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外功夫閱讀練習及答案
《書外功夫》閱讀材料
(3)“讀萬卷書”。文、史、哲的書都要讀,讀好書,就會對人生有透徹的理解。
(4)“行萬里路”。念小學時沒條件,我就騎著自行車一個生產隊一個生產隊地走,行不了萬里就行幾十里。后來條件好了,我就盡量“行萬里路”。我想說“身行”與“心行”的問題。人不可能窮盡天下路,不能“身行”,“心行”也是可以的。范仲淹寫《岳陽樓記》時,并沒有去過岳陽樓,也沒去過洞庭湖,但因為他對當地的歷史、地理、文化有非常透徹的了解,所以能寫出這篇文章。
(5)“經萬件事”。這里也有一個“身經”和“心經”的問題。經萬件事,才能啟發藝術靈感。
(6)“師萬人長”。我最佩服的人物:第一是毛澤東,第二是華盛頓,第三是諸葛亮。諸葛亮是典型的德才兼備,他到底是哪里人,到現在還在爭,秦檜就沒人爭,連他的后人都是“我到人前愧姓秦”。書品即人品,人品是立足書壇的必要條件。孫中山先生寫了一副對聯:“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我記得那是送給蔣介石的。
(7)“抒萬般情”。1999年我在廬山開會時,利用會議的間隙填了一首詞《登廬山》。后來,我據此創作了一幅書法作品:“奇峰天降,扼大江,取笑黃河兄弟。看誰是中流砥柱?虢人悄然不語,一戲泰岱,二戲華岳,三戲醫巫山閭。乍晴乍雨,寵得一身脾氣。忽來北國游客,踏盡匡廬,覓得前朝跡。太白俯首,陶潛甘居,一代狂人泣。狂人如此,遍尋天下,誰人能駕馭?信步之間,卻在雙寧腳底。”我也是只有到了廬山那個地方,才有這樣的激情。書法和詩詞的創作是一樣的。如果沒有一種激情,一種胸懷,你的書法可能很工整,也可能很像古人,但肯定寫不出自己的風格來。
(8)“拓萬丈胸”。管仲曾一箭射中齊桓公,齊桓公后來卻不計前嫌,任用他做宰相。沒有這般胸懷,他能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嗎?從事藝術創作也一定要有胸懷,“拓萬丈胸”可以用四句話來概括:“沒有比雙腳更高聳的山峰,沒有比思想更深邃的海洋,沒有比眼界更寬廣的平原,沒有比胸懷更博大的世界。” (節選自唐雙寧《書法——人類精神的心電圖》)
《書外功夫》閱讀題題目
小題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3分)
小題2:選文(6)段主要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題3:請為第(8)段補寫一個事例,從反面進行論證。(2分)
小題4:作者說“讀好書,就會對人生有透徹的理解。”請結合你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4分)
《書外功夫》閱讀題答案
小題1:要當好一個書法家必須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經萬件事、師萬人長、抒萬般情和拓萬丈胸。”(或要當好一個書法家,書外功夫少不了。)
小題2:舉例論證(1分)和對比論證(1分)。舉了諸葛亮和秦檜的例子,有力的論證了人品是立足于書壇的必備條件。(1分)
小題3:例一:周瑜心胸狹隘,他不肯諸葛亮勝于他,百般暗算,最后被諸葛亮三氣吐血而死。
例二:龐涓他不愿孫臏勝于他,施加毒手,最后兵敗身亡。 例三:王倫不寬容林沖和其他好漢,最終遭殺身之禍。(2分)
小題4:例一:讀書可以開拓眼界,通過別人的眼睛去看世界,通過與作者的交流去感受古今中外。
例二:讀書可以增長知識,去除無知;提高素養,除去愚昧;充實生活,豐富精神;滋潤心靈,減少空虛;淡定從容,明辨是非。讀書能使人時時閃爍著生命的光輝,讓人欣賞到不同的生命風景,從而使自己靈魂歡暢,精神飽滿而豐盈。
看了“書外功夫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