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歧義辯正閱讀答案
《和而不同歧義辯正》閱讀材料
另外,還有人說“和而不同”就是“不同而和”的意思,這也是欠妥的。如果兩人觀點有所不同,若是“大同小異”,求同存異尚可致和;但若是“大異小同”,而且這種“異”屬于對抗性質,那么就很難致和。把“和而不同”引申為“不同而和”,實際上是對“不同”的性質不加區分,似乎無論什么樣的“不同”都不影響保持“和”的關系。這種觀點在實踐中肯定是有害的。
(選自《人民日報》,2013年8月1日,第7版)
《和而不同歧義辯正》閱讀題目
6. 下列對“和而不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君子可以與他周圍的人保持和諧融洽的關系,但他對待任何事情都必須經過自己大腦的獨立思考,不輕易盲目附和。
B.“和而不同”與“寬而不慢”是同一命題,不能將“寬”與“慢”、“和”與“同”對立起來理解。
C.“和而不同”講的是要追求“和”,防止“同”。因此,“和”與“同”構成了嚴格意義上的矛盾對立關系。
D.有“不同”的元素是必要的,無論是“大同小異”,還是“大異小同”,都可以將“和而不同”引申為“不同而和”。
7.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人們在處理“異”與“同”關系時,如果求同存異,就可以達到人際關系的和諧融洽。
B.有人引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時,常將“和”與“同”視為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這種理解符合孔子的本意。
C.孔子講“小人同而不和”,是指小人在追求“同”這種價值時,由此會產生“不和”的結果。
D.在孔子之前,《左傳》就已經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主張。但孔子的觀點深受朱熹、荀子等后人重視。
8.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不辨是非曲直的附和茍同,就不能夠與他人保持和諧的關系。因此,要保持和諧的關系,就不能輕易附和茍同。
B.事物有多樣性,要有不同,這種理解與孔子的“和而不同”不是同一概念,前者將“同”理解為“相同”、“單一”、“單調”等意思。
C.古人常將“和同”當作一個固定的詞語來使用,而今不少人卻將“和”與“同”對立起來理解。
D.在實踐中,“和而不同”與“不同而和”中“不同”的性質是有區別的,有些“不同”是很難達到“和”的地步。
《和而不同歧義辯正》閱讀答案
6. A 【解析】B項“同一命題”說法有誤。C項由“大都因為不明白“和”與“同”并不構成嚴格意義上的矛盾對立關系”可知兩者并非矛盾對立關系。D項由文章結尾句子去判斷。
7. C 【解析】 A項“就可以”過于絕對,文中僅說“若是‘大同小異’,求同存異尚可致和”,而“大異小同”則很難致和。B項無中生有。D項文中僅提到這些作品中有同類的表達句式,并沒有點明由《左傳》提出,也未說明后人重視。
8. A 【解析】 “附和茍同”與“和諧”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
看了“和而不同歧義辯正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