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與中國菊文化閱讀練習及答案
《陶淵明與中國菊文化》閱讀材料
晉人葛洪《抱樸子內篇》記,南陽酈縣山谷有一條小溪,谷中長滿菊花,花落水中,加以時日,溪水變得異常甘甜,人稱甘谷水。附近居民都飲甘谷之水,“食者無不老壽,高者百四五十歲,下者不失八九十,無夭年人,得此菊力也”。作過南陽太守的王暢、劉寬、袁隗等人,讓酈縣每月送40斛甘谷水特供自己飲用,他們所患的眩冒等病,因喝此水而愈。日常經驗往往最具說服力,菊能治療疾病,能令人長壽,在漢代,已成為人之共識。于是,菊很自然地進入了醫家、養生和神仙家的視野之中。
六朝文人,普遍認為菊花能夠養生延壽,多有詩文吟詠。魏文帝曹丕曾將菊花作為禮物送給太傅鐘繇,并作一書,其中提到:“屈平悲冉冉之將老,思食秋菊之落英,輔體延年,莫斯之貴,謹奉一束,以助彭祖之術。”希望鐘繇食用菊花延長壽命。晉人嵇含的《菊花銘》,認為服菊即可成仙:“煌煌丹菊,翠葉紫莖,詵詵仙神,徒餐落英。”傅玄更為直白地表達了同樣的觀念:“服之者長壽,食之者通神。”陳人陰鏗《賦詠得神仙詩》“朝游云暫起,夕餌菊恒香”,更具逍遙氣象。
除了養生成仙,六朝文人還賦予菊其他文化意義。鐘繇之子鐘會的觀點最具代表,他認為菊有五美:“黃華高懸,準天極也;純黃不雜,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穎,象勁直也;流中輕體,神仙食也。”“君子德”和“象勁直”,使其具有了高蹈的道德價值。此外,所謂“黃華高懸”“純黃不雜”“冒霜吐穎”,同樣大有審美意味。時人詩文中,同樣盛稱菊花之美。曹植眼中的洛神,“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鐘會的《菊花賦》,大寫菊花之美:“延蔓蓊郁,緣阪被崗,縹干綠葉,青柯紅芒,芳實離離,暉藻煌煌,微風扇動,照曜垂光。”詞采華麗。(摘編自李建修《陶淵明與中國菊文化》)
《陶淵明與中國菊文化》閱讀題題目
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兩句詩,讓菊成了陶淵明專屬的文化符號;因為陶淵明,菊具有了高潔、清雅、堅貞、淡泊等象征意義。
B.古人最先關注的,不是菊的審美特點,而是菊有什么用。比如菊于蕭殺的秋末開花,這一特性易引起古人的垂青。
C.菊有食用及藥用價值,作過南陽太守的王暢、劉寬、袁隗等人,他們所患的眩冒等病,因喝浸潤了菊花的甘谷水而痊愈。
D.六朝文人還賦予菊其他文化意義。鐘會認為菊有五美,既有審美意味,又具有高蹈的道德價值。
2.下列對文中所引用詩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離騷》中的這兩句證明菊花在六朝以前最主要的功用就是食用。
B.魏文帝曹丕在給鐘繇的信中說:“輔體延年,莫斯之貴,謹奉一束,以助彭祖之術。” 希望鍾繇食用菊花延長壽命。
C.“服之者長壽,食之者通神。” 傅玄認為服用菊花可以成仙,在這一點上他與嵇含的看法完全相同。
D.“榮曜秋菊。”因為菊花有超乎凡俗的美,曹植才把洛神比作秋天盛開的菊花,容顏鮮明,光彩照人。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梅、蘭、竹、菊等植物,因為常與某一“文化名人”綁定在一起,便被賦予了特定的文化內涵。
B.陶淵明采菊,不只是喜歡菊花的美麗,還因為他注重養生,想通過服菊延長壽命,讓自己具有仙氣與逍遙氣象。
C.菊能治療疾病,能令人長壽,所以很自然地進入了醫家、養生和神仙家的視野之中。
D.葛洪、嵇含、傅玄、陰鏗、鐘會、曹植等人都關注或喜歡菊花,但他們對菊花的關注點卻各有所重,不盡相同。
《陶淵明與中國菊文化》閱讀題答案
1.B
2.A
3.B
看了“陶淵明與中國菊文化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