓我們把這兩種不同的感覺融入到我們的朗讀之中。男生齊讀第3自然段,女生齊讀第5自然段。
2.讀到這兒,大家的心中一定有這樣的疑問: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昔日雄偉壯觀的瀑布如今逐漸枯竭?人們舉行這一特殊葬禮的目的是什么呢?下一課,我們繼續研究。
(設計意圖:對比朗讀,更能加深學生對失去瀑布往日氣勢的惋惜之情,引發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為深入設疑做好了鋪墊。)
《特殊的葬禮》說課稿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18課《特殊的葬禮》是一篇有關環保的記敘文。作者描寫了巴西著名景觀塞特凱達斯瀑布由雄偉壯觀到日漸枯竭的過程以及人們失望、震驚、痛心、反思的表現,說明環境破壞給大自然帶來的嚴重危害,告訴我們要珍惜環境、保護環境,愛護我們共同生存的家園——地球。
知識技能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3、培養學生探究意識,教給學生探究方法,提高探究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引導學生課題質疑,引發學生初讀探究,了解課文大意。
2、引導學生通過情境探究、對比探究、語言探究等法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情感。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寫一篇演說辭。
3、課外拓展,引導學生查閱圖書搜集關于我國河流湖泊的現狀,制訂保護措施。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培養學生探究意識,提高探究閱讀能力。
2、理解大瀑布消失的原因和舉行葬禮的意義,激發學生情感,樹立保護環境的強烈責任心。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說教法、學法〕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是《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的設計質疑釋疑,通過朗讀引導,鼓勵學生在自讀感悟、情感體驗中,領悟內容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質疑問難,引發互動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例如,課始,預設了這樣的幾個問題:課題中的關鍵詞是什么?課文哪幾個自然段直接寫了這次特殊的葬禮?這次葬禮特殊在哪里?通過這種設問,讓學生進入“問題情境”,使學生學有所思,思有所得,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模仿著提問。在教學課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時,嘗試著讓學生質疑。“在小組討論時,大家有什么疑問嗎?”讓學生學會思考,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小組合作,生生互動
學生與學生之間在課堂上進行動態的信息交流,乃至思想、情感的交流,是用互相討論的方式進行的。例如,在學習課文直接寫“特殊的葬禮”的部分(第一、七、八自然段)時,設計了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生讀文、看圖,在組內交流讀懂了什么,提出疑問,全班交流合作學習。這樣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暢所欲言”思維環境,學生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闡明自己的觀點,張揚自己的個性,從中獲得更多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結果,也有利于合作精神、交往能力的培養。
三、創設情境,人境互動
引導學生抓住課文重點詞語和關鍵句子,通過展開想象,比較塞特凱達斯瀑布的過去、現在的不同情形,體會到環境破壞給大自然帶來的嚴重危害。 在教學時,利用媒體創設兩個截然不同的情境。利用直觀動感的畫面,背景音樂的渲染,讓學生感受塞特凱達斯瀑布的雄偉壯觀,幾年后到逐漸枯竭,掀起學生強烈的情感波瀾,而且也很巧妙地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切入所學內容打下很好的感情基礎。 另外,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充分發動學生查閱資料,開掘這些學習資源,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程序〕
一、交流課前資料,導入新課
請學生談談課前通過查資料所了解的瀑布是什么樣子的,怎么形成的。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下面學習課文埋下伏筆。
揭示課題后,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疑問:為什么說這是一個特殊的葬禮?葬禮是為誰舉行的?舉行這個葬禮的目的、意義是什么?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接著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文本,自由的輕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感知文本
學生初讀課文,逐步做到正確、流利,學會生字詞,了解本文的主要內容并理清文章的結構,完成第一課時的教學。
(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讀中識字,讀中整體感悟、通過讀內化語言。正確流利地朗讀是做到有感情朗讀的基礎。)
三、細讀課文的2—6自然段,體驗大瀑布的不幸。
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引領學生抓住文本中的重點詞語和關鍵句子,通過有層次的讀中感悟,有效的朗讀指導,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比較塞特凱達斯瀑布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不同情形,體會到破壞環境給大自然與人類帶來的嚴重危害,從而感悟到“保護環境、愛護地球”的重要性。
要求:1、將三、五兩個自然對比閱讀,找一找,哪些詞語寫出了塞特凱達斯瀑布曾經的壯觀和它即將消失的情景?2、將找出的詞語反復朗讀,感受塞特凱達斯瀑布今昔變化之大。
交流閱讀體會。
1、你是從哪些詞語感受到塞特凱達斯瀑布曾經的雄偉壯觀的?
2、你能通過朗讀表現出大瀑布的雄偉壯觀嗎?
a 自由練習。
b互讀互評。
c 指名朗讀,評議。
d 引讀。
3、可現在的塞特凱達斯瀑布有是怎樣的呢?
文中有一句話生動而又形象地寫出了大瀑布現在的摸樣。請找出來,讀一讀。
多媒體出示:
它在群山之中無奈地低下了頭,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等待著最后的消亡。
a、作者把逐漸枯竭的瀑布比作什么?
b、若是看到這樣一位老人,你會產生怎樣的感慨?
c、認真品讀,讀出感受。
再次品讀課文第三、五兩個自然段,進一步感受大瀑布昔日的雄壯氣勢和如今的無奈。
a 多媒體展示大瀑布昔日的雄壯氣勢和如今的無奈的背景。
b 男女生分讀。
5、小結。
(朗讀指導必須讓學生理解文本,做到循序漸進,這樣才能讓朗讀達到最優化。學生在讀中才能感悟到“保護環境、愛護地球”的重要性。)
自由讀第四自然段
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由盛到衰的原因。從而使學生感悟出“浪費水資源”、“亂砍濫伐”,造成了“水土大量流失”。
再此基礎上多媒體出示中國環保狀況的資料,讓學生快速地默讀。
(新課標指出: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四、讀寫結合,直抒胸臆。
面對曾經給巴西人民帶來驕傲和快樂的瀑布,如今卻面臨即將完全消亡的命運,作為一名國家的總統,在葬禮上你會發表怎樣的演講呢?請同學們拿出你的筆來,先寫一寫,再說一說,適當用上書上的語句。
五、課堂小結,升華主題。
(這樣使得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由整體到部分再回歸整體。)
看了“特殊的葬禮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