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將見匈奴使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魏武將見匈奴使》閱讀材料
《魏武將見匈奴使》閱讀題題目
2.“捉刀”流傳下來已成為一個固定詞語。不查詞典,模仿推敲的寫法,對“捉刀”進行解釋。
[推敲]傳說唐代詩人賈島騎著驢做詩,得到“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兩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猶豫不決,就用手作推、敲的樣子,無意中碰上了韓愈,向韓愈說明原委。韓愈想了一會兒說,用“敲”字好(見于《苕溪漁引叢話》卷十九引《劉公嘉話》)。后人就用“推敲”來比喻斟酌字句,反復(fù)琢磨。
例:反復(fù)推敲/推敲詞句。
3.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一成語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當(dāng)?為什么?
4.用匈奴使的眼光,對魏王作一個肖像描寫。
只見那床頭捉刀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魏武將見匈奴使》閱讀題答案
1.他狡詐,怕自己形陋,叫人扮自己接待使者:他多疑,事畢后派間諜聽消息;他殘酷,怕匈奴使對自己不利,派人追殺。
2.曹操叫崔琰代替自己接見匈奴使臣,自己卻持刀站立床頭。接見完畢,叫人問匈奴使臣:“魏王何如?”回答說:“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見于《世說新語?容止》)后來把代替別人做文章(代人做事)叫捉刀。
3.不恰當(dāng)。因為匈奴使就是從相貌上看出“此乃英雄也”的;而“人不可貌相”常用在外表上看不出,實際上卻很有本領(lǐng)的場合。
4.能寫出傳神的眼神和氣勢,就是佳作。(意對即可)
《魏武將見匈奴使》文言文翻譯
曹操將要接見來自匈奴的使者,但自認為自己身材相貌矮小丑陋,不足以懾服遠方的國度,于是命令崔季珪代替自己,自己則拿著刀站在坐椅邊。等到接見完畢,曹操派密探去問那個使者:“你覺得魏王如何?”匈奴使者答道:“魏王儒雅的風(fēng)采不同尋常,然而坐在榻旁持刀的那個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啊!”曹操聽后,就派人在途中追殺了這個匈奴的使者。
看了“魏武將見匈奴使閱讀練習(xí)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