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十六回句子賞析
紅樓夢十六回句子賞析如下:
一、《紅樓夢》第十六回三種不同的結尾,孰真孰假?
《紅樓夢》纂創成書二百五十多年來,由于“此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后三十余回真本在傳閱中“迷失無稿”,程偉元、高鶚在搜羅全稿出版此書時又“細加厘剔,裁長補短”等等原因,使我們后世讀者看到的是一部真假雜糅、真贗莫辨的全璧之作。但獨異于其他文學作品的是,曹雪芹在前八十回原著中,就對故事情節發展、人物命運結局和主題歸結,以“隱寓、埋伏和預告”的方式做了巧妙的伏筆交代。所有這一切,對已經迷失的三十余回原稿具有“先決性和不可逆轉性”,它既是我們判讀八十回后續書正誤的依據,也是我們判讀前八十回原著現存文字與雪芹真筆原意差異之處的標尺。我在研讀《紅樓夢》中,通過對不同版本的比較,發現第十六回出現了三種迥然不同的結尾:
甲、那秦鐘早已魂魄離身,只剩得一口悠悠余氣在胸,正見許多鬼判持牌提索來捉他。那秦鐘魂魄哪里肯去,又記掛著家中無人掌管家務,又記掛著父親還有留積下的三四千兩銀子,又記掛著智能尚無下落,因此百般求告鬼判。無奈這些鬼判都不肯徇私,反叱咤秦鐘道:“虧你還是讀書的人,豈不知俗語說的:‘閻王叫你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我們陰間上下都是鐵面無私的,不比你們陽間瞻情顧意,有許多的關礙處。”
正鬧著,那秦鐘魂魄聽見“寶玉來了”四字,便又忙央求道:“列位神差,略發慈悲,讓我回去,和這一個好朋友說一句話就來的。”眾鬼道:“又是什么好朋友?”秦鐘道:“不瞞列位,就是榮國公的孫子,小名寶玉。”那判官聽了,先就嚇慌起來,忙喝罵鬼使道:“我說你們放了他回去走走,你們斷不依我的話,如今只等他請出個運旺時盛的人來才罷。”眾鬼見都判如此,也都忙了手腳,一面又報怨道:“你老人家先是那等雷霆電雹,原來見不得‘寶玉’二字。依我們的見識,他是陽,我們是陰,怕他們也無益。陽人豈能將勢壓陰府嗎?”然判官雖肯,但眾鬼使不依,這也沒法。秦鐘不能醒轉了。再講寶玉連叫數聲不應,又等了一回。此時天色將及晚了,李貴、茗煙再三催促回家,寶玉無奈,只得出來,上車回去。不知后面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上述文字最早見于乾隆抄本百廿回本《紅樓夢稿》,即楊繼振藏本,建國后經中國社科院吳曉鈴收藏,后入藏北京圖書館。1987年湖南岳麓書社李全華標點本就采用這個結尾。
乙、眾鬼見都判如此,也都忙了手腳,一面又報怨道:“你老人家先是那等雷霆電雹,原來見不得‘寶玉’二字。依我們愚見,他是陽,我們是陰,怕他們也無益。不如拿了秦鐘一走完事。”判官聞聽,連喝不可,于是將秦鐘魂魄放回,蘇醒過來。睜眼見寶玉在旁,無奈痰堵咽喉,不能出語,只翻眼將寶玉看了一看,頭搖一搖,聽喉內哼了一聲,遂瞑然而逝。且聽下回分解。
上述文字出于程甲本、程乙本,清末護花主人王雪香評點本亦如此。1999年湖南岳麓書社岳仁校點本即采用這種結尾。
第一種情況是,秦鐘魂魄央求眾鬼使放回見寶玉,判官雖肯,但眾鬼使抗命不從。秦鐘不能醒轉過來,與寶玉不能相見。天色已晚,寶玉在李貴、茗煙催促下回家。
第二種情況是,秦鐘魂魄央求眾鬼使放回見寶玉,鬼使不肯,堅持要拿秦鐘一走完事,但鬼判官得知是榮國公的孫子寶玉來了,制止眾鬼,放回秦鐘魂魄。秦鐘蘇醒過來,但因痰堵咽喉,不能說話,與寶玉無言作別。
還有一種結尾,與上述兩種結尾文字差別很大,引起了我的注意。這個結尾,出現在甲戌、庚辰、己卯諸本和戚蓼生序本中,1972年日本著名紅學家松枝茂夫譯本和1982年中國藝術研究院紅學所出版的《紅樓夢》也是采用這個結尾。現列文于下:
丙、都判官聽了,先就嚇慌起來,忙喝罵鬼使道:“我說你們放了他回去走走罷,你們斷不依我的話,如今只等他請出個運旺時盛的人來才罷。”(脂硯齋批注:如聞其聲。試問誰曾見過都判來,觀此則又見一都判跳出來。調侃世情固深,然游戲筆墨一至于此,真可壓倒古今小說。這才是小說。)眾鬼見都判如此,也都忙了手腳,一面又抱怨道:“你老人家先是那等雷霆電雹,原來見不得‘寶玉’二字。(脂批:調侃寶玉二字,妙極!確極!大可發笑!)依我們愚見,他是陽,我們是陰,怕他們也無益于我們。”(脂批:神鬼也講有益無益。)都判道:“放屁!俗語說的好,‘天下官管天下民,’自古人鬼之道卻是一般,陰陽并無二理。(脂批:更妙!愈不通愈妙,愈錯會意愈奇。卻懂竅。)別管他陰,也別管他陽,沒有錯了的。”眾鬼聽說,只得將他魂放回。“哼”了一聲,微開雙目,見寶玉在側,乃勉強嘆道:“怎么不早來?再遲一步,也不能見了。”寶玉攜手垂淚道:“有什么話,留下兩句。”(脂批:只此句便足矣。)秦鐘道:“并無別話。以前你我見識,自為高過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誤了。(脂批:誰不悔遲!)以后還該立志功名,以榮耀顯達為是。”說畢,便長嘆一聲,蕭然長逝了。下回分解。(脂批:若是細述一番,則不成《石頭記》之文矣!)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很清晰地得出這段文字與上述兩種結尾在文意上的差別:
一是借鬼都判之言,點出“自古人鬼之道卻是一般,陰陽并無二理”,將鞭撻的筆觸直指時世。這與開篇中反復申述的“亦非傷時罵世之旨”、“毫不干涉時世”等“要緊句”相對應相關聯,呈現此地無銀必有銀之意。當與第五回中“荊榛滿地,狼虎同群”之“滿地”,以及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兒誄》中“自臨濁世”之“濁世”等處“兇極險極”、“略露心跡”的文字,共同構成了對滿清骯臟塵世的辛辣批判。這也是蔡元培先生等人借以得出《紅樓夢》一書是“揭清之失”、“政治小說”結論的依據所在。我個人認為,程偉元、高鶚搜羅出版《紅樓夢》是有大功于中國文化,有大功于曹雪芹的。高鶚續后四十回的結論是胡適先生提出的,但自舒序本出現以后,此結論已由中國社科院劉世德先生等研究推翻。此姑且不論。程高二人是大清治下的文化順民,程偉元曾任滿清高官的幕僚,高鶚此時是大清的舉人,出版此書不久又得中進士。他們在對全稿厘剔裁剪的過程中,首先是從政治的角度,對全書中有礙時政的文字進行了削刪改作。再是刪去了脂硯齋批注,使后人對“情”字的敏感批注不得而知。作者明言“大旨言情”,但借諧音關系,將揭露鞭撻的筆觸指向隱寓滿清時世的“清”字。程高的削刪,恰恰割斷了這種聯結,將此書演化成了一部清純無礙的言情小說。這是他們個人的政治立場所決定的,當然也有經濟的考慮在內,在文字獄的情勢之下不如此削刪,此書也難以面世流傳,因為他們畢竟是“見錢眼開”的書商。
二是眾鬼使不但放回了秦鐘魂魄,而且秦鐘還開口說話,以悔遲之情說出“今日才知是自誤了”。因情自誤,這與同回中交代智能前來探視秦鐘時被逐出,秦鐘又遭父親笞杖,氣死老父,自己增添病癥“痛悔無及”是一致的。脂硯齋在關于其父“秦業”名字和官職命名時批注到:“妙名。業者,孽也。蓋云‘情因孽而生’。”“官職更妙!設云‘因情孽而繕此一書’之意。”(見第八回)秦鐘與水月庵(又名饅頭庵)小尼姑智能兒偷情,也是作者著意于“孽情”的展現。尼姑本是戒斷七情六欲凈心修持之人,焉能奢談情愛?我們不能以今天的倫情觀念去為智能兒惋惜。以今天的觀念去看智能,她完全有追求自己愛情的權利,“智能兒越發長高了,模樣兒越發出息了”,怎么就不能與秦鐘談戀愛呢?可她畢竟是生活在那個時代在那個姑子庵里修持的青春女子。秦鐘與之偷情,也是在為自己的姐姐可卿安靈期間,并且是在凈修之地的饅頭庵里被寶玉逮個正著。此即脂硯齋所批的“有情之心用于無情之人”、“有情之心流于無情之地”。情因孽生,孽為情果。即有此孽情,情種焉能不自誤以至于死于情?!(情種誤于清)這也是程高削刪改作此處的原因所在。
三是寫將死好友的痛悔忠告:“以后還該立志功名,以榮耀顯達為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秦鐘將死之時的忠告,與第五回中寧、榮二公之靈剖腹深囑警幻仙子對寶玉“規引入正”;警幻仙子醉以靈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并“警以情欲聲色之事”,諄諄教誨:“今而后,萬望解釋,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間,委身于經濟之道”;以及正文中寶釵、襲人等反復規勸的創意是一致的。此書正是以寶玉作為情癡情種“不喜務正”而不能“跳出迷人圈子”,“迷陷乃情”而造成的種種謬誤來表述創作的意圖——“情(清)是苦根苗”。不正是大清造成了寶玉和他深愛的姐妹們消散沉淪于骯臟塵世的慘痛經歷嗎?現代文學評論的一條重要原則是“知人論世”,我們要讀通讀懂《紅樓夢》,更要“知世而論人”。作者在開篇中說“朝代年紀、地輿邦國反失落無考”,脂硯齋卻批注到:“據余說,卻大有考證。”雪芹、脂硯一唱一合,一隱一顯,一暗一明,如說相聲“抖包袱”一樣,為我們也道出了隱清于情的真相。所以說,“情”字如同《紅樓夢》一書的金鐘罩、“蒙頭甕”,如打不破此“情”字與滿清之“清”、清抄之“清”的諧音關聯,讀《紅樓》者不僅難解“其中味”,而且還會發生如劉心武等“滿嘴荒唐言”的胡謅。書中寫甄士隱家住“姑蘇閶門外有個十里街,街內有個仁清巷”,脂批:“開口先云勢利,是伏甄、封二姓之事。”“又言人情,總為士隱火后伏筆。”(見第一回)“周瑞家的輕輕掀簾進去,只見王夫人和薛姨媽長篇大套的說些家務人情的話。”脂批:“非此等事,不能長篇大套。”(見第七回)如果明晰了這種諧音關聯,則“仁清”與長篇大套所言的“人情”,以及“封肅”、“封條”、“霍啟”等字眼的寓意,不言自明。雪芹真筆原意在此結尾,得到了最完美的體現。其他兩種結尾,贗品無疑了。
二、秦字用筆有深意。
《紅樓夢》在人物塑造中,很明顯的借鑒了當時流行的昆曲、弋陽腔等戲劇人物塑造手法。通過對脂硯齋批注研究,我們知道,冷子興是一個“引繩”人物,賈雨村也是一個關聯四大家族的串場人物。英蓮(諧音應憐,后改名香菱也是相憐的諧音)與馮淵(諧音逢冤)的遭遇,“這正是夢幻情緣,恰遇一對薄命兒女”,是“一篇《薄命賦》、特出英蓮。直入本題”的預示性人物形象。借此預示讀者,《紅樓夢》中眾多兒女的薄命與跌落,是“逢冤”所致。通靈寶玉的“不能補天”與賈寶玉的“懸崖撒手”,也當是“墮落情根”因情(清)所誤。秦鐘是“情種”的諧音,這個諧音關系脂硯齋交代得很清楚,在第十六回的結尾,出現他痛悔無及的“自誤”告白和忠告,就是意在告訴寶玉,當然也是正告讀者,迷陷于情必致自誤乃至一死。曹雪芹在《紅樓夢》中以如椽巨筆寫下了凝聚自己人生感悟的質問:“天地鴻蒙,誰為情種?”為我們深情刻畫了賈寶玉、林黛玉有著“木石前盟”以至于“以眼淚還債”的刻骨銘心的愛情,這也是周汝昌先生等愛情至上主義者所津津樂道的話題,但書中用筆非止于此,更多的寫出了賈寶玉在科舉的時代里恣情縱性、不喜讀書以至自誤的愧悔。也是作者“因清而誤”、“宿孽總因情”這一創作意圖的真正所在。凡是理解曹李兩府在苛刻之清的查究之下遭到傾覆之痛的正義讀者,就不會誤解書中所寫之情,如周老標榜色空觀、推崇雪芹為情圣者,是癡人說夢妄人論情。我非狂傲,是基于對芹脂悲情的理解而言。中央電視臺主持人請周老演說時稱贊他“沉醉紅樓,一生不醒”,恰恰也是一句真評。
通觀《紅樓夢》一書,作者在“秦”字用筆上大有深意。這主要體現在“秦業”、“秦鐘”和“秦可卿”三人命名上。通過脂硯齋的點撥,我們知道“秦”是與“情”相諧音的。“業”是一個佛家用語,即“孽”字。“情因孽而生”、“因情孽而繕此一書”以及關于秦可卿出身時脂批:“又知作者是欲天下人共來哭此‘情’字”(第八回),共同構成了對作者創作意圖與主題的解讀。明白此處,則脂硯齋另一則揭示全書創作主題的批注:“蓋作者實因鶺鴒之悲棠棣之戚,故撰此閨閣庭幃之傳。”也就明確無疑了。
在全書中,涉及到“秦”字用筆的尚有三處值得我們細心體察,領悟其中深意:
1、大觀園落成竣工,賈政率眾清客并寶玉游園題對額,“轉過山坡,穿花度柳,撫石依泉,過了荼蘼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藥圃,入薔薇院,出芭蕉塢,盤旋曲折。忽聞水聲潺潺,瀉出石洞,上則蘿薜倒垂,下則落花浮蕩。眾人都道:“好景,好景!”賈政道:“諸公題以何名?”眾人道:“再不必擬了,恰恰乎是‘武陵源’三個字。”賈政笑道:“又落實了,而且陳舊。”眾人笑道:“不然就用‘秦人舊舍’四字也罷了。”寶玉道:“這越發過露了。‘秦人舊舍’說避亂之意,如何使得?……”此處“秦人舊舍”即是說避亂之意,賈政、寶玉父子所說“又落實了”、“這越發過露了”,則不難理解“秦”是一個關乎暴政與亂世的字眼。
2、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中:襲人便伸手取了一支出來,卻是一支桃花,題著“武陵別景”四字,那一面舊詩寫道是:“桃紅又是一年春。”此處詩句出自宋朝詩人謝枋得《慶全庵桃花詩》:“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見一年春?;w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3、第一百零八回《強歡笑蘅蕪慶生辰》,賈母提議為寶釵過生日,眾人擲骰子唱曲牌取樂,李紈說道:“尋得桃源好避秦”。
謝枋得此詩前后兩次出現,都是“避秦”之意。既然“秦”字是一個關乎朝代與暴政的字眼,又諧音“情”字,則它與“清”字的關聯是很自然的。只是在大清殘酷的文字獄之下,誰人敢說“孽清”、“苛清”這些字眼?一觸鐵網,必然被夜叉海鬼拖入迷津,墮落深淵則罷。雪芹、脂硯只是在這里玩了這么一個巧妙的隱寓,就把當時的統治者玩轉了,也把我們后世讀者遮入了重重黑幕里。故此蔡元培先生說:“當時慮觸文網,又欲別開生面,特于本書以上加以數層障幕,使讀者有橫看成嶺側成峰之狀況。”前段時間,我系統的把劉心武解讀《紅樓夢》的演說稿閱讀了多遍,他標榜“文本細讀”,他也確實下了一番苦工夫,也在“秦”字用筆用意上有所考慮,如他在講解司棋與她嬸子“秦顯家的”時就說明了這點。但劉大作家奇思妙想,想象力“豐豐富富”,但悟性畢竟太差,把事情搞歪了。他所建構的“秦學”,繼承索隱派那種“附會的紅學”,把大量看似真實的歷史硬去和《紅樓夢》中的人物、情節比照,搞成了筑室沙上的學問,焉能不被紅學愛好者譴責詬病?誠如書中襲人所說:“你們參禪參翻了,又叫我們跟著打悶葫蘆了。”
三、關于秦可卿與賈寶玉的關系
劉心武在央視《百家講壇》中解讀《紅樓夢》時說秦可卿是賈寶玉的性導師,是她與寶玉完成了“第一試”,作者所寫寶玉與襲人“初試云雨情”那是“第二試”。秦可卿成了一個不僅跟公爹“爬灰”,而且還搞小叔公的淫蕩的女人了。自此讀者對可卿、寶玉的關系有很多的辯論。
在秦可卿的安排下,賈寶玉睡在有著很濃郁的情色布置的房間里,情竇初開,睡夢中發生了人生第一次夢遺,與“乳名兼美字可卿”的警幻仙子之妹“柔情繾綣,軟語溫存,與可卿難解難分”,并“依警幻所囑之言,未免有兒女之事”。當寶玉沉迷于情要被夜叉海鬼拖入迷津之時,又喊出了“可卿救我!”連在窗外的秦可卿也十分驚異。我認為,這說明寶玉夢中情人,是一個寶釵和黛玉二者兼有的美麗女子,只是她的名字可卿與自己侄媳婦秦可卿重名而已。有讀者問我:“我沒明白,也許不是作者的本意。另外秦可卿死時,寶玉吐了口血,得知可卿死后,不顧賈母‘剛死的人不干凈’的勸阻,即時就去了!我拙見是:寶玉確實在暗戀秦可卿,這觀點對嗎?” 得知可卿死去的消息,寶玉是有不同于常人的表現,就是書中所寫寶玉吐血和急忙前去探喪。這里有脂硯齋的一句批注,就點出其中緣故:“寶玉早已看定,可繼家務事者,可卿也,今聞死了,大失所望,急火攻心,焉得不有此血?為玉一嘆!”作者對自己家族遭到查抄敗落的原因思考很多,對后繼無人寓有痛恨悔遲之意,故寫寶玉此急。
作者在可卿父女三人命名上大有深意,周老心武并未悟出,所以周匯本竟將賈府聞可卿死訊改為"無不贊嘆",非常可笑。心武由此得出可卿是寶玉的性導師,也是很荒唐的。暗戀并不存在,而是一種期望和欣賞使然。秦可卿在賈府中是一個很有人緣的人,“賈母素知秦氏是個極妥當的人,生得裊娜纖巧,行事又溫柔和平,乃眾孫媳婦中第一個得意之人。”脂硯說此是“借賈母心中定評。”鳳姐是一個女中豪杰,是她的嬸嬸,與她“素相厚密”,這說明可卿并非一個俗氣平庸女子,要比她婆婆尤氏在各方面強。她死后,“彼時合家皆知,無不納罕,都有些傷心。那長一輩的想她素日孝順,平一輩的想她素日和睦親密,下一輩的想她素日慈愛,以及家中仆從老小想她素日憐貧恤賤、慈老愛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作者同時寫了府中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對她死去的惋惜悲痛。寶玉雖無經濟觀念,但他不會希望自己家族垮塌的,他對族中才情兼具的女子是至愛至親的。故此夢中得知死訊,“急火攻心,血不歸經。”夢中之可卿非此可卿,只是一個在命名上大有深意的人物。當然,由于與公爹賈珍偷情敗露,致使她在天香樓懸梁自盡,也使這個人物形象受到了讀者的誤解。究其罪責,從作者所寫賈珍之種種荒唐透頂的行為來看,當是賈珍做孽所致。作者所寫秦可卿安排小叔公入睡,在為什么由秦氏安排入夢上也是有深意的,脂硯齋對此有提問式的批注:“此夢文情固佳,然必用秦氏引夢,又用秦氏出夢,竟不知立意何屬?”如果明晰了“秦”諧音“清”,則此批注了然于胸:寶玉夢魘般的人生經歷,是由“清”所導致的,他最終絕清而去逃脫夢幻也是如桀紂之世的“清”所逼迫。
謹將此由第十六回三種不同的結尾讀出的一點感悟,寫出來以商榷于眾讀者以就教于方家。
紅樓夢·第十六回
賈政不習慣于俗務,只憑賈赦、賈珍、賈璉、賴大、來升、林之孝、吳新登、詹光、程日興等幾人安插擺布。凡堆山鑿池、起樓豎閣、種竹栽花一應景等事,又有山子野制度。下朝閑暇,不過各處看望看望;最要緊處,中和賈赦等商議商議罷了。賈赦只在家高臥,有芥豆之事,賈珍或自去回明或寫略節;或有話說,便傳呼賈璉、賴大等來領命。賈蓉單管打造金銀器皿。賈薔已起身往姑蘇去了。賈珍、賴大等又點人丁、開冊籍、監工等事一筆不能寫到——不過是喧闐熱鬧非常而已。暫且無話。
且說寶玉,近因家中有這等大事,賈政不來問他的書,心中是件暢事。無奈秦鐘之病日重一日,也著實懸心,不能樂業。這日一早起來,才梳洗完畢,意欲回了賈母去望候秦鐘,忽見茗煙在二門前照壁前探頭縮腦。寶玉忙出來問他作什么。茗煙道:“秦相公不中用了。”寶玉聽說,嚇了一跳,忙問道:“我昨兒才瞧了他來,還明明白白,怎么就不中用了?”茗煙道:“我也不知道,才剛是他家的老頭子來特告訴我的。”寶玉聽了,忙轉身回明賈母。賈母吩咐:“好生派妥當人跟去。到那里盡一盡同窗之情就回來,不許多耽擱了。”寶玉聽了,忙忙的更衣出來,車猶未備,急的滿廳亂轉。一時催促的車到,忙上了車,李貴、茗煙等跟隨。來至秦鐘門首,悄無一人,遂蜂擁至內室,唬的秦鐘的兩個遠房嬸子并幾個弟兄都藏之不疊。
此時秦鐘已發過兩三次昏了,移床簀多時矣。寶玉一見,便不禁失聲。李貴忙勸道:“不可不可!秦相公是弱癥,未免炕上挺扛的骨頭不受用,所以暫且挪下松散些。哥兒如此,豈不反添了他的病?”寶玉聽了,方忍住。近前,見秦鐘面如白蠟,合目呼吸于枕上。寶玉忙叫道:“鯨兄,寶玉來了!”連叫兩三聲,秦鐘不睬。寶玉又道:“寶玉來了!”那秦鐘早已魂魄離身,只剩得一口悠悠余氣在胸,正見許多鬼判持牌提索來捉他。那秦鐘魂魄,那里肯就去。又記念家中無人掌【管】家務,又記掛著父親還留下積下的三四千兩銀子,又記掛著智能尚無下落,因此百般求告鬼判。無奈這些鬼判都不肯徇私,反叱咤秦鐘道:“虧你還是讀過書的人,豈不知俗語說的:‘閻王叫你三更死,誰敢留你到五更?’我們陰間上下都是鐵面無私的;不比你們陽間,瞻情顧意,有許多的關礙處。”
正鬧著,那秦鐘魂魄忽聽見“寶玉來了”四字,便忙又央求道:“列位神差,略發慈悲,讓我回去和這一個好朋友說一句話就來的。”眾鬼道:“又是什么好朋友?”秦鐘道:“不瞞列位,就是榮國公的孫子,小名寶玉。”都判官聽了,先就?;牌饋?,忙喝罵鬼使道:“我說你們放他回去走走罷,你們斷不依我的話;如今只等他請出個運旺時盛的人來才罷。”眾鬼見都判如此,也都忙了手腳,一面又抱怨道:“你老人家先是那等雷霆電雹,原來見不得‘寶玉’二字,依我們愚見,他是陽,我們是陰,怕他們也無益于我們。”都判道:“放屁!俗語說的好:‘天下官管天下事。’自古人鬼之道,都是一般,陰陽并無理。別管他陰也罷,陽也罷,還是把他放回沒有錯了的。”
眾鬼聽說,只得將秦魂放回——哼了一聲,微開雙目,見寶玉在側,乃勉強嘆道:“怎么不肯早來?再遲一步,也不能見了。”寶玉忙攜手垂淚道:“有什么話,留下兩句。”秦鐘道:“并無別話。以前你我見識高過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誤了。以后還該立志功名,以榮耀顯達為是。”說畢,便長嘆一聲,蕭然長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