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也喜歡省力氣閱讀練習及答案
《文字也喜歡省力氣》閱讀材料
不僅文字的演化追求“省力”,現實生活中人們使用語言也有口頭節約的傾向,喜歡用大量的簡化語言。兩個中國人見面,傳統的問候語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說:“吃了?”另一個人說:“吃了!”在菜市場上,我們想買一斤黃瓜,需要問價格,可以問:“黃瓜多少錢一斤?”也可以問:“黃瓜怎么賣?”還可以直接指著黃瓜問:“怎么賣?”大部分人大概都會用最后一種方法問價。為了省力氣,我們不但說話喜歡省略主謂語,還喜歡用簡稱。如“艾滋病”的全稱應該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非典型性肺炎”簡稱為“非典”。
作為信息傳播的一種工具和途徑,語言的使用和演變存在著傾向節約的經濟特點,人們總是不遺余力地試圖用最少的音節和字符表達自己的觀點。
當然,簡化和節約也不是無限制的。
我國在上世紀70年代末推行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因過度簡化,反而產生了應用的混亂,最后不得不停止。
現在一些網絡語言也極其簡化。GG(哥哥)、PPMM(漂亮美眉,即漂亮的女性網民)、GXGX(恭喜恭喜)、3ku(thankyou謝謝你)、CBA(酷斃啦)、DX(大俠,大蝦,在某方面值得佩服的人)等等,這些網絡語言便于快捷交流,把語言的經濟性發揮到了極致。但是如果不熟悉網絡語境,就很難搞懂別人說了些什么。這種互聯網上的簡化語言加大了兩種語言環境中人們之間信息傳遞的成本。
由于語言過度節約帶來的理解困難甚至誤解的例子還有很多。譬如李金斗在相聲段子《省略語》里把這種語言現象惡搞了一回:包頭子母扣廠簡稱為“包子”,淮南運輸公司簡稱為“淮運”(懷孕),開灤搪瓷廠簡稱為“開搪”(開膛),上海吊車廠簡稱為“上吊”……
語言節約和省力的經濟特性推動著文字和語言的發展演化,文字不斷簡化是歷史發展的趨勢,也是信息時代更便捷獲得信息資源的要求。繁體字雖然有漢字之美,但在信息化時代,再來恢復繁體字,已經不可取了。(選自《百科新說》2009.06B,有刪改)
《文字也喜歡省力氣》閱讀題題目
1.概括全文的中心論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論說過度簡化的語言讓人理解困難甚至誤解時,分別用_____和相聲段子中的省略語這兩方面的例子作論據,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3.文章后一部分花不少筆墨論述“簡化和節約也不是無限制的”的觀點,從全文來看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為了便于人們快捷交流,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組織機構或單位、重大活動或事件都有很合適的簡稱。試從這兩個方面各舉一例(文中的例子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字也喜歡省力氣》閱讀題答案
1.答案示例:①語言文字追求簡化、節約(“省力”);②語言文字的使用和演變存在著傾向節約的經濟特點。(意對即可)
2.答案示例:互聯網上的簡化語(或:極其簡化的網絡語、用字節約的網絡語)
3.答案示例:過度簡化和節約并非作者的主張,補寫這部分恰好使論證更加嚴密,避免了觀點的片面性和極端性。(意對即可)
4.答案示例:
組織機構、單位簡稱類:婦聯、共青團、少先隊、抗大、北大、武大、電大、北約、海基會、WTO、上海經合組織等;
重大活動、事件簡稱類:高考、中考、春晚、青歌賽、申奧、奧運會、法網公開賽、世博會、博鰲論壇、__、抗戰、二戰等。(兩類各舉一例即可)
看了“文字也喜歡省力氣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