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舍弟宗一閱讀答案
《別舍弟宗一》閱讀材料
桂嶺瘴來云似墨,洞庭春盡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夢,長在荊門郢樹煙。
注:永貞元年(805)九月,柳宗元參與的革新運動失敗,貶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貶永州司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師,不久又被貶為柳州刺史。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的堂弟宗一從柳州(今廣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縣)去,柳宗元寫了這首詩送別。
《別舍弟宗一》閱讀題目
一
1.對于本詩的最后一聯,宋代周紫芝曾在《竹坡詩話》中提出非議說:“夢中安能見郢樹煙?‘煙’字只當用‘邊’字。”你同意這種觀點嗎?為什么?(5分)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
二
(1)頸聯描繪了什么景象?簡要分析其運用的手法及作用。(4分)
(2)南宋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說:“唐人好詩,多是征戍、遷謫、行旅、別離之作,往往能感動激發人意。”柳宗元這首詩與嚴羽所說的哪些方面相合?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4分)
(3)詩歌頸聯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妙處?
(4)結合全詩,簡析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
(5)賞析本詩第二聯中數詞運用的妙處。(4分)
(6)詩中是怎樣抒發離情別緒的?請簡要分析。(4分)
《別舍弟宗一》閱讀答案
一
1、不同意這種觀點。(1分)詩的最后一聯,說自己處境不好,兄弟又遠在他方,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夢,在夢中經常夢見“郢”一帶的煙樹。(1分)“煙”字狀出了夢境相思的迷離恍惚之態,(1分)暗示出今后兄弟二人欲見不易,顯得情深意濃,十分真切感人。(1分)用“邊”字既與首聯重復,又膚淺無味,(1分)
2、(1) 兄弟惜別,依依不舍之情:首聯寫詩人在越江邊送別兄弟,雙雙落淚,盡顯離別的痛苦與不舍;(2)被貶蠻荒的憤懣愁苦之情(或答:政治生活上郁郁不得志的悲憤之情):頷聯寫只身去國之遠,蠻荒生活之久之難,流露出詩人對于自身處境的愁苦憤懣之情。(或:頸聯“云似墨”一句,寫出詩人被貶之地的險惡,也暗示詩人此時處境的險惡,融情于景,表達了詩人對于自身處境的愁苦憤懣之情。)(3)兄弟之間的骨肉至情:尾聯表明兄弟遠隔兩地,再難相見,只能在夢中寄以思念之情,從而體現兄弟之間的深厚情感。
(每點3分,情感1分,分析2分;答對2點即滿分。)
二
(1)頸聯描繪了一幅凄慘迷蒙、遼闊蒼茫的圖景。眼前柳州地區山林瘴氣彌漫,烏云密布,料想舍弟所去之地,春盡洞庭,水碧于天。運用比喻、對比、虛實相生、融情于景等手法(任答兩種即可),表達了詩人面對離別的愁苦與對于遷謫的憤懣之情。
(2)柳詩融“別離”與“遷謫”于一詩。“別離”之意,集中于詩歌的首聯、頸聯、尾聯中。(這是一道“哪些”類考題,需要尋找“那些”信息。首聯點題,直接抒發兄弟惜別之情。頸聯通過兩地景物對比渲染,既暗示自己環境之險惡,又遙寄骨肉之相思。尾聯則以“夢”中見郢樹煙來表達恩親之切。)“遷謫”之情,集中于頷聯,頸聯主要以環境之險惡僻遠來暗示。頷聯“萬死”“六千里”“十二年”這些詞語,包藏著詩人長期郁結于心的憤懣與愁苦。頸聯“瘴來云似墨”與“春盡水如天”對比,體現“譴謫”。)
(3)、頸聯“桂嶺瘴來云似墨,洞庭春盡水如天。”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桂嶺瘴來云似墨”中,詩人用比喻寫柳州地區山林瘴氣彌漫,天空烏云密布,象征自己處境險惡。“洞庭春盡水如天”,詩人用比喻寫遙想行人所去之地,春盡洞庭,水闊天長,山川阻隔,相見很難了。
(4)、黯然的原因有:① 兄弟之間的骨肉分離之情
②詩人因參加“永貞革新”而被貶、政治屢屢失意愁苦之情
③詩人長期流放到如此偏僻的“蠻荒”之地,差點“萬死”的憤懣之情
(5)“一身”與“萬死”對比,概括了詩人孤苦零落的凄慘現實和屢遭不幸的殘酷人生; (2分)“六千里”與“十二年”從空間、時間上高度概括了詩人屢遭貶滴的距離遙遠和時間之長;(1分)讀來令人震撼,極富感染力。(1分)(意思對即可)
(6)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運用“器然”“別淚”“去國”“投荒”“相思”等詞語,抒發了惜別、哀傷之情。(2分)②間接抒情 (借景抒情),借“瘴”“云”“春”“水”“夢”“煙”等意象,表達了凄側、惆悵之情。(2分)(意思對即可)
看了“別舍弟宗一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