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本書做一段修行》閱讀答案
《讀一本書,做一段修行》梁文道
古代為什么沒有標點符號?因為他不需要讀那么快。標點符號的流行只是近兩三百年間的事情。標點符號是怎么誕生的呢?它其實是一個商業行為的結果。五六百年前,歐洲出現了古登堡印刷術,書籍出現并成為最古老的工業產品,進入市場成了商品。出于成本考慮,印刷商也就是書商就想做大量印刷來攤薄成本,于是他們發明了標點符號,讓書變得更容易讀、讀得更快。
另外,古人的書是沒有分段的,也沒有章節。今天我們看《論語》,一篇與另一篇之間是沒有關系的,卷只是物質上的單位,竹簡不夠了,再換一卷繼續寫。中國古代的書是這樣,印度、阿拉伯、歐洲的書也是這樣。印刷術出來之后,出版商才開始給書籍做段落篇幅的劃分。
分段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以前歐洲人讀不分段的《圣經》每次都老老實實從開篇讀起,《圣經》分段以后,人們開始認為不同的段落重要程度不同,分歧就產生了。所以英國大哲學家約翰·洛克說:“《圣經》分段印刷是無恥商人釀制的悲劇,他們為了讓《圣經》更暢銷強行分段,分段以后我們的信仰將四分五裂?!焙髞淼慕Y果被洛克不幸言中——__分裂成一大堆教派、教會。所以分段令我們離開精讀,開始泛讀。
很多人問我,如何讀得快一點,但其實如何讀得好更重要。古人是怎樣讀書的呢?他們不是看,是反復地讀,慢慢地讀,讀出聲音來。朗讀能讓人沉浸到書里面去,這樣一個沉浸的狀態會產生一個重要的效果——這就是修煉的效果。
我手中是一本《沉思錄》,這本書目前在中國很熱,因為溫家寶在看,克林頓、布什、密特朗都看過。奧勒留并不是為出版而寫的,他是寫給自己讀的——不斷研讀,修身養性。這本書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本修行集,他的寫作本身就是修行,之后的不斷研讀也是。寫作,在英文里面就叫Spiritual Writing,所以它的讀者也要把它當作一個精神修煉來讀,不斷地讀、反復地讀。這些領導人一遍遍地讀《沉思錄》,就是在做精神修煉。古人讀《論語》也是這樣。所以讀書是為了改變自己,變化人格,變成另外一個人。這一點古人都是知道的。
我為什么講這個?因為我發現今天大家只是把讀書當做一個工具,通過它拿到什么東西。讀書其實是一種精神操練,是我們已經失落的一個傳統,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恢復它,找一本書去修煉自己,追求自己的變化。
(選自《城市畫報》,略有改動)
《讀一本書,做一段修行》閱讀題及答案
1.閱讀第2段,完成下列兩小題。
(1)不改變句意,把畫線句改為陳述句。
答:很快讀完,以后沒得讀會很痛苦。
(2)作者認為古代沒有標點符號是“因為他不需要讀那么快”,“不需要讀那么快”的理由是
答:A.古代書的產量低,能找到的書的種類也很少
B.古人讀書講究的是深讀。
2.第5段引用英國大哲學家約翰·洛克說的話,其作用是
答:作為理論論據,有力地論證了“分段對人們的閱讀產生了很大影響”的觀點。
3.本文的寫作思路如下:首先論述標點符號使我們離開深讀,其次論述?最后論述?
答:分段使我們離開精讀
讀書是一種精神修煉,應恢復失落的讀書傳統。
4.對題目“讀一本書,做一段修行”的理解最恰當的一項是( B )
A.只有讀古書,才能修煉精神。
B.讀書,就是精神操練的過程。
C.可理解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D.用正確的讀書態度促進我們自身的轉變和提高。
5.作者認為“讀書其實是一種精神操練”,你同意嗎?請根據你的看法完成相應的題目。
(1)(同意)補充論據
(2)(不同意)說明理由
答:略
(1)可補充理論論據或事實論據。(2)能自圓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