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宣帝紀閱讀答案
《晉書宣帝紀》文言文閱讀材料
及魏武為丞相,又辟為文學掾,敕行者曰:若復盤桓,便收之。帝懼而就職。于是,使與太子游處,遷黃門侍郎,轉議郎、丞相東曹屬,尋轉主簿。魏國既建,遷太子中庶子。每與大謀,輒有奇策,為太子所信重,與陳群、吳質、朱樂號曰四友。遷為軍司馬,言于魏武曰:昔箕子陳謀,以食為首。今天下不耕者蓋二十余萬,非經國遠籌也。雖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魏武納之,于是務農積谷,國用豐贍。
及魏武薨于洛陽,朝野危懼。帝綱紀喪事,內外肅然。乃奉梓宮還鄴。魏文帝即位,封河津亭侯,轉丞相長史。黃初五年,天子南巡,觀兵吳疆。帝留鎮許昌,改封向鄉侯,轉撫軍、假節,領兵五千,加給事中、錄尚書事。帝固辭天子曰吾于庶事以夜繼晝無須臾寧息此非以為榮乃分憂耳及天子疾篤帝與曹真陳群等見于崇華殿之南堂,并受顧命輔政。詔太子曰:有間此三公者,慎勿疑之。明帝即位,改封舞陽侯。
帝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后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太子素與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于是勤于吏職,夜以忘寢,至于芻牧之間,悉皆臨履,由是魏武意遂安。及平公孫文懿,大行殺戮。誅曹爽之際,支黨皆夷及三族,男女無少長,姑姊妹女子之適人者皆殺之,既而竟遷魏鼎云。
(《晉書宣帝紀》)
《晉書宣帝紀》文言文閱讀題目
4.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帝固辭天子曰/吾于庶事/以夜繼晝/無須臾寧息/此非以為榮/乃分憂耳/及天子疾篤/帝與曹真/陳群等見于/崇華殿之南堂
B.帝固辭/天子曰/吾于庶事/以夜繼晝/無須臾寧息/此非以為榮/乃分憂耳/及天子疾篤/帝與曹真/陳群等見于崇華殿之南堂
C.帝固辭天子曰/吾于庶事/以夜繼晝/無須臾寧息/此非以為榮/乃分憂耳/及天子疾篤/帝與曹真陳群等見于/崇華殿之南堂
D.帝固辭/天子曰/吾于庶事/以夜繼晝無須臾/寧息此/非以為榮/乃分憂耳/及天子疾篤/帝與曹真/陳群等見于崇華殿之南堂
5.下列對原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儒教:儒教又稱孔教圣教,建立在由孔子奠定的儒家學說的基礎上,自漢代以來被奉為官學,從南北朝開始叫做儒教,又被稱作圣教,跟佛教、道教并稱為三教。
B.薨:古人對身故有多種方式的描述,古代稱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級妃嬪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貴族。
C.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如《燭之武退秦師》中提到的晉侯秦伯,后代爵稱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變。
D.魏鼎:文中指魏國的重要禮器。鼎有三足兩耳,傳說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鑄九鼎于刑山之下,以象征九州。自從有了禹鑄九鼎的傳說,鼎就從一般的炊器演變為傳國重器了。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司馬懿博學多聞,信奉儒家思想。漢末天下大亂,他有心憂天下之志,但他因為漢室衰微,不愿屈服曹氏,以裝病拒絕做官。
B.司馬懿有奇策善謀,臨危不亂。他做軍司馬以后向魏武進言,魏武帝聽從之后,國家費用充足;他統領魏武帝喪事,朝廷內外安定,秩序良好。
C.司馬懿老謀深算,能屈能伸。他主動和太子結交,魏文帝即位后倍加重用他,在天子病危之際,他受顧命輔政;受到魏武懷疑,他勤于職守、廢寢忘食,最終消除了魏武的疑慮。
D.司馬懿有雄心大志,又心狠手辣,據說他有狼顧相,誅殺曹爽時,大肆殺戮,支黨皆夷滅三族,不論男女老少,一律殺掉。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及魏武為丞相,又辟為文學掾,敕行者曰:若復盤桓,便收之。
(2)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太子素與帝善,每相全佑,故免。
《晉書宣帝紀》文言文閱讀答案
4.B
5.D定是傳國重器是國家權力的象征,文中未停止曹魏天下。
6.C不是他主動和太子結交。收與太子游處。
7.(1)魏武帝為丞相,又征召他為文學櫞,給使者下令說:若再猶豫不決,就把他逮捕起來。(辟赦盤桓收各1分,句意1分。)
(2)于是對太子曹丕說:司馬懿不是甘為人臣的人,必會干涉到你的家族之事。太子平時與宣帝交好,常常庇護他,所以能無事。(非人臣,預,善,各1分,句意1分。)
看了“晉書宣帝紀文言文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