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假如哪來真知閱讀練習及答案
《沒有假如哪來真知》閱讀材料
“急匆匆地生活,來不及感受”,正成為今天不少人的生存狀態。忙、急、快、躁的生活節奏,令“異想”“假如”的空氣日漸稀薄。“很勤奮,但缺少想法;會考試,但不會提問”,成為不少學生的寫照。科研領域有過之而無不及,項目申請也好,立項評審也好,都對“馬上成功”更感興趣。
今人不愿“杞人憂天”,無非是被眼前利益所困。在科研領域中,片面追求高成功率已是個通病。“假如”有著諸多不確定性,勢必有損成功率,加之越是“劃時代成果”,越需要長時間沉淀和考驗,而當前科技項目周期短,要追趕時間進程,“杞人憂天”只能讓位于效率優先。于是,不少研究成果淪為功利主義的衍生品,原始創新越加受阻于科研低端化和山寨化趨勢。
科學研究是探索和創造,失敗具有天然合理性,如果怕失敗,研究只會原地踏步。當務之急,是從忙、急、快、躁中解脫出來,不被眼前功利所困。當然,“假如”不是主觀臆想,而是從實際出發,在歸納和抽象基礎上,大膽突破已知束縛,提出有待驗證的問題,然后深入實踐中尋求答案,打開另一個新天地。寬容和激勵“假如”,應把握好這個基本點,以免偽科學和妄想干擾了真科學探索。
從“假如”到真知,離不開反復實證,就得多些“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求索精神。自然科學也好,社會科學也好,都離不開實證,沒有實證,就沒有科學,“假如”也就毫無意義。法拉第提出“磁能轉化為電能”的假設之后,10年間做了無數次實驗,才發現和證實了電磁感應背后的規律。有些人或是因為懼怕求證過程耗時費力,或是抵制不住眼前利益的誘惑而放棄學術操守,篡改和修飾數據以證明偽假設,這不僅會大大傷害學術聲譽,也為 社會埋下了巨大隱患。正因為這樣,越要激勵“假如”,就越需要嚴懲造假。
老子有言:“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處理好“有之之利”和“無之之用”的關系,激勵“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嚴謹精神,人才的苗子才能在肥沃土壤順利成長為科學巨匠,我們這個科技大國也才能真正崛起為科學強國。
《沒有假如哪來真知》閱讀題題目
19.(2分)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答:
20.(2分)文章開頭寫“杞人憂天”有 何作用?
答:
21.(2分)文中列舉張興棟和法拉第的例子分別論證了什么觀點?
答:
22.(3分)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對第3段劃線句子進行賞析。
答:
23.(3分)讀完全文,你認為“大膽假設“與“小心求證”有什么聯系?試 舉例闡述。
答:
《沒有假如哪來真知》閱讀題答案
19.(2分)沒有“假如”,哪來真知?(沒有“假如”,就沒有真知。)
20.(2分)①由成語故事開篇,少年先鋒隊發讀者閱讀興趣;②引出下文作者的觀點“沒有假如,哪來真知”; ③作為事實論據支撐文章觀點。(每點1分,答出2點即可。)
21.(2分)列舉張興棟的例子是為了論證“‘假如’在沒有成為真知之前,差不多都是‘怪異想法’,但‘怪異’不等于謬誤,許多時候‘怪異’恰恰是‘見人所未見’”(或 “大膽假設”),列舉法拉第的例子是為了論證“從‘假如‘到真知,離不開反復實證,就昨多些求索精神”(或“小心求證”)。(每點1分,用自己的話概括意對即可。)
22.(3分)示例一: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1分)用“空氣”比喻創新思維的環境和大膽假設的精神,(1分)生動地表現了這種環境和精神像空氣一樣平常和珍貴。(1分)示例二:這句話運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1分)用“異想”“假如”代指創新思維和大膽假設的精神,(1分)使語言表達更加生動、簡潔。(1分)
23.(3分)示例:“大膽假設”是“小心求證”的前提,“小心求證”是“大腿假設”的保證。法拉第如果不提出“磁能轉化為電能”的假設,就不可能有后面的無數次實驗;如果沒有10年間做的無數次實驗,就不會發現和證宴電磁感應的規律。可見,“大膽假設”與“小心求證”相輔相應,缺一不可。(答出聯系1分,舉例1分,表述1分。)
看了“沒有假如哪來真知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