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曝雜記閱讀練習及答案
《檐曝雜記》閱讀材料
《檐曝雜記》閱讀題題目
(3)轉不如十四五歲時之中繩墨矣( ) (4)我歸但有徐君墓( )
1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2分)
A.遂不令復作/遂不得不致力 B.猶厭薄不肯為/至今猶抱痛焉
C.專以讀經為業/及余得中書舍人以歸 D.而經書尚未盡讀/而先生已不及見
19.將下列句子譯成現代白話文(6分)
(1)乃延余至家塾,課其幼子念屺。
(2)日相慫恿,始勉為之。
20.作者少年時“舉業遂廢”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自己的話回答)。(2分)
21.文末作者為何說“至今猶抱痛焉”?請聯系全文加以說明。(3分)
《檐曝雜記》閱讀題答案
17.(1)輒:每;總是。(2)見背:(父母或長輩)去世。(3)轉:反而。(4)但:只,僅。(共4分)
18.C(2分)
19.(1)便請我到他家做私塾先生,教授他最小的兒子念屺。(3分) (2)每天鼓動(我),這才勉強去做八股文章(應試功課)。(3分)
20.父親去世,失去管束;興趣不在讀經,而在詩詞歌賦古文上。(2分)
21.杭先生憐恤故人遺孤,勸勉作者治舉業;作者得官歸來,先生卻已離世,無以為報。(答對一點得2分,答對兩點得3分)
《檐曝雜記》參考譯文
我十多歲時,就很能寫時文了,比如明代隆慶、萬歷年間的短篇,一天我能寫四五篇。我的父親趙容公觀看了文意,說以后不用擔心不學寫文章,而你經書還沒有讀完,于是不讓我再寫時文了,專心讀經書。十四歲才開始寫文章,每次寫都能有所發揮。十五歲時,我父親去世了。我年幼無知,專門舞文弄筆學作詩、古文、詞、賦、四 六之類的,還沾沾自喜很得意,于是學業就荒廢了。杭應龍先生,和我父親的交情最好,可憐我是孤兒,說如果不寫好時文,怎么能脫貧,于是請我到他家的私塾, 叫他的小孩讀書。并讓他的長子杭杏川、次子杭白峰和我一同教課,這兩人都因為善于些時文而出名。我當時十八歲,依然討厭時文不肯去學習。到了冬天,有個叫 莊位乾的貢生也被杭先生雇傭,做杭先生侄子杭廷宣的老師,他的書房與和我在一個大堂,每天慫恿我,我才勉強開始學習時文。但是沉迷于詩、古文好幾年了,一 旦被八股文所束縛,反而不如十四五歲時寫的一針見血了。第二年通過了考試成了秀才,于是不得不致力于寫時文了。后來憑借科舉考中并當了官,都是杭應龍先生 的功勞。等到我作為中書舍人回鄉后,而杭先生已經去世了。我有首詩哀悼他:“我歸但有徐君墓,公在曾憐趙氏孤。”我至今還感到悲傷。
看了“檐曝雜記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