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詩詞鑒賞答題指導
語文高考古詩詞鑒賞,屬于鑒賞評價D層級。考點為5個知識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考生易丟分,是復習的一個難點。鑒賞步驟古詩鑒賞題作為高難度試題,在設題上一般都給出分析角度來適當降低難度,要求不會過于籠統。做題時,掌握答題技巧很重要。
古詩詞鑒賞答題指導一、表達技巧類
[命題形式] 這首詩運用了何種表現手法?這首詩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技巧)?詩人是怎樣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
[解題指津] 分析表達技巧,就是分析詩人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最好從詩歌的藝術構思入手。答題時應該包括(1)指出運用的表現手法;(2)這種手法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3)運用該手法的好處。
[示例] 試分析下面這首詩歌的表達技巧。
蜀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參考答案] 這首詩主要運用了寓情于景、用典、襯托的手法。其中三四兩句是寓情于景,“自”、“空”二字寫出了祠堂景色雖美,卻無人欣賞,以樂景寫哀情。“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一句用劉備三顧茅廬來襯托諸葛亮的杰出才能,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
古詩詞鑒賞答題指導二、形象意境類
A. 形象
[命題形式] 這首詩塑造了什么樣的形象?試說說這首詩中的形象特點?通過詩中的形象塑造,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解題指津] 詩中形象傾注了詩人的思想,包孕著詩人的情感,因此,形象應是熔鑄詩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詩歌形象要根據詩歌描寫的具體物象和畫面識別其性質,在讀懂詩歌的基礎上概括出詩歌的象征意義和社會意義。答題步驟是:(1)找出并描摹詩歌形象;(2)概括形象特點;(3)揭示作者情感。回答時應包括三個要點:(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體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義是什么。
[示例] 試分析下面詩中畫眉鳥的形象。
畫眉鳥 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注:本詩為作者貶官外任時所作)
[參考答案] 詩歌描寫了一只畫眉鳥出籠后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形象。其中一、二兩句具體描寫畫眉鳥出籠后,自由自在地飛翔、無拘無束地歌唱的特點。其實畫眉鳥的形象就是擺脫了朝廷束縛后自由舒暢的詩人自身形象寫照。
B. 意境
[命題形式] 這首詩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氛圍?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解題指津] 分析詩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內容,一要描摹詩歌圖景,二要概括意境特點,三要剖析作者思想。具體答題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考生應該用自己的語言把詩歌所營造的意境描摹出來。這里有兩個要點,一是用自己的語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個景物都寫到,但要寫到主要的景物,語言力求優美。第二部分,應在描摹出圖景后,用一句簡練的話語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的情境的氛圍特點,或幽靜,或蕭瑟,或生機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渾壯麗,或沉郁憂愁,或和諧靜謐,或開闊蒼涼,或高遠遼闊等等。第三部分,根據這首詩情境氛圍的特點再來談詩人的思想感情。
[示例] 作者在下列這首詩中塑造了怎樣的一種意境?這種意境表現了作者怎樣的理想?
山居秋瞑 王 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參考答案] 山雨初霽,萬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凈。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蓮,是空山秋天恬靜幽美的景象。作者通過塑造這樣一種幽靜深寂的意境,反映了詩人對安靜淳樸生活的向往和對污濁官場的厭惡。
古詩詞鑒賞答題指導三、語言特色類
[命題形式] 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這首詩歌具有怎樣的語言風格?談談這首詩歌的語言藝術。
[解題指津] 這類提問,著重的是詩歌語言的層面,考生應該從語言的風格或特點來解答。一般從下列詞語中選擇答案——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淺顯、辭藻華麗、委婉含蓄、簡潔洗練、沉郁頓挫、渾厚雄壯、多用口語、明白如話等。分析語言特色,首先必須理解一些術語,如“清新”、“絢麗”、“明快”、“含蓄”、“簡潔”等。再熟悉一些著名詩人的語言特色,如陶淵明的平淡、李商隱的絢麗、白居易的明快、杜牧絕句的含蓄、賈島的簡潔等,了解這些對解題不無幫助。
[示例] 試分析下列這首詩語言上的特色。
長干曲四首(其一) 崔 顥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舟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參考答案] 這首詩歌的語言樸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處住,在橫塘,通過自問自答的對話形式,采用樸素的口頭語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個樸素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古詩詞鑒賞答題指導四、思想內容類
[命題形式] 請分析某句詩的思想感情或內涵,評價詩作的思想感情,概括詩歌的主題思想,歸納詩句的思想內容,闡述詩歌所表達的觀點、態度、主張等。
[解題指津] 評價思想內容,首先必須明確詩歌的表層意思與深刻意義,把握詩歌的主旨和思想傾向。要立足于對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的賞析之上,做到全面、準確、深入、客觀、恰如其分地進行分析評價。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現言不及意,似是而非的問題,努力忠于原詩,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據。答題要點應包括三點: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義。在具體操作中,我們往往用“描繪了……的景物,塑造了……的形象,抒發了詩人……的情感,歌頌了……的品質,批判了……的觀點等句式。
[示例] 下面這首詩體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和矛盾的心理?
早寒有懷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參考答案] 這首詩描繪了落木蕭蕭,鴻雁南飛,北風呼嘯,江上寒氣襲人的景象,抒發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及隱居與從政的矛盾心理。也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其中“遙隔楚云端”“孤帆天際看”兩句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思鄉之情。而“迷津欲有問”一句借用孔子使子路問津的典故表明了隱居與從政的矛盾心理。
古詩詞鑒賞答題指導五、情感分類
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從《詩經》到楚辭,到漢魏樂府,到唐詩宋詞元曲,其詩人之眾,數量之多,令人贊嘆。但情感內容上大致可分為:
1. 思鄉念友之緒:如李白的《沙洲城下寄杜甫》:“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詩人寄情于流水,語盡情長,思情綿綿不絕。
2. 懷古傷今之悲:如蘇軾的《赤壁懷古》抒發了對古代英雄業績的向往和自己不能建功立業、施展抱負的悲憤心情。
3. 羈旅閨怨之愁: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里詩人將一顆愁心融入那茫茫四野、悠悠江水、明月孤舟之中。王昌齡《閨怨》細膩而含蓄描寫了宮閨女子幽怨的心理狀態及其微妙的情感變化。
4. 懷才報國之憤:如屈原《離騷》、陸游《書憤》等,無不追懷早年的抱負,抒發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憤慨。
5. 邊塞征戰之壯:如《詩經·無衣》,其鞺韃之聲,令人熱血沸騰。到了唐代,國力強盛,這樣格調高亢、情緒激蕩的豪邁之作就更多了。如中唐詩人盧綸的“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就是典型的例子,字里行間,氣貫長虹。但自宋代開始,國力衰弱,就不再有大唐氣象了,在知識分子的筆下,豪邁之氣少了,悲涼之氣多了,雄偉氣魄少了,家國之愁多了。
6. 即事抒懷之慨:古人寫詩,常因事而起,抒發心中的感慨,如懷親、送別、思鄉、郊游、訪友、讀書等等,都可能有所觸發,感悟人生。如司空曙的《江村即事》: “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通過“不系船”這樣一件小事,表現了江村的寧靜幽美和主人公的悠閑安適。
7. 隱逸出世之戀:如陸游的《鵲橋仙》(一竿風月)是借“一竿風月,一蓑煙雨”寫漁父生活,籍以抒寫遠離紅塵的隱逸情懷。
8. 吟山詠水之美:如王維的《新晴野望》格調明朗、清新,表現了詩人愛自然、愛田園、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9. 描花繪鳥之趣:花鳥蟲魚的背后,有的反映的是作者的愛好,有的卻藏著作者的一段經歷。大多是托物言志之作,如李商隱的《蟬》,于謙的《石灰吟》等。其所借之物,往往就是作者的理想、志趣、節操的化身。
我們在復習時,如果能從整體上把握以上幾大類,在鑒賞時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