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玻璃屋里的男人閱讀答案
《探尋玻璃屋里的男人》閱讀材料
⑸現在,我就站在那墻之外,他就在墻內,讓人恍若隔世。這里太安靜了,安靜到有一種詭異的感覺,仿佛時光能在這種沉寂中凝固。但你能深深感知這并不是被動的沉寂,而是可用心觸摸的、主動的隱沒。這份沉寂的代價是塞林格放棄的決心、昂貴的訴訟、自我放逐與沉思。既讓人心生敬意,又讓人懷恨在心。這份沉寂誘惑著我們追尋又譴責著我們探訪:當一位作家選擇對外界封閉自己的心靈,我們卻還要想方設法地突破其心理的防線。至少就像現在,我忍不住想要去敲敲門或在他住所的門前留下一封信。
⑹這份探尋的沖動不禁讓我回想起一開始,他并不是古怪的、沉默的隱居者,當時他和外界的聯系還是比較頻繁的,與住在附近的鄰居,尤其是溫莎高中的學生們都有來往。塞林格甚至愿意接受溫莎高中生報一名記者的采訪。可惜,出于利益的誘惑,這些學生背叛了塞林格的信任。這篇本應低調出現在學生報紙上的采訪,卻被賣給了一家主流報紙。塞林格知悉后十分失望、生氣,從此拒絕接受任何采訪,并幾乎切斷了與外界所有的聯系。
⑺他的心從此如同他家的大門一樣緊閉,過起了隱居的生活。他真的想離人群遠一點,因為有太多的人不懷好意地關心他到底有過怎樣的童年創傷,或者有意無意地為他的作品加上亂糟糟的注釋和點評。
⑻為了遠離人們的視線,塞林格不惜動用法律手段和昂貴的訴訟費讓自己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1982 年,他曾起訴過一名男子,因為這位塞林格粉絲杜撰了一篇他的專訪。
⑼無數人想要尋找塞林格隱居背后的真相。很多人心急火燎地驅車前往塞林格的私人住所,不得不止步于山腳下,眺望著無法跨越的圍欄。此時,我站在這里,才再次發現自己居然也是其中的一個癡情的追尋者。
⑽當我站在“禁止非法入侵”的標識牌旁,突然感到一陣隱隱的擔憂,擔心我到底還是打攪了這位在寂靜中深居簡出的療傷者。你真的懂他嗎?懂他的作品嗎?如果懂,那么也許應該在讀完作品之后就安靜地走開,不再追究文字背后的是是非非。
⑾我不愿意敲門,但還是忍不住去了不遠處的快餐店起草了一封信,引用了很多塞林格書中的話并表達出自己對他的敬意和理解。第二天,我把這封信放在堆滿廣告單的那個沒有鎖的信箱里,放下、轉身、走人。我以為我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是時候離開了。
⑿可鬼使神差地,在要離開小鎮的前一晚,我還是踱步到郵箱旁,驚訝地發現我的信和《周日早報》都被人拿走了。就在這時,忽然聽到墻內有汽車發動的聲音,難道塞老要現身了?那一剎那,我居然自作多情地認為也許他正要來迎接我這個知音呢!大門緩緩打開,一道強光射出,刺痛著我的眼睛,正當我要仔細看一眼車中人時,這車以極快的速度從我旁邊呼嘯而過,很快便消失在視野中。
⒀我內心孤獨至極。回到自己的車中,我唯一的愿望竟是自己找錯了塞林格的家。
(選自《南都周刊》2010年度第6期,有刪改)
注:①本文寫于1997年,作者是美國《君子》雜志的記者。
②美國大作家、《麥田里的守望者》作者、當代文壇頭號隱公J·D·塞林格(J.D.Salinger)已于2010年1月27日在新罕布什爾家中去世,享年91歲。
《探尋玻璃屋里的男人》閱讀題目
小題1:第⑷段中的劃線句“這沉默不語的墻也是他的作品”一句的意思是(2分)
小題2:第⑸段中,作者為什么說“既讓人心生敬意,又讓人懷恨在心”?(2分)
小題3:以下哪兩項不是塞林格成為一個沉默的隱居者的原因?( )( )(4分)
A.溫莎高中的學生把對塞林格的采訪作為獲得利益的手段。
B.塞林格曾經有過一段鮮為人知的童年創傷。
C.許多人有意無意地為塞林格的作品加上亂糟糟的注釋和點評。
D.塞林格不得不動用法律手段和昂貴的訴訟費來讓自己遠離人們的視線。
E.許多人為了探尋他隱居的真相,前往他的私人住所。
小題4:請在文中找出一句最能解釋第⒀段中所表述的心情的話: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題5:結合全文,說說你對本文標題的理解。(2分)
小題6:除了塞林格,歷史上還有許多選擇隱居生活的人。請在下列人物中選擇一位,就其隱居生活的意義寫一段評價。(不超過80字)(4分)
梭羅 華盛頓
《探尋玻璃屋里的男人》閱讀答案
小題1:塞林格對外界的沉默也是體現他人生狀態的一種方式(2分)
小題2:塞林格的沉寂以他放棄的決心、昂貴的訴訟、自我放逐與沉思為代價,所以“讓人心生敬意”;塞林格的沉寂誘惑著人們追尋又譴責著人們探訪,所以“又讓人懷恨在心”。(2分)小題3:BD(4分)
小題4:當一位作家選擇對外界封閉自己的心靈,我們卻還要想方設法地突破其心理的防線。(2分)
小題5:“探尋玻璃屋里的男人”這一標題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表現出塞林格雖然隱居、卻始終處于人們窺探與打擾之中的生存狀態,體現了作者對塞林格的敬意和同情。(2分,比喻義1分,對主旨的作用1分)
小題6:答案示例一:梭羅在瓦爾登湖邊質樸、悠閑的隱居生活讓他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純凈與偉力,也讓他領悟到人類自己的天性。隱居生活重塑了梭羅的審美眼光,也促進了他對人的合理生存的思考。答案示例二:華盛頓離開喧鬧的政壇回到弗農莊園,回歸悠閑、安逸的家庭生活,表現出一位擁有非凡才智與品德的偉大領袖對權力的淡泊。他的隱居為新生的美國走向民主自由鋪設了道路。看了“探尋玻璃屋里的男人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