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修辭學思想的全球意義閱讀答案
《中國修辭學思想的全球意義》閱讀材料
(選自2013年第5期《北京大學學報》,有刪改。)
《中國修辭學思想的全球意義》閱讀題目
6.下列關于“東方或中東沒有修辭學”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一些懷有偏見的學者套用西方的古典修辭學傳統,來分析中國和東方修辭學,得出了中國和東方沒有修辭學的結論。
B.依據客觀公正的古希臘、古羅馬的修辭或修辭學觀念來判斷,沒有演說、勸服和論辯活動的東方或中東沒有修辭學。
C.用西方古典修辭“三說”“五藝”“三素”的經典模式來框定其他文化和文明中的修辭或修辭學形態是規范、合理的。
D.這種觀點源自某些自大、傲慢的西方學者對東方的歧視,這些學者認為除東方之外的地域才有修辭學傳統。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修辭學”不是一個歷史概念,而是一個民族、國家和文化乃至文明概念,它在東方和西方各有不同的含義。
B.“修辭學”是明晰的概念,在不同的時代、民族、國家乃至文化和文明中存在不同的修辭形態,不存在任何交集。
C.從現存的文獻看,門客、游說之士的說服、論辯現象,或者說“長短術”“縱橫術”,就是我國先秦時期的修辭形態。
D.《春秋左傳》《戰國策》中關于策士論辯的記載,《詩經》《論語》中的文學和教育話語,都是當時的修辭形態。
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因為修辭是人們能動地使用語言以提高傳播效果的行為,所以只要人類使用語言,使用符號,就存在修辭和修辭學。
B.作為一種具有共性的人類語言傳播行為,修辭具有普遍性,但是中國古代的修辭形態與古希臘、古羅馬的修辭形態在某些方面存在差距。
C.修辭是人類的一種以語言為主要媒介的符號交際行為,是揭示如何高效地實現人類語言等信息交流規律的學問。
D.部分西方學者提出的“東方或中東沒有修辭學”的觀點現已有所改變。中國和東方有修辭、修辭學是不爭的事實。
《中國修辭學思想的全球意義》閱讀答案
6.A(B.“客觀公正”有誤,文中說 “折射著文明的偏見”;C.原文認為“是不合適的”;D.文中有“東方或中國乃至非洲無修辭學論”的說法。)
7.D(A.應為“不僅是……也是”;B.原文說“這不等于說,眾多的‘修辭’‘修辭學’觀不存在任何交集”;C.原文說“戰國時期”“以門客、游說之士為最”,這里說成“先秦”是以偏概全。)
8.C(后面一句是“修辭學”的定義。)
看了“中國修辭學思想的全球意義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