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禮梁實秋閱讀練習及答案
梁實秋《談禮》閱讀材料
讀書人應該知道禮,但是有些人偏不講禮,即所謂名士。六朝時這種名士最多,《世說新語》載阮籍的一句話最有趣,“禮豈為我輩設也?”好像禮是專為俗人而設。又載這樣的一段故事:
阮步兵喪母,裴令公往吊之。阮方醉,散發坐床,箕踞不哭,裴至,下席于地,哭唁畢,便去。或問裴曰:“凡吊,主人哭,客乃為禮,阮既不哭,何為哭?”裴曰:“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禮制,我輩俗中人,故以儀軌自居。”
人嘆為兩得其中。
沒有阮籍之才的人,還是以儀軌自居為宜。像阮步兵之流可以欣賞,不可以模仿。
中西禮節不同。大部分在基本原則上并無二致,小部分因各有傳統亦不必強同。以中國人而用西方的禮,有時候覺得頗不合適,如必欲行西方之禮則應知其全部底蘊,不可徒效其皮毛而亂加使用。例如,握手乃西方之禮,但后生小子在長輩面前不可遽然伸手,因為長幼尊卑之序終不可廢,中西一理。再例如,祭祖先是我們家庭傳統所不可或缺的禮,其間絕無迷信或偶像崇拜之可言,只是表示“慎終追遠”的意思,亦合于我國所謂之孝道,雖然是西禮之所無,然義不可廢。我個人覺得,凡是我國之傳統,無論其具有何種意義,茍非荒謬殘酷,均應不輕予廢置。再例如,電話禮貌,在西方甚為重視,訪客之禮,探病之禮,均有不成文之法則,吾人亦均應妥為仿行,不可忽視。
禮是形式,但形式背后有重大的意義。
注:[阮籍(210~263),三國魏詩人。字嗣宗。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
梁實秋《談禮》閱讀題題目
1.根據文意,下列說法錯誤的兩項是()()(5分)
A.禮可以彌補法律的不足,由民間自發而成的一種約束人的行為規范。
B.中西之禮雖然在形式上有些不同,但本質上還是相通的。
C.只要是禮,我們都應該自覺遵守,因為有禮總比沒禮好,“壞政府勝于無政府”。
D.其實,阮步兵不講禮不是因為他不懂禮,而是用另外一種方式表現對禮的認識。
E.作者認為,只要是我國的傳統,一般不要輕易的否定。
2.為什么說像阮步兵之流可以欣賞,不可以模仿?(3分)
3.結合全文內容,談談為什么說“禮是形式,但形式背后有重大的意義”?(4分)
梁實秋《談禮》閱讀題答案
1.(5分)AC
2.(3分)本題考查考生閱讀一般論述類文章時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句子的含義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能力層級B、C。
阮步兵(阮籍)所處的時代決定了讀書人放蕩不羈的行為,并不為當時社會所唾棄,甚至成為某些讀書人獲得聲名的一種手段;阮步兵是用一種特殊的行為對抗當時黑暗的社會;這種行為跟大眾的道德審美有較大的距離。(其他說法言之成理也可以酌情給分)
3.(4分)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歸納內容要點和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能力層級C。
禮可以在法律所不及的地方起到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可以約束人們的思想行為,使之合于禮的規范;有助于社會穩定、人際關系和諧和民族精神文化的承傳與發展。(答案要點全面,語言通順即可)
看了“談禮梁實秋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