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真實的李鴻章閱讀練習及答案
《一個真實的李鴻章》閱讀材料
在1896年的萬國運動會上,各國國旗伴著各自的國歌依次升起,等到清帝國的黃龍旗升起時,現場卻是一片寂靜——偌大個中國,竟然連自己的國歌都沒有。正當人們驚詫之余,一位年已七旬的中國老人,步履蹣跚地走到黃龍旗下,用盡全身力氣高唱起他家鄉的民間小調《茉莉花》,蒼老的聲音,蒼老的背影,捍衛起一個民族最后的一點尊嚴,他因此得到了全場觀眾最熱烈的掌聲。這位老人,就是李鴻章。
在近代中國,位極人臣的李鴻章無疑是一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賣國賊”,中國近代史上屢次大的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幾乎全部出自李鴻章之手,許多國人更是恨不得把他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超生。但這樣的罪責,對于李鴻章而言未免太過沉重。
李鴻章自幼聰慧,學問廣博,20歲入選優貢,24歲中進士,后來又拜在曾國藩門下,并最終成為近代史上舉足輕重的大人物。研修學問,他心誠神明;平定叛亂,他居功至偉;投身洋務,他是維護清廷統治的中流砥柱;再后來,他成為西方列強唯一認可的晚清外交家,并在斗爭中贏得了“東方俾斯麥”的稱謂。但作為傳統的知識分子,他的思想少不了有其局限性,鎮壓農民起義時的殘暴,抗法戰爭中的軟弱表現,以及大量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注定要成為他人生中無法抹去的污點。
1894年的甲午之戰,無疑給了投身洋務的李鴻章致命一擊,由于統治者的傲慢自大,李鴻章苦心經營的北洋水師敗于一個彈丸小國,朝廷顧不得顏面,急派李鴻章前去日本議和。沒有強大的國力做后盾,談判的過程可想而知,他忍著被刺客襲擊的傷痛,承受著國內巨大的輿論壓力,同蠻橫的日本侵略者據理力爭。《馬關條約》的簽訂成為他永遠的心痛,他發誓有生之年決不再踏上日本半步,后來他出訪回國借道日本橫濱港換船,寧愿冒著墜海的危險在兩船之間搭上木板登上另一艘船也不愿踏上日本的土地,此情此景,就連船上的美國船員也為之動容。
由于中國已無力抵抗列強入侵,有些人便想到了“以夷制夷”,為此,李鴻章在自己73歲高齡之際,拖著花白的大辮子開始了周游世界的旅程。在俄國,他本著“聯俄拒日”的思想與俄親善;在英國,他詳細考察英國的軍隊建設;在美國,他重點了解了當地的科技文化發展。在他看來,只要利用好列強之間的互相掣肘,中國就有發展的機會,但他機關算盡,到頭來依舊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侵略者們是不可能對一個弱小的國家講什么仁義道德的。八國聯軍侵華再次向國人證明了一個道理:弱國無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每一次國家面臨危機時出來收拾殘局的總會是李鴻章,他為腐朽的清政府背上了所有的罪責,換來的卻是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的一致聲討,“叛國者秦檜,賣國者李鴻章。”李鴻章終其一生都在替朝廷賣命,甚至在他臨死前一個小時,俄國公使還站在他的床頭逼迫他在俄占中國東北的條約上簽字,此時的李鴻章已不能說話,只剩下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流。捫心自問,處在那樣一個積貧積弱的年代,朝廷無實力也無決心與敵人作戰,而面對擁有最先進軍事實力而且狼狽為奸的西方列強,他作為統治者的一顆棋子,除了努力將損失降到最低,又能做些什么呢?梁啟超對他的評價似乎能讓委屈的李鴻章稍稍寬慰:“鴻章必為數千年中國歷史上一人物,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
李鴻章沒有得到大多數國人的認可,卻贏得了許多西方外交家的肯定與尊重,在和他打過交道的西方外交官看來,“李無疑是一個真正的愛國者,他始終在盡他最大的努力來維持他國家的利益,但遺憾的是,他手中的籌碼太少了。”
《一個真實的李鴻章》閱讀題題目
(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 中國近代史上屢次大的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全部出自李鴻章之手,國人對之恨之入骨,但作者覺得這有失公允。
B. 李鴻章在《馬關條約》簽訂后,發誓不再踏上日本半步,這表明他對日本非常痛恨,也是為了挽回自己的尊嚴。
C. 李鴻章在73歲高齡時開始周游世界,想利用列強之間的相互掣肘,尋求中國發展機會。但這種“以夷制夷”的策略最終失敗了。
D. 李鴻章在臨終前一個小時仍被俄國公使逼著在俄占中國東北的條約上簽字,此時他因此生簽訂的賣國條約而流下懺悔的淚。
E.本文通過對李鴻章一生重要事跡的概述,力求以歷史的真實還原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客觀公正地評價李鴻章的所作所為。
(2)本文的第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6分)
(3)李鴻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請簡要分析。(6分)
(4)李鴻章是不是“賣國賊”?請結合文本闡述你的觀點。(8分)
《一個真實的李鴻章》閱讀題答案
(1)(5分)答C給3分,答E給2分,答A給1分。(A.文中“中國近代史上屢次大的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幾乎全部出自李鴻章之手”。A. 少了“幾乎”。B. “也是為了挽回自己的尊嚴”錯,這說明他有骨氣,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是為國爭氣,是為了挽回國家的尊嚴。D. “此時他因生前簽訂賣國條約而流下懺悔的淚”屬無中生有。
(2)①通過李鴻章在萬國運動會升國旗時臨時唱《茉莉花》代替國歌,刻畫李鴻章愛國者的形象,與人們心中的李鴻章形成鮮明的對比;②結構上,引出下文對李鴻章的同情和贊美;③真實事件的回顧,增強了傳記的真實性,也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④使文章一開始就具有國際視野和民族支點,表明這不是為一己之私的翻案文章。(每點2分,答出任意3點給滿分)
(3)①愛國:李鴻章積極投身洋務運動,力求改變祖國落后面貌;②智慧務實:24歲中進士,多次平定叛亂,投身洋務;③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李鴻章在《馬關條約》簽訂后,發誓不再踏上日本半步;④思想保守,有局限性:他鎮壓農民起義,在中法戰爭中表現軟弱。(每點2分,答出任意3點給滿分)
(4)不同意(2分)①表面上看,他是“賣國賊”,但在靈魂深處他是一個愛國者,弱國無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他的“賣國”不過是無奈之舉,是歷史和時代造成的,他終其一生為朝廷效命,實際上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愛國者。(2分)②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責任感,每一次國家面臨危機時,總是他收拾殘局,為政府承擔罪責。在簽訂條約時盡個人最大努力,據理力爭,勇于維護國家利益。(2分)③為提高朝廷實力,改變清積貧積弱現狀,他投身洋務,發展現代科技。(2分)
看了“一個真實的李鴻章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