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講好一堂語文課
1、通讀全文,掌握課文內容。最好是朗讀,讀上十遍八遍,讀出味道,讀出感情來,邊朗讀邊思考,這樣既可以熟悉教材,還可以提高自己的朗讀水平,為范讀課文做好準備。成功的范讀,是重要的教學手段。在通讀全文的過程中,要弄懂字、詞、句的含義,文章的內容情節及課文所涉及到的各種知識。為此要查字典,翻找有關資料。語文課所涉及的知識面是非常廣泛的,有的不需要給學生講,有的不需要多講,但教師必須弄懂,這樣才高屋建瓴。
2、從結構入手,理解作者的思路,體會作者的意圖。葉圣陶講:“作者思有路,道路識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就是說摸清作者的思路和意境是最要緊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課文,理解得才透徹。思路在課文中的體現就是文章的層次結構。從結構入手,一小段一小段地鉆研,研究小段與小段之間的聯系,哪幾個小段能合成一大段,各大段之間有什么聯系,哪個是重點段,各段前后如何照應,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怎樣一層一層地表達出來,這就是分析作者的思路。
從結構入手理清作者思路,體會作者意圖的步驟是:統觀全文,然后粗略地研究各段層次,再統觀全文,再細致地研究段落層次,最后把文章讀兩遍。
就一段文字來講,要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意圖,需要圍繞著三個問題來想:(1)寫什么?(2)怎樣寫的?(3)為什么寫?
如:《黃河象》這一課,第二大段寫假想黃河象的來歷,寫了五層意思:熱——渴——陷——跑——變(骨骼變化石;草原變高原)。
不僅要知道每層中作者寫的什么,怎樣寫的,而且要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寫。五層意思之間內在聯系緊密,因果關系密切。有熱才有渴,有渴才有陷。為什么要寫其它象“跑”呢?這是要說明來的是一群象,而為什么只發現了一只象的骨架的原因。體現了作者思路的嚴緊周密。
3、順著思路研究課文的語言形式,深入領會重點字、詞、句對表達中心思想的作用。
語言形式和思想內容是一個統一體。文章的思想內容是通過語言文字表達的。
鉆研詞語的時候,不要離開課文思想內容孤立地去鉆,而要與課文的內容統一起來鉆研,如《飛奪瀘定橋》這個課題,“飛”字表示進軍神速,“奪”表示有我無敵,“飛奪”有力地烘托出工農紅軍那種堅定的革命意志,雷厲風行的戰斗作風和勇往直前、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再如《詹天佑》這課的第一句:“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杰出”是個統領全文的重點詞,課文的內容是圍繞著“杰出”一詞敘述的,什么地方杰?思想杰出,工作態度杰,技術杰出,為祖國的鐵路建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抓住了這個詞就可以提攜全文。
句子的教學也很重要。如果單把詞義講清楚,而不把詞放到句子中進行教學,詞語教學也就不可能落實,所以在鉆字、詞的基礎上,也必須鉆研課文中的句子。鉆研的時候,對句中詞的搭配,詞序排列,句子中間的邏輯關系,特別是對表現文章中心意思的關鍵性句子,篇章結構上起作用的句子,比較含蓄深奧的句子以及形象生動的句子,都要認真注意。
4、研究課文里有哪些要教給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進行什么樣的思想教育。
在熟悉內、掌握結構、理清思路、研究語言的基礎上,要研究本課的教學中,在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方面教給學生什么的問題,要研究對學生進行什么樣思想教育的問題,也就是要研究本課書的教學目的。
一般說來,課文后的練習題,基本反映了這課書的雙基要求,認真領會課本編輯安排這些練習的意圖,可以進一步理解和領會課文的中心思想,進一步掌握課文語言方面和寫作方面的優點,有助于全面考慮課堂教學的目的、要求和方法。因此在備課時老師應對課文后的練習題逐題研究,并能做出準確的答案。另外,為了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教師可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課文后邊的內容適當改、換、刪、補。
思想教育內容要從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出發來考慮,本著寓教于語言文字的原則,不能架空。
5、有效地利用教學參考書。
教師備課必須首先獨立鉆研,然后閱讀參考書,與自己原先的分析反復比較,決定取舍,最后形成一個切合自己教學實際的完整方案,使參考書起到它應有的參考作用。如果教師對課文不熟悉,就急忙去翻閱參考書,先入為主,把思想框住,甚至囫圇吞棗地照搬照抄,這不僅收不到好的教學效果,也阻礙教師獨立駕馭教材的能力,長此以往,對師生都是極其不利的。
以上的幾個步驟,雖然各有所側重,但又是互相聯系的,不能把它們截然分開。另外,五個步驟是就一般情況而言,教學水平有高低之分,課文有長短、深淺、難易之別,不能機械地照搬。
講好一堂語文課的方法:準確地了解學生
教師只有熟悉自己的教學對象,才能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首先對全班學生有一個總的了解和基本分析,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方法,雙基的基礎、課外閱讀、智力發展等情況有一個基本估計。要對每一個學生分別研究,好、中、差各占多大的比例,哪些問題是帶一般性的,哪些問題是個別性的,哪些是主要的問題,哪些是次要問題,哪些是目前可以解決的,哪些問題留待以后解決等等,做到心中有數。
就備一篇課文來說,備課時需要掌握的情況有:本篇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表現形式有哪些,和學生已學過的課文有聯系或相類似;本課中有哪些字、詞、句學生已經掌握,或過去沒學過,但學生能夠通過自學來理解的;有哪些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知識是學生已經會運用的,或者雖然學過但還需要進一步加深的;本課在字、詞、句、篇思想內容,寫作方法方面有哪些難點學生不容易掌握,存在什么問題,等等。
在學習新課前布置輔導預習是了解情況的最好方法,這樣可以比較準確地了解學生存在的疑難問題,加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此外,通過課內外的各種作業,課堂教學,課外閱讀,家庭訪問等,都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講好一堂語文課的方法:恰當地選擇教法
備課不僅要求老師把要教的內容學懂學會,而且要考慮如何把學生教懂教會,這就需要既備教師如何教,也要備學生如何學的問題。
教學方法的選擇要從每篇課文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出發,不同的教學目的、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方法也不盡相同。沒有哪一種方法能適合所有的課文,一課書的教學方法有時從結構入手,有時從語言形式入手,往往是講解、談話、自學、講練、讀寫、發現法的綜合運用,只不過是各有所側重而已。教學方法的選擇也要注意發揮教師本人的優勢,揚其所長,避其所短。如教師擅長朗讀,在教學時就可以“以講助讀,寓講于讀”發揮讀的作用。
語文教學方法的選擇要注意以下幾點:
1、做到文道統一,寓教育于語言文字中。
2、要啟發學生肯于動腦,積極思維,使學生愛學。
3、要有利于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培養,使學生會學。
4、要處理好講和練的關系,著重能力的培養。
學生學習一篇文章的過程和教師鉆研一課書的過程大體是相同的。在教學時,教師要把自己鉆研的過程教給學生,不要把鉆研的結果端給學生。一切方法都是為了從“教”過渡到“不教”,為了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講好一堂語文課的方法:精心地設計教案
教案好比工程建筑中施工藍圖,直接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必須認真對待。教案的內容要有明確的教學目的;要有每節課的教學要點和具體細致的教學過程。教學過程中要有完整的教學環節,課堂檢查,講授新課,鞏固復習,布置作業,每個環節都要有明確的要求和科學的時間安排。
設計教案貴在“精心”。教學過程中的每一項活動,如導入新課、范讀、朗讀、講解、提問、討論、歸納、小結、練習、板書、插圖和教具的運用等等,以及各項活動之間的互相聯系,都要考慮周密。就拿處理生字詞來說,有的是生字新詞,有的是熟字生詞,有的是生字熟詞,有的生字詞和中心思想關系密切,有的和中心思想關系不大,在處理的時間和方法上就需要細心斟酌。
特別是“提問”,這是貫穿教學過程始終,關系到備課質量、教學效果的重要項目。濫用“提問”的教學是屢見不鮮的。提什么問題,要什么時候提問,用什么話來提問,需要學生如何回答,學生可能怎樣回答,根據學生的回答如何因勢利導等等,在寫教案時必須精心設計。對每篇課文的“提問”內容、數量、難度、時機、語言都要縝密地考慮。
對精心設計的教案,上課前要反復熟悉。課上要按教案進行教學。有時課堂上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如學生的見解比教案設計更為合理,教師應對教案進行修改和補充。課后要檢查教案的實施效果,找出優點和不足之處并分析原因,以便不斷積累經驗,改進教學。
看過“講好一堂語文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