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散文林清玄
高中語文散文林清玄:故鄉的水土
第一次出國,媽媽幫我整行李,在行李整得差不多的時候,她突然拿出一個透明的小瓶子,里面裝著黑色的東西。
“把這個帶在行李箱里,保佑旅行平安。”媽媽說。
“這是什么密件?”
媽媽說:“這是我們門口庭抓的泥土和家里的水。你沒聽說旅行如果會生病,就是因為水士不服,帶著一瓶水土,你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故鄉,就不會水土不服了。”
媽媽還告訴我,這是我們閩南人的傳統,祖先從唐山過臺灣時,人人都帶著一些故鄉的泥土,一點隨身攜帶、一點放在祖廳、一點撒在田里,因為故鄉水土的保佑才使先人在蠻荒之地,墾出富庶之鄉。
此后,我每次出門旅行,總會隨身攜帶一瓶故鄉的水土,有時候在客域的旅店,把那瓶水土拿出來端詳,就覺得那灰黑色的水土非常美麗,充滿了力量。
故鄉的水土生養我們,使我們長成頂天立地的男兒,即使漂流萬里,在寂寞的異國之夜,也能充滿柔情與壯懷。
那一瓶水土中不僅有著故鄉之愛,還有媽媽的祝福,這祝福綿長悠遠,一直照護著我。
高中語文散文林清玄:不一定是天堂
有一位神父告訴我一件真實的事。
他在神學院快畢業的時候,老師對他們說:“你們接受了幾年神學的教育,對天堂的狀況已經很了解了,在畢業之前,我希望你們每一個人輪流起來報告自己心目中的天堂。”
這些即將作神父的學生,一一站起來報告自己心目中的天堂。在報告的過程,大家愈聽愈驚慌,竟然沒有兩個人心目中的天堂是相同的。
等到學生全部報告完了,教室陷進一片完全的靜默,因為沒有一個人能確定自己的天堂才是對的。
老師看到大家那么嚴肅的樣子,忍不住笑起來,對學生說:“每個人心目中的天堂都不同,才是正常的,因為天堂是心的向往,并沒有固定的形式,每個人心中的天堂都不一樣了,何況是人間的事,因此,你們當了神父應該遠離爭辯,把重點放在喚起人的向往。”
神父說,聽了這一段話,他從此失去和人爭辯的興趣。
我聽了神父的話,從此也不再和人爭辯。
我想,天堂雖然每個人都不同,但心的向往是可以互相影響和循環的。
高中語文散文林清玄:空心看世界
當我看到水田邊一片純白的花,形似百合,卻開得比百合花更繁盛,姿態非常優美,我當場就被那雄渾的美震懾了。
“這是什么花?”我拉著田邊的農夫問說。
“這是空心菜花呀!”老農夫說。
原來空心菜可以開出這么美麗明亮的花,真是做夢也想不到。我問農夫說:“可是我也種過空心菜,怎么沒有開過花呢?”
他說:“一般人種空心菜,都是還沒有開花就摘來吃,怎么會看到開花呢?我這些是為了做種,才留到開花呀!”
我仔細看水田中的空心菜花,花形很像百合,美麗也不輸給百合,并且有一種非常好聞的香氣,由于花是空心的,莖也是空心的,在風中格外的柔軟搖曳,再加上葉于是那么綠,如果拿來作為瓶花,也不會輸給其他的名花吧!可惜,空心菜是菜,總是等不到開花就被摘折,一般人總難以知道它開花是那么美。縱使有一些作種的空心菜能熬到開花,人們也難以改變觀點來看待它。
我們只有完全破除對空心菜的概念,才能真正看見空心菜花的美,這正是以空心來看世界。
但是,人要空心來面對世界,真的比空心菜還難呀!
高中語文散文林清玄:風鈴
我有一個風鈴,是朋友從歐洲帶回來送我的,風鈴由五條鋼管組成,外形沒有什么特殊,特殊的是,垂直掛在風鈴下的木片,薄而寬闊,大約有兩個手掌寬。
由于那用來感知風的木片巨大,因此風鈴對風非常地敏感,即使是極稀微的風,它也會叮叮當當地響起來。
風鈴的聲音很美,很悠長,我聽起來一點也不像鈴聲,而是音樂。
風鈴,是風的音樂,使我們在夏日聽著感覺清涼,冬天聽了感到溫暖。
風是沒有形象、沒有色彩、也沒有聲音的,但風鈴使風有了形象,有了色彩,也有了聲音。
對于風,風鈴是覺知、觀察與感動。
每次,我聽著風鈴,感知風的存在,這時就會覺得我們的生命如風一樣地流過,幾乎是難以掌握的,因此我們需要心里的風鈴,來覺知生命的流動、觀察生活的內容、感動于生命與生命的偶然相會。
有了風鈴,風雖然吹過了,還留下美妙的聲音。
有了心的風鈴,生命即使走過了,也會留下動人的痕跡。
每一次起風的時候,每一步歲月的腳步,都會那樣真實地存在。
看過“高中語文散文林清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