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張儀傳閱讀答案
《史記張儀傳》閱讀材料
蘇秦已說趙王而得相約從親,然恐秦之攻諸侯,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張儀曰:“子始與蘇秦善,今秦已當(dāng)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張儀于是之趙,求見蘇秦。蘇秦乃誡門下人不為通。已而見之,坐之堂下,賜仆妾之食。數(shù)讓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寧不能言而富貴子,子不足收也。”張儀之來也,自以為故人,反見辱,怒,念諸侯莫可事,獨秦能苦趙,乃遂入秦。
蘇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張儀,天下賢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獨張儀可耳。然貧,無因以進(jìn)。吾恐其樂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為我陰奉之。乃言趙王,發(fā)金幣車馬,使人微隨張儀,與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車馬金錢,所欲用,為取給,而弗告。張儀遂得以見秦惠王。
蘇秦之舍人乃辭去。張儀曰:“賴子得顯,方且報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蘇君憂秦伐趙敗從約,以為非君莫能得秦柄,使臣陰奉給君資,盡蘇君之計謀。今君已用,請歸報。”張儀曰:“嗟乎,此在吾術(shù)中而不悟,吾不及蘇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謀趙乎?”張儀遂相秦。
《史記張儀傳》閱讀題目
4.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3分)
A.子何不往游 游:游學(xué) B.賴子得顯 顯:顯貴的地位
C.子不足收也 收:錄用 D.張儀遂相秦 相:任秦國宰相
5.下列句子與“張儀之來也,自以為故人,反見辱”的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 B.項王曰:沛公安在?
C.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 )(3分)
A.張儀和蘇秦一起師事鬼谷子,蘇秦暗中派人讓張儀前往趙國,張儀也希望蘇秦能推薦,以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
B.蘇秦認(rèn)為自己才能不及張儀,害怕張儀與自己爭權(quán)奪位,故用計讓張儀去秦國。
C.張儀到秦國為相后,從蘇秦舍人那里了解到事情真相,這時他才恍然大悟,并對蘇秦充滿感激之情,自認(rèn)為不及蘇秦。
D.張儀在楚國因為貧窮而受辱,后又到趙國又遭蘇秦羞辱,但他能屈能伸,明曉形勢,終于在秦國為相,充分表現(xiàn)了他的智慧和才干。
7.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8分)
(1)蘇秦乃誡門下人不為通。已而見之,坐之堂下,賜仆妾之食。(4分)
(2)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獨張儀可耳。然貧,無因以進(jìn)。(4分)
《史記張儀傳》閱讀答案
4、A “游”應(yīng)解釋為“結(jié)交”。
5、D 例句是被動句式,D項“于”表被動,A項是介賓短語后置,B項是賓語前置,C項是省略句,省略介詞“于”。
6、B “害怕張儀與自己爭權(quán)奪位”錯。
7、(1)蘇秦就告誡手下人不許為(張儀)引見。不久,(蘇秦)接見了他,讓他坐在堂下,賜給(他)奴仆侍妾吃的飯菜。(“誡”“不為通”“坐之”各1分,文通字順1分。)
(2)現(xiàn)在幸虧我先受重用,然而能夠掌握秦國權(quán)力的,只有張儀才行。但是(他)太貧窮,沒有機(jī)會來求得引薦。(“用秦柄者”“因”“進(jìn)”各1分,文通字順1分。)
看了“史記張儀傳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