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長調現代文閱讀答案
《蒙古長調》現代文閱讀材料
④你如果去草原聽長調,看到歌聲的背景是晴空低垂的云朵,是天底下模糊柔和的山巒,是看上去靜止卻時時吃草移動的羊群,才大悟,長調正是蒙古人生活的引子或鋪墊,是一個大場面或大高潮的開始。太陽升起來,羊群去山后的草場,馬群到河邊飲水不都是生生不息的大場面嗎?長調對此鋪墊得逶迤不盡。人們說,聽過長調余音繞梁,心里無法收束,沒聽夠或沒聽完,這正是長調的魅力。長調的美學原則不在總結升華一個道理,它不“完”。不完結的旋律融化在草原寧靜的生活和蒙古人的笑容里。別的歌,完都完在歌詞中,向聽者表示唱完了。長調怎么能唱完呢?它循環往復,可以不斷唱下去。正像河水不斷在流,不會停下來總結一下停下來不流。這種不以收束完結的歌唱態度和結構方法,表達了蒙古人在山川土地面前的生活態度:謙卑、尊重,源流相濟。長調給草原生活鍍上一層琥珀的光澤,告訴蒼天,人們對生活的感激。牧民們清楚,蒼天聽歌聽的不是歌詞,甚至不挑剔旋律性,聽的是演唱人的態度。在草原唱歌,面對緩緩移動的河水和云彩,宜悠長而不必短促。如果唱一首節奏鮮明的歌曲,唱時有點兒不好意思,跺板沒理由,終止也沒理由。河水和云彩都沒停,你的歌聲怎么停了呢?而長調的起始和終結都像云彩一樣來去合宜,歌曲的結尾如同融化在天地之間,被草木吸收。
⑤長調所抒發的情感,一言以蔽之曰:珍惜。演唱長調,如同牧民以口唇吹欲燃未燃之火,氣流和綢子般的火一起跳躍。長調像寬厚的手掌擦去暖屋玻璃窗上的哈氣,露出屋外的藍天和草綠色的土地。歌手只是大自然的模仿者,模仿草場上看不見的夏季風的呼吸,模仿云朵層層疊疊舒卷游移。他們的心情是母親低頭看嬰兒,母駝給駝羔哺乳的心情,和金戈鐵馬的鏗鏘大不同。文化的生成比我們想象得更為復雜,聽長調聽出的是蒙古族人綠緞子一樣柔軟的心腸。一個蒙古詞匯“諾日古拉”常常用來形容長調,它的本義是折疊,也是一種富有特色的唱法,這種唱法像草原、水波起伏一樣柔美。長調在牧民心里是“諾日古拉”的禮物,獻給祖先和生養他們的環境。
⑥歌唱的人在唱長調之前的姿態如準備攀登一座山,雙腳分開,雙臂環張,用胸膛抵住前方。上山的人開始上山了,牧民們從來不企圖征服山,而懇求山接納自己,歌者在山上置身峰回路轉的長調之中。正因為這樣,他們抒發的不是豪情而是柔情。一般說,真誠多柔情,機器才產生豪情。
⑦歌者攀登長調的大山,伸手尋找石縫里的珠寶。這一種歌唱讓他們目極天際,心馳神往。長調歌手演唱時身體不動,而旋律上下翻飛,云迸霧繞。這一狀態,剛好可以形容歌者的氣息變化。他們演唱時不僅是真假聲變幻莫測,還有把自己變成一個大共鳴箱和一支合唱隊的企圖。長調歌手從高音突降到中音部時,他的發音正做出合唱的效果,不僅氣息貫通,還有腹胸頭腔一并共鳴的試驗。如此,聽長調如目睹山巒,一山連著一山,沒有休止符,也找不到換氣的氣口,如同河水沒有缺口一樣。
⑧演唱結束,牧區的歌手像從云層突然滑落到地面,靦腆而惶恐,好像不知自己唱了什么。這樣的惶恐感動人。哪一個民族的人面對自己的好東西不惶恐?為別人打開一個裝滿珠寶的寶箱時,有惶有恐有虔誠,此乃為珍惜,否則他們便不會去折疊與收藏——諾日古拉,把它收藏在世世代代的記憶里。
⑨有人問我,蒙古歌聽上去除了遼闊,還有憂傷,這是為什么?我答:如果去問唱歌的人,歌中為什么憂傷?他也回答不出來。歌聲就是這樣被傳下來的。那么,祖先在唱這首歌的時候,試圖讓后輩記憶什么呢?一定是讓草原在長生天的庇佑下碧綠如昔。如今河水斷流、草場沙化,這些從來沒有過的悲劇已經在草原上演,開礦、建設和操練正在毀滅長調的故鄉——錫林郭勒的草原,人們怎么會不悲傷呢?牧馬人失去草原,到城里的飯店給食客唱歌,長調離滅亡的日子已經不遠了。除非草原上青草無邊,而不是礦車無邊。牛羊成群,鮮花遍地開放,長調才有世世代代可以歌唱的對象。
(取材于鮑爾吉·原野同名散文)
《蒙古長調》現代文閱讀題目
19.下列關于詞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飆馳,指像暴風一樣疾馳。“飆馳”“飆升”“飆漲”三詞中的“飆”意思一樣。
B.“氣勢干云”中的“干”與“外強中干”“乳臭未干”中的“干”意思都不一樣。
C.“逶迤不盡”中的“逶迤”與“(寶釵)說著便逶迤往瀟湘館來”中的“逶迤”意思相同。
D.一言以蔽之,這個成語出自《論語》中“《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20.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傳神的語言,運用多種表現手法,生動地寫出了長調的特點。
B.在作者看來,蒙古長調的柔情與蒙古的地域歷史、蒙古族的性格特點并沒有關聯。
C.長調歌手只是大自然的模仿者,這是因為他們對大自然滿懷著敬畏,不敢逾越。
D.蒙古長調中之所以有憂傷,是祖先預感到草原河水斷流、草場沙化的悲劇會發生。
21.為什么蒙古牧民會用“諾日古拉”形容長調?(6分)
22.文章⑥⑦兩段,作者描述了歌者歌唱長調時的狀態。請簡要概述。(5分)
23.文章寫道“人們說,聽過長調余音繞梁,心里無法收束,沒聽夠或沒聽完,這正是長調的魅力”,這說出了美好事物帶給人們的無窮回味。在文學名著閱讀中,也常有這樣回味不盡的感受。請從你讀過的文學名著(《紅樓夢》《平凡的世界》《紅巖》《老人與海》《巴黎圣母院》《吶喊》)中任選一例,談談你的這種體會。(不少于100字)(8分)
《蒙古長調》現代文閱讀答案
19.(3分)C
20.(3分)A選C得1分
21.(6分)
“諾日古拉”的本義是折疊,也是一種充滿柔情的唱法。用諾日古拉來形容長調體現了其循環往復,不以收束為完結,以及柔情無限的特點。
“折疊”是為了收藏,長調抒發的是珍惜的情感,用諾日古拉來形容長調,表達了蒙古牧民對長調的珍重與熱愛。
22.(5分)
作者用類比,把歌者唱長調比為登山。先寫歌者唱長調起始階段時謙卑的歌唱態度,懇求山接納自己而表達柔情。再寫詠唱長調時歌者的投入陶醉,氣息貫通,綿長不斷。
23.(8分)
①從文學名著中選取恰當的例子(2分)
②結合閱讀感受,表達自己的體會,合理闡發(4分)
③語言順暢清晰(2分)
看了“蒙古長調現代文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