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是我們生存的依據閱讀答案
《詩歌是我們生存的依據》閱讀材料
北島:我剛才說的只是個別現象,比如俄國、拉美。詩歌的處境絕不僅在中國才有,而是一個全球化的現象。詩歌在古代扮演過這么重要的角色,或者說詩歌曾是中國文化的中心,到了今天已經被邊緣化……中國詩歌日漸式微,“五四”以來的新詩與傳統之間出現了巨大的斷裂,關鍵是無法把中國古詩中那特有的韻味用新語言表現出來,口語就像白開水一樣,并沒有轉化為真正的白話文。與古典詩歌不同,現代詩歌的復雜性造成了與讀者的脫節。這和所謂現代性有關——充滿了人類的自我質疑,勢必造成閱讀障礙,常常有人抱怨“看不懂”。80年代初對“朦朧詩”的大規模批判,就是“懂不懂”的問題,這類責難至今還在。
三聯生活周刊:過去是對詩歌的懂不懂,現在可能是知道不知道。
北島:全球化是問題的關鍵。在全球化的背后是資本與權力的邏輯,它在操縱著我們的文化、閱讀以及娛樂方式。按理說,語言本來是全球化的最大障礙之一,但我們發現,全世界面臨著相似的語言危機。我在本屆詩歌節(第二屆“香港國際詩歌之夜”)的詩合集《詞與世界》的序言中寫道:“如今,我們正在退入人類文明的最后防線——這是一個毫無精神向度的時代,一個喪失文化價值與理想的時代,一個充斥語言垃圾的時代。一方面,我們生活在不同的行話中:學者的行話、商人的行話、政客的行話等等;另一方面,最為通行的是娛樂語言、網絡語言和新媒體語言,在所謂全球化的網絡時代,這種雅和俗的結合構成最大公約數,簡化人類語言的表現力。”或許就在這樣的時刻,詩歌反而站出來,擔當重要的反抗角色。在這個意義上,詩歌非但沒有邊緣化,而是處在這個時代的中心,挑戰并顛覆這兩種語言給人類帶來的新的困境。
三聯生活周刊:詩歌用特有的語言傳達一種特殊的情懷,全球化的動力之一是網絡化,互聯網對語言的破壞也是全球性的。
北島:行話是一種陳詞濫調,網絡語言也是一種陳詞濫調,乍看起來完全不同,但實際上是互補的。就像顧城所說的,語言就像用臟了的紙幣一樣流通著。詩歌就是要用新鮮的語言,對抗這些陳詞濫調。行話與分工有關,根據行業區分,根據行話互相辨別。這是個悖論,即在全球化橫掃一切的時候,我們反而很難找到共同的東西。再就是我們剛才談到的網絡語言,即所謂的新媒體語言。新媒體語言的問題在于粗鄙化、泡沫化,它表面上與行話正好相反,幾乎打破了所有的界限,沒有焦點,沒有穩定的觀念,只是在無數話題之間滑動,無法進行深入的討論。行話和新媒體語言主宰著我們的時代,甚至可以說,我們處在商業化時代的失語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詩歌可謂生逢其時,應該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就像它在集權主義時代,對當時語言的僵化提出挑戰。
……詩歌何為?這個古老的命題或許有了新的意義。在與行話和網絡語言的對抗中,詩歌不僅是武器,也是我們生存的依據。
(《三聯生活周刊》2011年第48期,有改動)
《詩歌是我們生存的依據》閱讀題目
19.在訪談過程中,采訪者說“過去是對詩歌的懂不懂,現在可能是知道不知道”,這有何用意和作用?(4分)
20.請根據訪談內容簡述詩歌當下處境及其原因。(5分)
21.關于新媒體語言的特點和新媒體語言對詩歌的影響,北島的觀點是怎樣的?對此觀點,你如何評價?(6分)
《詩歌是我們生存的依據》閱讀答案
19.(4分)【①呼應受訪對象,對其觀點表示理解接受。②幫助受訪對象調整思路,回到對詩歌當下處境和其原因、對策的探討這個話題上來。(①照應上文“懂不懂”的話題和詩歌邊緣化的話題。②幫助受訪對象調整思路,把關注點從岔開的話題(次生話題)回到詩歌邊緣化這個話題上來。)每項2分。】
20.(5分)【①詩歌在有些國家地方仍深受歡迎;因為詩歌對于文明的內在價值來說,就是中心。(2分)②詩歌在全球大多數國家地區處在邊緣化地位;原因在于全球化背后資本與權力對文化、閱讀以及娛樂方式的操縱,以及行話和新媒體語言占了主宰地位。(3分)】
21.(6分)【北島認為:新媒體語言粗鄙化、泡沫化,多陳詞濫調,浮淺、無內涵、缺乏表現力,為全球化推波助瀾,破壞詩歌語言的純潔性,和行話一起擠占詩歌語言的中心位置。(以上每道橫線1分,最多給4分)這種觀點反映了客觀實際,體現了北島敏銳的觀察力和尖銳鮮明的詩人立場。(2分)(有不同評價,言之有理亦可。如認為“這反映了詩人的傲慢與偏見,其實詩歌邊緣化與詩的語言距離大眾太遠有關”即不無道理,應給2分。)】
看了“詩歌是我們生存的依據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