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上的斑點閱讀題答案
《墻上的斑點》[英]伍爾芙 原文閱讀
我們的思維是多么容易一哄而上,簇擁著一件新鮮的事物,像一群螞蟻狂熱地抬著一根稻草一樣,抬了一會,又把它扔在那里……如果這個斑點是一只釘子留下的痕跡,那一定不是為了掛一幅油畫,而是為了掛一幅小肖像畫一幅卷發上撲著白粉,臉上抹著脂粉、嘴唇像紅石竹花的貴婦人肖像。它當然是一件贗品,這所房子以前的房客只會選那一類的畫——老房子得有老式畫像來配它。他們就是這種人家——很有意思的人家,我常常想到他們,都是在一些奇怪的地方,因為誰都不會再見到他們,也不會知道他們后來的遭遇了。據他說,那家人搬出這所房子是因為他們想換一套別種式樣的家具。他正在說,按他的想法,藝術品背后應該包含著思想的時候,我們兩人就一下子分了手,這種情形就像坐火車一樣,我們在火車里看見路旁郊外別墅里有個老太太正舉起球拍打網球,火車一晃而過,我們就和老太太及年輕人分了手,把他們拋在火車后面。
但是,我還是弄不清那個斑點到底是什么;我又想,它不像是釘子留下的痕跡。它太大、太圓了。我本來可以站起來,但是,即使我站起身來瞧瞧它,十之八九我也說不出它到底是什么;因為一旦一件事情發生以后,就沒有人能知道它是怎么發生的了。唉!天哪,生命是多么神秘;思想是多么不準確!人類是多么無知!為了證明我們對自己的私有物品是多么無法加以控制——和我們的文明相比,人的生活帶有多少偶然性啊——我只要列舉少數幾件我們一生中遺失的物件就夠了。就從三只裝著訂書工具的淺藍色罐子說起吧,這永遠是遺失的東西當中丟失得最神秘的幾件——哪只貓會去咬它們,哪只老鼠會去啃它們呢?再數下去還有那幾個鳥籠子、鐵裙箍、鋼滑冰鞋、安女王時代的煤斗子、彈子戲球臺、手搖風琴——全都丟失了,還有一些珠寶,也遺失了。有乳白石、綠寶石,它們都散失在蕪箐的根部旁邊。它們是花了多少心血節衣縮食積蓄起來的啊!此刻我四周全是挺有分量的家具,身上還穿著幾件衣服,簡直是奇跡。要是拿什么來和生活相比的話,就只能比做一個人以一小時50英里的速度被射出地下鐵道,從地道口鉆出來的時候,頭上一根發針也不剩。光著身子被射到上帝腳下!頭朝下腳朝天地摔倒在開滿水仙花的草原上,就像一捆捆棕色紙袋被扔進郵局的輸物管道一樣!頭發飛揚,就像一匹賽馬會的跑馬尾巴。對了,這些比擬可以表達生活的飛快速度,表達那永不休止的消耗和修理;一切都那么偶然,那么碰巧。
那么來世呢?粗大的綠色莖條慢慢地被拉得彎曲下來,杯盞形的花傾翻了,它那紫色和紅色的光芒籠罩著人們。到底為什么人要投生在這里,而不投生到那里,不會行動、不會說話、無法集中目光,在青草腳下,在巨人的腳趾間摸索呢?至于什么是樹,什么是男人和女人,或者是不是存在這樣的東西,人們再過50年也是無法說清楚的。別的什么都不會有,只有充塞著光亮和黑暗的空間,中間隔著一條條粗大的莖干,也許在更高處還有一些色彩不很清晰的——淡淡的粉紅色或藍色的——玫瑰花形狀的斑塊,隨著時光的流逝,它會越來越清楚、越——我也不知道怎樣……
[注]這是“意識流文學”開創者英國女作家伍爾芙的短篇小說。
《墻上的斑點》閱讀習題
1.第二段中畫線的比喻句的作用是:(不超過8字)
□□□□□□□□
2.文中第二段作者把那個斑點想象成“釘子”,借此表達了作者什么看法?(不超過32字)
□□□□□□□□□□□□□□□□□□□□□□□□□□□□□□□□
3.文中第三段作者又覺得那個斑點“不像是釘子留下的痕跡”,借此表達了作者的什么看法?(不超過30字)
□□□□□□□□□□□□□□□□□□□□□□□□□□□□□□
4.下列對本文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三項是[ ]
A.這篇小說是純正的意識流作品,小說注重表現發生在人頭腦中的東西,即意識的流動。
B.這篇小說中的思維混亂,看得出作者精神上沉重的負擔和心理上的壓抑,作者于1942年投水自殺的事實就證明了上述的判斷。
C.伍爾關的這篇小說表現的是變化多端,不可名狀,難以界說的內在的精神,這與現實主義作家“關心人物,關心情節”的作品有很大的差異。
D.文中寫到人生遺失的一些用過的東西和珠寶,旨在抒發作者“它們是花了多少心血節衣縮食積蓄起來的啊”的感慨,批評了人們的奢侈和浪費。
E.本文線索清晰,借助空間的變化,運用豐富的想象,表達了作者靈動多變的意識活動。
F.本文由墻上的斑點展開聯翩的遙想,深邃的思想,人生的哲理,配上輕巧秀美詩意般的文字,達到美與深度結合的至高境界。
《墻上的斑點》閱讀答案
1.形容思緒多而雜亂。
2.人與人、思想與思想的接觸與交流往往是很短暫、很偶然的。
3.生命是神秘的,思想是不準確的人,人類是無知的,生活有偶然性。
4.ACF
看了“墻上的斑點閱讀題答案”的還看了:
1.《斑羚飛渡》的閱讀題目及答案
2.修鞋的女人閱讀題答案
3.菩提樹閱讀題答案
4.水葫蘆之災2016年中考閱讀題答案
5.太空中的綠色動力太陽帆閱讀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