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堅定的叛逆者閱讀答案
《一個堅定的叛逆者》閱讀材料
⑤有關心靈的奧秘,是難于言說的。譚嗣同曾經跟隨父親在陜西賑濟災民,在給老師歐陽中鵠的一封信中,他這樣寫道:見難民作種種狀,悚然憶及去年家鄉之災,幸有人焉以維持之,不然,大亂一作,慘毒當不止此。……又自念幸生豐厚.不被此苦,有何優劣,致爾懸絕?猶日優游,顏之厚矣!遂復發大心:誓拯同類,板于力所可至。
⑥這里,譚嗣同隱然具有____的“原罪意識”,在自己的幸福與他人的苦難對比中產生嚴重的“不安”心理,從而開始反思自我與世界的關系。我享有的一切是理所當然的嗎?我應該承擔的責任究竟有那些?這時候,一扇一扇的門次第打開了,光芒射得人睜不開眼睛。這也是一種“覺”和“悟”,與當年佛祖在菩提樹下的頓悟相似。譚嗣同推開了大夫第的窗戶,也推開了自己心靈的窗戶。有一種等待是上蒼專門為自己設定的,人的命運便是欣喜地向它奔跑過去。
⑦漫步在大夫第內,徘徊在石菊影廬前,寢具、書桌和筆墨猶在,而主人早已離去。他與父親的關系是_微-的,父親忠于傳統,忠于僵硬的專制秩序,卻清楚地知道兒子驚世駭裕的才華和冰清玉潔的人格,譚嗣同雖然拒絕了父親給他安排的平坦的仕途,卻依然對父親擁有那一份天生的血緣之愛。在他決定為失敗的變法事業獻身的時候,并沒有忘記父親,他模仿父親的口吻,寫了一封痛斥自己“不忠不孝”的信件,借以讓朝廷日后在清查家屬時,不至于連累父親。而父親呢?在兒子遇難以后,譚繼溝被從輕處罰,提前退休回到瀏陽,回到大夫第。一個小小的生活細節說明譚繼洵的內心是雪亮的:一天,譚嗣同的遺孀李閏因為想念死去的丈夫,禁不住在房中哭泣。譚繼洵經過門外,聽見哭聲便止步勸說道:“媳婦不必悲傷,別看我是朝廷的一品大員,但我兒日后在青史上的地位,不知道比我要高多少倍呢!”
⑧陽光透過窗框,投射到青石板鋪就的光滑的地面上,宛如頑童涂抹的小方格。多少人的腳步,沉重或者輕盈,在這塊地板上走過。許多年前,一個堅定的叛逆者,.走過長長的天井,鞋底帶著天井里的青苔。
⑨他再也沒有回來過。
《一個堅定的叛逆者》閱讀題目
4.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今天的瀏陽城,外面的街道已經是現代化的鬧市,而大夫第的規模僅僅是原來的一小部分,二者構成對比,反襯出大夫第的寥落和備受冷遇。
B.譚嗣同給自己的房間取名為“石菊影廬”,而且他的著作取名也與此相關,暗示了主人公追求純潔堅硬的品質。
C.譚嗣同與父親的關系是微妙的,父子倆雖然忠于不同的道義,但對彼此有較深的認同;從勸慰兒媳的話里,可以看出父親對兒子走向光明和自由的理解。
D.文章由城寫到宅,再由宅寫到人,逐步聚焦,層層推進,充分展示了主人公是如何從紈绔子弟走向變法維新的變化過程。
5.分析第⑤段引用譚嗣同書信的作用。(4分)
6.第⑥段巧用修辭,語意層層推進,請對此加以賞析。(5分)
《一個堅定的叛逆者》閱讀答案
4.B.(A項“二者構成對比,反襯出寥落和冷遇”的分析不正確;C項“走向光明和自由”與主旨不符;D項“紈绔子弟”的說法錯誤。)
5.譚嗣同的書信表明因對國人苦難命運的同情,遂產生救民于苦難的志向。(1分)承接第④段末尾的疑問,并對此做出回答;(1分)為下文譚嗣同對于自己幸福與他人苦難的一系列反思做鋪墊,(1分)將對大夫第的描述過渡到對譚嗣同心路的追尋。(1分)
6.譚嗣同面對現實產生了疑問,(1分)作者用排比手法再現了譚嗣同內心的追問;(1分)在追問和反思中譚嗣同的眼睛睜開了,作者運用“門”“窗戶”被打開以及“光芒”等比喻,(1分)并將其與“佛祖頓悟”作比較,強調這種覺悟對譚嗣同人生改變的巨大作用;(1分)覺醒后的譚嗣同,用生命實踐了他的誓言。(1分)
看了“一個堅定的叛逆者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