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湫記文言文閱讀答案
《大龍湫記》文言文閱讀材料
嗟乎!先王之道之榛蕪久矣。眾皆以遠跡為難,而不知茍有識道者為之先,實近且易也。孔、孟、程、朱皆因于眾廝輿②,而時君不寤,豈不惜哉!夫輿者之誑,即暴③于過
客,不能譴呵而創懲之也,而懷怒蓄怨至此;況小人毒正,側目于君子之道以為不利于其私者哉!此嚴光、管寧之儔所以匿跡銷聲而不敢以身試也。
【注】①摽:把持。②廝輿:舊時指仆役一類的人。③暴:施加惡行,欺侮。
《大龍湫記》文言文閱讀題目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訪于眾僧訪:詢問
B.其始辟者,皆畸人也畸:神奇
C.經蒙茸則手披足踏披:撥開
D.況小人毒正毒:危害
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輿者之誑”的一組是()(3分)
①故蹊徑可尋者希②輿者同聲以險遠辭
?、圪共豢杉炊ブ蝹?④此中皆毒蛇貍蟲,遭之,重則死,輕則傷。
⑤過此則山勢陡仄,決不能前矣。⑥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
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④⑤D.③④⑥
3.下列對作者有關觀點與文章手法的分析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文以“尋大龍湫瀑布”為線索,由按圖記到問眾僧,繼而鮑甥尋,乘輿尋,老僧引,從中可見作者尋找大龍湫瀑布費盡了周折。
B.眾僧告訴我,那些名勝古跡之所以荒蕪廢棄,是因為繼承者或把持田宅來為自己求得利益,或苦于偏僻寂寞而離開到其它地方去了。
C.作者一行后來在老僧的帶領下找到了瀑布,因此作者在結尾發出感慨:只要有“識道”的人帶路,遠道可以成為近道,難道可以變為易道。
D.文章結尾緣事明理,從“尋大龍湫瀑布”之行聯想到孔、孟、程、朱的學問在當今流行的原因,從而豐富了文章的社會內涵。
4.翻譯下面的句子。(10分)
?、俟猛?,俟不可即而去之,何傷?(3分)
②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輩之誑,必眾辱之。(4分)
?、鄞藝拦狻⒐軐幹畠壦阅溘E銷聲而不敢以身試也。(3分)
《大龍湫記》文言文閱讀答案
1.D(毒:怨恨)
2.C(①眾僧所講事實;③“我”去探尋的決心;⑥老僧勉勵“我”去探尋。)
3.D(“在當今流行的原因”錯,應是“在當今不能流行的原因”)
4.(10分)
?、贂呵仪巴?,等到不能接近再離開,又有什么妨害呢?
(譯對“俟”“即”“傷”字各給1分。俟:等到。即:接近。傷:妨害。)
?、谒约红乓穆斆?,來證實我們說謊,一定要當眾羞辱他。
(譯對“耀”“征”“誑”“眾”各給1分。耀:炫耀。征:證實。誑:說謊。眾:當眾。)
③這就是嚴光、管寧之類的人躲藏起來不把聲名張揚出去而不敢親身嘗試小人的惡毒手段的原因啊!
(譯對“儔”“所以”“以身”各1分。儔:類。所以:┉┉的原因。以身:親自。)
看了“大龍湫記文言文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