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戲教學設計 藏戲說課稿
《藏戲》教學設計
六年級學生在語言積累、閱讀能力上已有一定水準,但受限于經濟、文化等條件,孩子們的眼界仍然不夠開闊,文化風俗、地理人情等方面了解博度不夠,而且,他們的閱讀習慣(方法)、獨立閱讀、個性閱讀這些方面也不夠成熟,仍需要進一步加強訓練,因此,教學《藏戲》這樣的民俗散文,務必借助媒體資源,激發學生對藏戲的喜愛之情,豐富學生對藏戲文化內涵的感受和把握,以期達到對文本的深層理解。
知識與能力
1、讀通課文,積累言語中的好詞佳句。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藏戲以及藏戲的形成過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以學生自讀為主,了解藏戲的特點以及藝術特色。同時,借助媒體資源幫助學生感受藏戲的藝術魅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藏戲的喜愛之情,了解藏族文化。
教學重點:了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突破方法:按閱讀提示自學,在充分讀的基礎上,圍繞主題進行研讀,教師適當進行指導。
教學難點:體會寫法,感受語言特點。
突破方法:點撥、引導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及搜集到的關于藏戲的圖片、文字資料;搜集感興趣的其它劇種的資料。
學生:1、通過網絡或者圖書等查詢藏戲的由來、歷史變化及主要劇目等相關信息、藏戲面具圖片; 2、熟讀課文。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今天在開課前老師就想請同學們欣賞一下幾個戲曲片段,看看大家能分辨出它們是什么劇種?(川劇、豫劇、越劇、京劇、黃梅戲)
1、播放視頻:京劇、豫劇、黃梅戲、越劇片段;同學們猜
2、簡介藏戲
還有一種戲,它比京劇還早400多年,被稱為藏族文化的“活化石”,它叫“藏戲”( 出示藏戲的有關圖片)關于藏戲,你了解多少?
學生簡介自己收集到的資料
師:藏戲顧名思義,是藏族地區普遍流行的一個劇中,在祖國百花藝苑中一個獨具特色的劇種。
3、今天我們將一起學習7*藏戲 板書課題:藏戲 齊讀課題
師:首先老師來檢查一下你們的預習情況。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詞語指名讀詞語,指名讀,正音,齊讀,理解詞語。
2、細心的同學發現,這篇課文帶星號,是篇略讀課文,略讀課文怎么學?
3、生讀導讀提示,看看對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板書形成、特色)
【設計意圖】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可以有效利用課堂時間完成學習任務。
4、師:課文哪些自然段介紹藏戲的怎樣形成,哪些自然段介紹了藏戲的特色呢?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
三、研讀課文
(一)自主研讀,了解藏戲的形成。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4-7段,想想藏戲是怎么形成的,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友情提示:學會抓關鍵詞很重要,它就像你要打開一扇門得先找到門把手一樣。課文中有三個詞連接了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相信你一定能借助這三個關鍵詞很快地把故事復述下來。
2、每場藏戲開演前,雄謝巴都會先從藏戲的歷史講起;今天這出《藏戲》,當然少不了“雄謝巴”。誰來愿意擔當“雄謝巴”向觀眾們來介紹藏戲的形成。
師:老師來給你起個頭:(課件出示)要說藏戲戲神,那就是偉大的唐東杰布,下面由我來介紹他的傳奇故事。
3、師:同學們聽得真認真,傾聽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了解了這個傳奇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4、師總結:這個傳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東杰布不愧被譽為藏戲的開山鼻祖,時至今日,在每一個藏戲劇團,都會供奉有他的畫像,接受著一代代藝人的膜拜,也讓我們頓生出幾分神圣和肅穆感。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讀唐東杰布的故事,了解藏戲的形成,采用交流的形式,不作過細的分析。
(二)自主研讀,了解藏戲的特點
師:剛才我們了解了藏戲的形成,那么藏戲有什么特色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畫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師:藏戲有什么特色呢?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
生說,教師板書(面具、舞臺 演出時間長)
師:關于面具,你還了解到了哪些?
看著七彩斑斕、風格迥異的面具時,請大家多讀幾遍課文:
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純潔;
國王的面具是紅色的,紅色代表威嚴;
王妃的面具是綠色的,綠色代表柔順;
活佛的面具是黃色的,黃色代表吉祥;
關于面具,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些圖片,請大家欣賞,師生對,白色是什么面具,代表什么藏戲的面具還有,屏顯欣賞
師:除了面具,藏戲其他方面還有哪些特色呢?我們繼續交流。
【設計意圖】此環節旨在讓學生充分自讀,整體感悟,使學生在自讀中有所發現,有所獲得,以逐步養成學生自我閱讀,讀中思、讀中疑的讀書習慣。
四、再讀課文,賞析寫作方法。
學過課文,我們領略了藏戲的藝術魅力,藏戲不愧為藏文化的“活化石”,那么作者又是怎樣把藏戲這一獨特藝術展示出來的?在寫作方面,你有什么收獲?
1、 詳略得當,舉例子哪是詳寫哪是略寫。 板書:詳略得當
2、師:同學們看,1-3和8-20都寫的是藏戲的特色,那3和8段中間插入敘述了藏戲的形成傳說。這種敘述方法就叫插敘。板書:插敘
3、排比、反問開頭,抓住了讀者的心、埋下伏筆 板書:排比、反問
五、拓展練筆:練習寫反問式開頭篇方式
1、出示圖片,了解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流傳在陜西省北部安塞縣一帶的一種民間廣場群體藝術,是陜北民間藝術中獨特而具代表性的藝術形式。它在長期流傳過程中形成了粗獷豪放,剛勁激昂,氣勢磅礴,渾厚雄壯,鏗鏘有力,流暢飄逸,快收猛放,有張有弛,群而不亂,變化多端等特點。安塞腰鼓融舞蹈、武術、體操、打擊樂、吹奏樂、民歌為一體。集中表現了陜北人奪取勝利和豐收后的喜悅心情,融合了黃土高原人憨厚、實在、樂觀開朗的性格。同時,它是中華民族精神風貌的再現,是黃河流域文化的組成部分。因而,它不僅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而且名揚海外,堪稱“中國一絕”和“中國第一鼓”。安塞腰鼓從農村打到城市;從黃土高原打向大江南北;從農家小院打到天安門前;從自編自演走向電影電視屏幕;從農運會打到亞運會;從陜北的窮山溝走上世界領獎臺。安塞腰鼓以它獨特而精湛的藝術打遍全國,沖出亞洲,走向世界。
【設計意圖】此環節旨在讓學生通過總結再整體感悟文章的寫法。并嘗試著運用所學到的開頭方法。
五、總結
許多地區、民族,都有著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是中華文化的奇葩。藏戲,作為藏族的傳統劇種,到幾百年后的今天,仍有著無窮的魅力,是寶貴的文化遺產。讓我們再一次齊讀開頭部分。
六、作業布置
《藏戲》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社課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藏戲》。本單元是以感受“中華民風民俗”這一專題來編排教學內容的。結合本次說課主題,“指導學生閱讀方法,提高學生自學能力”,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和教學反思這幾個方面來說。
一、教材分析
《藏戲》一文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隨著作者脈絡清楚、有點有面、有詳有略的描述,絢麗多彩的藏戲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藝術魅力展現在讀者面前,它是一篇知識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民俗散文,頗具文學色彩。
二、本課的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曠野、贊嘆不已、隨心所欲”等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3.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三、教學重點:
通過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教學難點:
了解本文的表達方法及語言特點,學習作者生動形象的表達。
四、教學過程
在教學中我根據這篇略讀課文的特點,設計了如下環節:
1、課前布置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完成練習冊的補充詞語題。
2、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3、檢查預習:課上四人小組進行檢查,互相正音;完成練習冊的補充詞語題,課上二人小組邊看大屏幕邊檢查。然后齊讀加深影響,達到積累的目的。單獨拿出“不一而足”,指導學生在文中找出所在段落,并在大屏幕上出示,學生齊讀,聯系上下文,從“豐富多彩,不同”等詞語體會其意思。
4、引導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理清課文順序,了解課文內容。
5、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部分,靜心默讀,標注感受,然后集體交流。教師相機點撥,補充,總結。
6、總結寫作方面的收獲:開篇三個排比式三個反問句,先聲奪人;語言生動;過渡自然······
7、布置練習:可以運用課上的步驟閱讀有關戲曲的文章,也可以仿照本文寫一篇介紹某一劇種的文章。
看了“藏戲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