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11位總統斗爭的漫畫家閱讀答案
《與11位總統斗爭的漫畫家》閱讀材料
2010年9月4日,康拉德于加利福尼亞家中離世,享年86歲。直到去世前,他的創作幾乎從未停歇。歷數下來,他進行了近半個世紀的漫畫創作。
比得普利策還榮耀
“永遠不要因為客觀而控告我。”這是康拉德的名言。不公正、浮夸、腐敗,是他持續關注的主題。1965年發生黑人暴亂之后,康拉德畫了一群中年白人將一位黑人置于手術臺上捅針管:“你提到失業、住房、教育、警察暴力、絕望……但是,你暴亂的原因是什么?”
“讀者們每天早上都在期待他的作品,他總能讓你憤怒、讓你大笑,或者讓你思考。”《洛杉磯時報》編輯拉斯•斯坦頓說。為此,他曾三次贏得普利策新聞獎。但康拉德覺得,登上尼克松的敵人名單“比得普利策還榮耀”。這樣與強權作戰免不了付出代價。有人以誹謗名義將他告上法庭,有人寫文章謾罵抗議。“我們曾經不止一次討論過,康拉德帶來了多大的麻煩。”1971年到1989年的《洛杉磯時報》社評版編輯托馬斯說,“我們經常為此挨一頓臭罵。但是你還是忍不住欣賞他漫畫的藝術性,背后的智慧及其老拳擊中的要害。”
除了輿論環境,更重要的自然是康拉德個人的藝術天賦、新聞敏感、廣泛閱讀和思考。這個出生于1924年衣阿華州的窮小子有一對志存高遠的父母,他們盡管生活拮據,卻決定送孩子去學習藝術。康拉德常說,自己第一幅畫作是8歲時在男廁所墻壁的涂鴉。高中之后,他還曾與雙胞胎兄弟輟學去阿拉斯加闖蕩。二戰期間,康拉德參加了太平洋戰役,他被身邊隨時發生的死亡、殘缺、暴力深深震動,此后的畫作無一不是在為反對暴行、爭取人權而努力。戰場歸來后,他進入衣阿華大學學習,并在校刊上首次發表了自己的漫畫作品,興奮的感覺激勵他持續創作,從此走上漫畫創作道路。
“漫畫家應該保持自己的火氣并轉化為創作。”康拉德曾這樣闡釋自己的理念,“漫畫的功能顯然應該是否定性質的,一幅鼓吹意味的漫畫通常等于什么也沒說。”
(選自《讀者》2010年23期,有刪改)
《與11位總統斗爭的漫畫家》閱讀題目
19.康拉德為什么認為“登上尼克松的敵人名單比得普利策還榮耀 ”?(4分)
20.請結合文本概括康拉德漫畫的創作特征。(4分)
21.請簡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4分)
22.請結合文本內容及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你對文中劃線句子的理解。(6分)
《與11位總統斗爭的漫畫家》閱讀答案
19.(4分)獲得普利策獎只是代表了康拉德專業創作的水平(2分); “登上尼克松的敵人名單”表明了康拉德不畏強權,與強權作戰的斗爭精神,這更能體現其漫畫創作的價值(2分)。
20.(4分)針對國內外重大時事,持續關注不公正、浮夸、腐敗等主題,反對暴行、爭取人權(2分);畫筆客觀公正、辛辣直接,一針見血(2分)。
21.(4分))第一段概述康拉德與幾位總統的“斗爭”事實,突出了傳主最主要的成就和獨到的畫作特點(2分);起到總領全文和吸引讀者的作用(2分)。
22.(6分)這句話表明了康拉德的漫畫創作理念:深刻地認識現實,保持自己對現實生活的強烈關注和激情(2分);善于發現生活中的弊端,使之成為自己漫畫創作的源泉(2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要關注現實,保持自己的熱情與個性,勇于對現實表達自己的看法(2分)。
看了“與11位總統斗爭的漫畫家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