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文中的清明節閱讀答案
《詩文中的清明節》閱讀材料
以蘇州西山水月寺的題詩和“無礙泉”而聞名的宋代文人李彌大有一首詩寫道:“蒙蒙細雨網春暉,南陽清明二月時。細草養泥留燕子,好花藏蜜待蜂兒”。這里,作者一反唐代詩人杜牧那“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郁悶情緒,為我們編織了一幅生機盎然的畫卷:清明時節了,看那拱破松軟的泥土剛長出的嫩草,就不禁使人想到銜泥筑巢的春燕;那沐浴著春雨綻放的鮮花,仿佛正等待著勤勞釀蜜的蜂兒來吸吮呢。
清明節的前一天是“寒食節”,據說這一天要禁動煙火,等到清明家家都要“乞新火”。所以,人們往往將這兩個節日合并起來過。唐朝詩人韋應物有一首詩歌詠道:“清明寒食好,春園百卉開。彩繩拂花去,輕毬度閣來”。這里說的是清明寒食之際,人們在園中“蹴鞠”玩耍的事。“蹴鞠”,就是踢皮球。漢代劉向在他的《新序》一書中曾有所謂“寒食塌青蹴鞠”的記載,而唐代的另一位詩人仲無顏在他的《氣球賦》中更生動地記錄了人們蹴鞠嬉戲的場景:“寒食景妍,交爭競逐,馳突喧鬧,或略地丸走,乍凌空似月圓”。這頗具現場感的描述,正是我國足球運動端倪的一個形象寫照!
“滿街楊柳綠似煙,畫出清明三月天。好似隔簾紅杏里,女郎繚亂送秋千。”唐人韋莊的詩句,說的是“蕩秋千”。陽春三月,鳥語花香,深閨中的女孩子忍不住走出閨門,來到自家的院子里蕩起秋千。這也是一幅清明艷麗生動活潑的圖景啊。
在中國,清明節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了。隨著時代的前進,清明節也不斷豐富著內容,增添著新的文化內涵。請聽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董必武同志在1964年的清明節所寫的一首詩:“革命聲傳畫舫中,誕生共黨慶工農。重來正值清明節,煙雨迷濛訪舊蹤。”清明節,重訪黨的一大會址,董老感慨萬端,寫下了這首《清明節車過嘉興煙雨樓》詩篇。這樸實無華的語言,這深沉緬懷的情感,難道不使我們想起那嘉興湖畔星星之火的小船而感慨萬端嗎?(選自2008年4月3日的《光明日報》有刪節)
《詩文中的清明節》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是哪兩項?(6分) ( )( )
A.清明節在中國的傳統中一直都只是一個充滿祥和愜意氣氛的節日。
B.從古人有關清明活動的詩文中,我們知道清明節還是一個勸人們抓緊時間耕種田地的重要日子。
C.“蹴鞠” 嬉戲其實就是我國足球運動的最早形式,所以我國的足球運動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
D.“祭掃”只是清明節的一項非主流的活動,并不具有文化內涵和時令價值。
E.本文作者列舉眾多寫清明節的詩文表明不同時代的人們過清明節的方式不一樣,新時代的我們在繼承過去的傳統的基礎上,也為清明節增添了符合時代特點的文化內涵。
小題2:根據文中內容,下列有關清明節的說法不正確的是哪一項?(3分)( )
A.清明節在中國傳統節日中是一個很特殊的日子,它既是節氣又是節日。
B.清明寒食兩節前后相連,所以古人常將兩節放在一起過,清明這一天要禁動煙火,要等到清明過后才能生火。
C.因為清明節一般是在農歷的三月,正是春暖花開、天氣清和明朗的時候,在這時出外踏青、折柳欣賞春光自然就成為古今人們喜歡的活動。
D.隨著時代的前進,清明節也不斷豐富著內容,增添著新的文化內涵。緬懷先烈已經成為現在清明節的一項重要內容。
《詩文中的清明節》閱讀答案
小題1:BE
小題2:B
看了“詩文中的清明節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