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文選讀后感
鄧小平文選讀后感(一)
鄧小平反復強調: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級分化。不知道他意識到沒有,發展生產力的動力不是來自大多數人們的自覺,而是來自金錢的刺激,而人們為什么要靠金錢刺激才有動力呢?因為為了生存和繁殖。這是根本原因,在那個不靠金錢刺激就能達到上述兩個目標的年代,人們變的很懶惰,這是有歷史經驗的。這一點說明,物質世界是多么殘酷,光靠精神理想是無法戰勝物質世界的。這進一步證明物質決定意識。說到剝削和兩級分化,在這個私欲社會里,不知道他老人家如何做到這一點,因為無私很可能就沒有生存和繁殖權。
鄧小平理論一開始就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可見,任何人都要面對現實,現實是多么殘酷,烏托邦的理想在現實中行不通。他還說:實事求是”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好像西方社會不是實用主義盛行一樣,西方社會還不是一樣實用主義盛行。
不知道鄧小平想過沒有,為什么我們會把馬克思的社會主義教條化,把蘇聯模式神圣化,因為我們的封建傳統的需要,因為我們的家長制的需要。
鄧小平所說的”我們允許一些地區,一些人先富起來,是為了達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兩級分化。”實際是讓一部分人快速實現了資本原始積累,而另一部分人淪為被剝削者,反而使兩級分化嚴重。
至于他說的”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請問,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那經濟基礎相同是否意味者社會性質也大體相同呢。就是說,他的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其實沒有什么區別。
鄧小平文選讀后感(二)
最近的幾周時間里,我都抽時間讀了一些關于鄧小平爺爺的著作。這不僅僅只是老師給我們布置的一份作業,還是一份對鄧小平爺爺生平的一個很重要的研究,對我們中國的社會來講,不僅是過去的幾十年里,還包括現在以及將來的歲月里都有很大的幫助。
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成果,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也是黨和人民在實踐過程中智慧的結晶,是中國共產黨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指南。與毛澤東的理想浪漫的英雄主義不同,鄧小平是理智務實的現實主義者。鄧小平同志的言語與他的為人一樣非常的樸實,而在樸實之中卻蘊含著哲理,其中的幾段精辟的論述特別深刻,其中給我最深刻的就是“貓”和“石頭”。曾經有人結論,鄧小平同志的理論概而言之就是兩個論斷:“不管白貓黑貓,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和“摸著石頭過河”。在我看的文選中雖然沒有出現,但文選中卻到處的蘊含著這些道理,比如說“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社會主義的社會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再比如“不搞爭論,是我的一個發明。······不爭論,大膽的嘗試,大膽的去闖。”這個發明的實質就是在對某些問題還未能達成足夠一致的時候就先干起來。從理論上講,唯有指導我們實踐的思想是正確無誤的,才能使我們少犯錯誤。
鄧小平同志指出了工作重心應該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他說搞現代化就必須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鄧小平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的初步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馬克思主義從原則上回答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根本問題,科學的揭示了從資本主義發展到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客觀規律。我們不能要求他們對一百多年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一一的作出回答,鄧小平同志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他很好的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實際結合了在一起,找到了正確的道路,并不斷的取得了進步。
而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理應擔負起跨世紀發展的重任,以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把偉大的事業全面推向新世紀。作為新時代的我們,肩負著民族的希望,國家的重托,是時代的驕子,我們應該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在正確的道路上為祖國的輝煌而奉獻自己的青春。
鄧小平文選讀后感(三)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的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在《你好,小平》中對鄧爺爺的感情加深了,看了鄧小平文選,有很多耳熟能詳的政策,在這里,我想著重談一下我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認識。
鄧小平同志不僅是我國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也是我國新時期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人。黨的十—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同志在一系列文章、講話中,在強調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同時,始終把精神文明放在一個重要地位。鄧小平同志在講到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同為社會主義社會所必需時指出:“在社會主義國家,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執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發展生產力,并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這就是建設物質文明。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忽視了發展生產力,所以現在我們要特別注意建設物質文明。與此同時,還要建設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廣大人民有共產主義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國際主義、愛國主義都屬于精神文明的范疇。”這段話說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整個事業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那么精神文明建設提出的背景是什么呢?當全黨對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形成共識,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蓬勃開展并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后,也出現了另外一種值得注意的情況,這就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相對滯后,黨風、社會風氣方面存在不少問題。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由于市場經濟的某些負面效應和對外開放的某些消極影響帶來的結果,另一方而是由于某些地方、部門的領導重物質文明,輕精神文明,認為前者是硬任務,后者是軟任務,因而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所放松,也就是出現了鄧小平同志所說的—手硬、—手軟。這種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間的反差,如果長期不能克服,不僅會影響社會的進步,而且對我國的社會發展,對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也會造成嚴重后果。當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處于迷離彷徨,率先帶領我們走出困境,走上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康莊大道的是鄧小平,當我國的精神文明面臨挑戰,第一個向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大聲疾呼,必須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也是鄧小平。正是鄧小平同志尖銳地指出:十年來“最大的失誤是在教育方面”;正是他反復強調,只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正是他諄諄告誡我們:“不加強精神文明的建設,物質文明的建設也要受破壞,走彎路”,風氣如果壞下去,會在另一方面變質,反過來影響整個經濟變質;正是他明確地提出,必須一手抓物質文明建設,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這些論述擲地有聲,起到了振聾發聵的作用。從此,中國改革的道路才走的越發順暢。
中國現在的精神文明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從任常霞到叢飛,從政府到社會,我們的成績不容置疑。飲水需思源,是鄧小平用他先進的思想,無窮的智慧給中國精神文明建設一個最完美的詮釋。
通過對鄧小平文選的閱讀學習,我們不難看到鄧小平的領導才能。對于每一個地方、每一方面的工作他都能從具體事情出發來做出決策,并能從歷史教訓中吸取經驗改進管理方法。他從全世界的發展趨勢和長遠利益的角度考慮來領導中國,為我們中國的建設出了很大的力量,而且近幾年的發展都驗證了鄧小平領導的正確性。對于我們學生來說,學習鄧小平理論不但能令我們更進一步的堅持共產黨的領導,相信他們的正確性;而且也能讓我們學到如何分析處理事情,做出相應正確的決策。我們在鄧小平文選中學到的這些都將給我們將來的學習和生活帶來很大的好處,所以學習鄧小平文選還是相當必要的。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世紀的大學生應該從小事,從身邊做起,做好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設。
看過“鄧小平文選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