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堅定的叛逆者閱讀練習及答案
《一個堅定的叛逆者》閱讀材料
③其實,譚嗣同生前在大夫第居住的時間并不算長。他出生在北京,青少年時代大多陪伴父親宦游在外。隨著父親任職地方的變化,他幾乎走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回湖南老家幾次,都是短暫的居住。但是,譚嗣同很喜歡這座老宅,他給自己的房間取名為“石菊影廬”。所謂“石菊”,也就是瀏陽聞名全國的菊花石,因石頭青灰如玉,有雪白的花瓣狀似菊花,故名。譚嗣同的著作“舊學四種”之一便取名為《石菊影廬筆識》。他還喜歡使用菊花石制作的硯臺,并寫過多首硯銘,在友人之間唱和。菊花石的純潔和堅硬,不正是譚嗣同自己品格的象征嗎?
④雖然經過了百年風霜的洗禮,大夫第的精美與講究依然讓人嘆為觀止。每一扇門窗上面都有細膩的木雕,魚兒像在水里游動,鳥兒像在空中飛翔。遙想當年的街道上,除去這家豪宅之外,大概一般都是低矮、陰暗、破敗的民房。大夫第內的主人,位居一品,當然是冠冕堂皇;大夫第外的世界,民不聊生,饑寒交迫。譚嗣同的父親譚繼洵不算貪官,一生保守而謹慎,但官位到了那一級,制度自然會給予他這樣的房產和其他一切物質利益。作為譚家公子的譚嗣同,為什么不安安穩穩地享有大夫第里的醇酒美人,而毅然選擇“叛徒”的身份,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呢?
⑤有關心靈的奧秘,是難于言說的。譚嗣同曾經跟隨父親在陜西賑濟災民,在給老師歐陽中鵠的一封信中,他這樣寫道:
見難民作種種狀,悚然憶及去年家鄉之災。幸有人焉以維持之,不然,大亂一作,慘毒 當不止此。……又自念幸生豐厚,不被此苦,有何優劣,致爾懸絕?猶曰優游,顏之厚矣!遂復發大心:誓拯同類,極于力所可至。
⑥這里,譚嗣同隱然具有____的“原罪意識”,在自己的幸福與他人的苦難對比中產生嚴重的“不安”心理,從而開始反思自我與世界的關系。我享有的一切是理所當然的嗎?我應該承擔的責任究竟有那些?這時候,一扇一扇的門次第打開了,光芒射得人睜不開眼睛。這也是一種“覺”和“悟”,與當年佛祖在菩提樹下的頓悟相似。譚嗣同推開了大夫第的窗戶,也推開了自己心靈的窗戶。有一種等待是上蒼專門為自己設定的,人的命運便是欣喜地向它奔跑過去。
⑦漫步在大夫第內,徘徊在石菊影廬前,寢具、書桌和筆墨猶在,而主人早已離去。他與父親的關系是微妙的,父親忠于傳統,忠于僵硬的專制秩序,卻清楚地知道兒子驚世駭俗的才華和冰清玉潔的人格。譚嗣同雖然拒絕了父親給他安排的平坦的仕途,卻依然對父親擁有那一份天生的血緣之愛。在他決定為失敗的變法事業獻身的時候,并沒有忘記父親。他模仿父親的口吻,寫了一封痛斥自己“不忠不孝”的信件,借以讓朝廷日后在清查家屬時,不至于連累父親。而父親呢?在兒子遇難以后,譚繼洵被從輕處罰,提前退休回到瀏陽,回到大夫第。一個小小的生活細節說明譚繼洵的內心是雪亮的:一天,譚嗣同的遺孀李閏因為想念死去的丈夫,禁不住在房中哭泣。譚繼洵經過門外,聽見哭聲便止步勸說道:“媳婦不必悲傷,別看我是朝廷的一品大員,但我兒日后在青史上的地位,不知道比我要高多少倍呢!”
⑧陽光透過窗框,投射到青石板鋪就的光滑的地面上,宛如頑童涂抹的小方格。多少人的腳步,沉重或者輕盈,在這塊地板上走過。許多年前,一個堅定的叛逆者,走過長長的天井,鞋底帶著天井里的青苔。
⑨
《一個堅定的叛逆者》閱讀題題目
7.對第①②③段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譚嗣同讓故鄉人感到自豪,表現了其價值追求在后世得到認同。
B.以瀏陽城已成為現代化的鬧市,反襯大夫第的寥落和備受冷遇。
C.譚嗣同命名房間和著作“石菊”,暗示其追求純潔堅硬的品質。
D.由城到宅逐步聚焦,引出下文對大夫第內為何出“叛徒”的迫問。
8.分析第⑤段引用譚嗣同書信的作用。(4分)
9.第⑥段巧用修辭,語意層層推進,請對此加以賞析。(4分)
1O.請緊扣“微妙”一詞,評析譚嗣同和他父親的關系。(5分)
11.根據作品內容推斷,最適合作為本文結尾的一句話是( )(3分)
A.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B.他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C.他再也沒有回來過。
D.他走向了光明和自由。
《一個堅定的叛逆者》閱讀題答案
7.B
8.譚嗣同的書信表明因對國人苦難命運的同情,遂產生救民于苦難的志向。承接第④段末尾的疑問,并對此做出回答;為下文譚嗣同對于自己幸福與他人苦難的一系列反思做鋪墊,將對大夫第的描述過渡到對譚嗣同心路的追尋。
9.譚嗣同面對現實產生了疑問,作者用排比手法再現了譚嗣同內心的追問;在追問和反思中譚嗣同的眼睛睜開了,作者運用“門”“窗戶”被打開以及“光芒”等比喻,并將其與“佛祖頓悟”作比較,強調這種覺悟對譚嗣同人生改變的巨大作用;覺醒后的譚嗣同,用生命實踐了他的誓言。
10.父親忠于傳統的專制秩序,卻清楚地知道兒子驚世駭俗的才華和冰清玉潔的人格;譚嗣同雖然拒絕父親安排的坦途,卻對父親擁有血緣之愛。
11.C
看了“一個堅定的叛逆者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