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代如何讀書閱讀答案
《信息時代如何讀書》閱讀材料
③閱讀之深淺,并非小事。往小里說,涉及個人生活方式,往大處講,涉及社會風尚和全民族的文化傾向。科技的發達,資訊的浩繁,并不能成為遠離深閱讀的借口。
④歷史上很多名人,并不苛求讀書之多,卻強調讀書之深。唐宋八大家的韓愈曾自述能讓他牢牢記在心里衷心信服的書不過數種。清代名臣曾國藩反復強調讀書要專,“窮經必專一經,不可泛鶩”,“但一部未完,不可換他部,此萬萬不易之道”。古人講究讀書譬若掘井,與其多掘數井而不及泉,不如專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反之,一股腦跟風淺閱讀,則終會流于浮泛。這種缺乏文化底蘊的積累,會使人心變得更浮躁,最終導致民族精神品格與整體素質的下降。
⑤我相信,如果沉迷于“觸手可及”的手機閱讀、廣告閱讀、網絡閱讀,這個社會能夠造就千千萬萬個信息受眾,但是很難培育精深廣博的大家。當然,這里并非要提倡復古讀經,也不是強求每個人都去做名人大家,而只是為時下偏頗式的閱讀狀況擔憂,為人們對這樣的閱讀習慣習焉不察而擔憂。閱讀可以是休閑、娛樂,但不應止于休閑、娛樂,尤其是對于整個國民而言。
⑥從另一角度來說,人類文明長河存在無數經典,不少作品的孕育時間與創作艱辛都令人慨嘆。《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資本論》寫了40年,這些作品呼喚代代后人不斷重讀,溫故知新。它們的厚重與豐富,也注定了閱讀的艱難與沉潛,這是淺閱讀無法涉足的領域。曾有人在網上搞所謂的世界經典名著快讀,把每部名著概括成幾十個字的故事梗概,以為這樣可以花最少的時間,讀最多的名著,簡直可以算得上心浮氣躁的典型例子。
⑦如果有一天,國人全都沉迷于摩爾莊園、偷菜游戲、手機短信和QQ聊天,那么這還是不是我們?所以說,淺閱讀”未嘗不可,但深閱讀萬不可廢。
(選自《人民日報》)
《信息時代如何讀書》閱讀題目
1.結合全文內容,概括作者從哪兩個方面闡明了“深閱讀萬不可廢”的觀點。(2分)
2.第④段畫線句以掘井比喻讀書,意在表明什么?(2分)?
3.為什么說不少經典作品是淺閱讀無法涉足的領域?(2分)
《信息時代如何讀書》閱讀答案
1.① 國民素質的提升(社會風尚)② 民族文化的傳承(全民族的文化傾向) (共2分。每個要點1分)
2. 強調讀書要深。(2分)
3. 因為① 淺閱讀簡單隨意 ② 經典厚重而豐富(共2分。每個要點1分)
看了“信息時代如何讀書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