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經典文化教育閱讀答案
《淺議經典文化教育》閱讀材料
提升人格,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是文學經典教育的基本目的和傳統。現在的學生容易盲目地追求工具理性,把一技之長和社會實用性的知識看作是學習的全部,忽視內心情感和德行的培育,無法調整心靈的失衡、焦慮和痛苦,難以應對社會和人生中的各種困境。在許多學生看來,只要外語、計算機和專業知識學好了,似乎就能解決一切問題。連中文系的大學生也會經常問老師:學習《詩經》、《楚辭》有什么用?背那么多唐詩宋詞干什么?或許,它們對于我們當下找工作確實幫不上什么忙。可是,當我們在人生中碰到不幸、挫折時,面臨公與私、義與利、榮與辱、生與死的取舍時,電腦會提供答案嗎?機器能解決問題嗎?但文化經典卻會告訴我們該如何去做。作家白先勇說得好:“要說文學經典有用,可以說,它是一個民族心靈的投射、一個根源。如果中華民族沒有屈原、杜甫、曹雪芹,我們這個民族將多么蒼白;如果沒有福克納的小說,美國的精神文化就缺了一個大角;英國若少了莎士比亞,簡直不可思議。……文學經典的功用,主要是情感教育,有了文學的教育,一個民族、一個人的感情要成熟得多,看過、看通、看透《紅樓夢》的人,的確要比沒有看過《紅樓夢》的人高出一截。……文學教人懂得欣賞美。如何看夕陽,如何看月亮,如何看花開花落,潮來潮往?什么是‘淚眼問花花不語’,什么是‘一江春水向東流’?教人如何用詩人的‘眼睛’去看大千世界。”科學、技術只能解決“真”的問題,“美”和“善”的問題還需要藝術和倫理、哲學等其他人文社會知識和修養。托爾斯泰早就講過:科學是另一回事,它不能給我們人生中的大問題提供答案,這個大問題就是我們應該做什么,應該怎樣生活。科學只能提供給我們一種手段,手段不能代替人生幸福和生活意義等目的,就如金錢只是我們走向幸福的橋梁一樣,人不能棲息在橋上。忘卻了經典的人往往南轅北轍,在流行歌曲、肥皂劇和各種流行文化中去尋找精神慰藉,除了得到暫時的發泄外,極易成為商業文化的俘虜。雖然文學有制造快樂的功用,但偉大的作品通過快樂要教會人們什么是真正的美;文學有宣泄人情感的功用,但偉大的作品凈化我們的情感,告訴我們什么是真正的善。
《淺議經典文化教育》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各項中,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 )(5分)
A.按照亞理士多德的觀點,教育的目的是要提升人的道德修養,而不是培養從事某種職業的能力。
B.按照洪堡的觀點,真正的教育應該使受教育者在知、情、意或德、智、體方面得到和諧的發展。
C.按照斯諾爵士的觀點,現代教育本質上是一種專門教育或技術教育,難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
D.按照某些大學生的觀點,詩經楚辭、唐詩宋詞已經沒有實用價值,不必再為之花費時間和精力。
E.按照托爾斯泰的觀點,科學技術不過是一種賺錢的手段,不能代替人生幸福和生活意義等目的。
小題2:關于文學經典的意義和作用,下列說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3分)
A.文學經典是民族心靈的直接反映,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B.文學經典能使人的情感更加健康,能正確應對各種挫折和困境。
C.文學經典可以培養人的審美能力,能使普通人具備詩人的眼光。
D.文學經典能解答人生的重大問題,讓人懂得真善美到底是什么。
《淺議經典文化教育》閱讀答案
小題1:AE
小題2:D
看了“淺議經典文化教育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