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于志寧傳閱讀答案
《新唐書于志寧傳》文言文閱讀材料
永徽四年,隕石十八于馮翊,高宗問曰:“此何祥也?朕欲悔往脩來以自戒,若何?”志寧對:“《春秋》:‘隕石于宋五。’內史曰:‘是陰陽之事,非吉兇所生。’物固有自然,非一系人事。雖然,陛下無災而戒,不害為福也。”俄遷太傅。嘗與右仆射張行成、中書令高季輔俱賜田,志寧奏:“臣家自周魏來,世居關中,貲業不墜。今行成、季輔始營產土,愿以臣有余賜不足者。”帝嘉之,分其田以與二人。
顯慶四年,以老乞骸骨,詔解仆射,更拜太子太師,仍同中書門下三品。王皇后之廢,長孫無忌、褚遂良固爭不見從,志寧不敢言。武后以其不右己,銜之,后因殺無忌,坐免官,出為滎州刺史,改華州,聽致仕。卒,年七十八,謚曰定。(節選自《新唐書·于志寧傳》)
《新唐書于志寧傳》文言文閱讀題目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俄兼詹事/以母喪免/有詔起復/本官固請終喪/帝遣中書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兩立/今太子須人教約/卿強起/為我卒輔道之/志寧乃就職/
B. 俄兼詹事/以母喪免/有詔起復本官/固請終喪/帝遣中書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兩立/今太子須人教約/卿強起/為我卒輔道之/志寧乃就職/
C. 俄兼詹事/以母喪免/有詔起復/本官固請終喪/帝遣中書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兩立/今太子須人教約卿/強起為我/卒輔道之/志寧乃就職/
D. 俄兼詹事/以母喪免/有詔起復本官/固請終喪/帝遣中書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兩立/今太子須人教約/卿強起為我/卒輔道之/志寧乃就職/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高祖:唐朝皇帝李淵的廟號,廟號是對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評判性稱號。
B. 七廟:古代宗法制度,天子設七廟供奉祖先。后泛指帝王供奉祖先的宗廟,也代指封建王朝。
C. 起復:古代官員在父母去世后,一般應停職回家守喪,在喪期未滿時又被朝廷重新起用,叫做“起復”,類似的說法還有“奪情”。
D.《春秋》:我國現存的一部最早的編年體史書,相傳是由孔子根據魯史修訂而成。《春秋》是中國古代的儒家典籍,被列為“五經”之一。
6.下列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君臣商議設立七廟時,大家都想立涼武昭王為世祖,于志寧卻以涼武昭王并未開創大唐帝業的根基為由進行反對,后來唐太宗聽從了他的建議。
B. 唐太宗很重視太子的培養,拿西周時周公、召公的例子來勉勵于志寧,請他用正道來輔佐教導太子,并讓他告誡太子不可隨意給屬下官職賞賜。
C. 于志寧在皇上同時給他和另外兩位朝臣賞賜田地時,主動請求將賞賜給自己的那部分田產分賜給另外兩人,高宗對他大加贊賞并同意了他的請求。
D. 武則天皇后認為于志寧在高宗廢王皇后的問題上不替自己幫忙,對他懷恨在心,后來借機給他定罪,將他撤去原職,貶到地方任職。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 太宗嘗宴近臣,問:“志寧安在?”有司奏:“敕召三品,志寧品第四。”
(2) 物固有自然,非一系人事。雖然,陛下無災而戒,不害為福也。
《新唐書于志寧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4.B
5.A(“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評判性稱號”是謚號,而非廟號。廟號是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
6.B(“并讓他告誡太子不可隨意給屬下官職賞賜”表述有誤,原文“勉之,官賞可不次得也”的意思是唐太宗希望于志寧好好教導太子,同時向他許諾官職賞賜是可以不按常規次序而破格獲得的。)
7.(1)太宗曾經設宴款待親近的朝臣,問:“于志寧在哪兒?”主管官吏稟奏:“陛下下令召見三品及三品以上官員參加,而于志寧是第四品。”(“嘗、安、敕”各1分,句意2分)
(2)事物本來有自身的規律,并非全部和人事有關。雖然是這樣,陛下在沒有災害的情況下也警戒自己,這對造福是沒有妨害的。(“固、雖、戒、害“各1分,句意1分)
看了“新唐書于志寧傳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