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正公文集敘閱讀答案
《范文正公文集敘》閱讀材料
嗚呼!公之功德,蓋不待文而顯,其文亦不待敘而傳。然不敢辭者,自以八歲知敬愛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從之游,而公獨不識,以為平生之恨。若獲掛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門下士之末,豈非疇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樂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畝中,非仕而后學者也。淮陰侯見高帝于漢中,論劉、項短長,畫取三秦,如指諸掌。及佐帝定天下,漢中之言,無一不酬者。諸葛孔明臥草廬中,與先主策曹操、孫權,規取劉璋,因蜀之資,以爭天下,終身不易其言。此豈口傳耳受,嘗試為之,而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憂,則已有憂天下致太平之意,故為萬言書以遺宰相,天下傳誦。至用為將,擢為執政,考其平生所為,無出此書者。今其集二十卷,為詩賦二百六十八,為文一百六十五。其于仁義禮樂忠信孝弟蓋如饑渴之于飲食欲須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熱如水之濕蓋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雖弄翰戲語,率然而作,必歸于此。故天下信其誠,爭師尊之。
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非有言也,德之發于口者也。又日:“我戰則克,祭則受福。”非能戰也,德之見于怒者也。元祐四年四月十一日。
【注】韓、范、富、歐陽:指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
《范文正公文集敘》閱讀題目
1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恨子不識范文正公 恨:遺憾 (嬈雪+語文網)
B.漢中之言,無一不酬者 酬:實現
C.與先主策曹操、孫權,規取劉璋 策:鞭策
D.非能戰也,德之見于怒者也 見:表現
1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先生奇軾言,盡以告之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B.始舉進士至京師,則范公歿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C.然不敢辭者,自以八歲知敬愛公 其后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為秦所滅
D.雖弄翰戲語,率然而作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1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回顧了四十七年來對范仲淹的仰慕,真情實事,歷歷在目,敘事生動嚴謹,情文并茂。
B.文章以勛業卓著的歷史人物作陪襯,以寥寥數語,為范仲淹的才情方略作生動寫照,其政治家的氣度由此躍然紙上。
C.文章專從道德根于其天性,發于其文章立論,評贊范仲淹的文集,高屋建瓴,識度超遠。
D.文章先議后敘,敘議結合,由“虛”處入,以“實”筆收,語言平易流暢,感情真摯,堪稱序文的上乘之作。
19.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其于仁義禮樂忠信孝弟蓋如饑渴之于飲食欲須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熱如水之濕蓋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2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7分)
(1)時雖未盡了,則已私識之矣。(3分)
(2)是歲登第,始見知于歐陽公,因公以識韓、富,皆以國士待軾。(4分)
《范文正公文集敘》閱讀答案
16.C
17.D
18.D
19.其于仁義禮樂/忠信孝弟/蓋如饑渴之于飲食/欲須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熱/如水之濕/蓋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20.(1)當時雖然沒有完全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卻已經在心里暗暗地記住他們了。(3分,采分點:盡、了、識,錯一處扣1分,扣完為止。語句不通,大意偏離酌情扣分)
(2)這一年(我)考中進士,才被歐陽公所賞識,通過歐陽公認識了韓琦、富弼,(他們)都用對待國家精英的禮節對待我。(采分點:登第、見…于、因、國士各1分,語句不通,大意偏離酌情扣分)
看了“范文正公文集敘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