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傒斯閱讀答案
“揭傒斯”原文閱讀
揭傒斯,字曼碩,龍興富州人。父來成,宋鄉貢進士。侯斯幼貧,讀書尤刻苦,晝夜不少懈,父子自為師友,由是貫通百氏,早有文名。大德間,稍出游湘、漢,程鉅夫、盧摯,先后為湖南憲長,成器重之,鉅夫因妻以從妹。延祜初,鉅夫、摯列薦于朝,特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官。時平章李孟監修國史,讀其所撰《功臣列傳》,嘆日:“是方可名史筆!”升應奉翰林文字,仍兼編修,遷國子助教,復留為應奉。南歸省母,旋復召還。傒斯凡三入翰林,朝廷之事,臺閣之儀,靡不閑習,集賢學士王約謂:“與侯斯談治道,大起人意,授之以政,當無施不可。”天歷初,開奎章閣,首擢為授經郎,以教勛戚大臣子孫。文宗時幸閣中,有所咨訪,奏對稱旨,恒以字呼之而不名。每中書奏用儒臣,必問曰:“其材何如揭曼碩?”間出所上《太平政要》以示臺臣,曰:“此朕授經郎揭曼碩所進也。”其見親重如此。富
州地不產金,官府惑于奸民之言,為募淘金戶三百,而以其人總之,散往他郡,采金以獻,歲課自四兩累增至四十九兩。其人既死,而三百戶所存無什一,又不聊生,有司遂責民之受役于官者代輸,民多以是破產。中書因傒斯言:遂捐其征,民賴以蘇,富州人至今德之。傒斯少處窮約,事親菽水粗具而必得其歡心,既有祿入,衣食稍逾于前,輒愀然日:“吾親未嘗享是也。”故平生清儉,至老不渝。友于兄弟,終始無間言。立朝雖居散地而急于薦士揚人之善惟恐不及而聞吏之食墨病民者則尤不曲為之掩復也。為文章,敘事嚴整,語簡而當;詩尤清婉麗密;善楷書、行、草。朝廷太典冊及元勛茂德當得銘辭者,必以命焉。殊方絕域,成慕其名,得其文者,莫不以為榮云。
(節選自《元史·揭傒斯傳》)
“揭傒斯”閱讀習題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立朝雖居散地/而急于薦士揚人之善/惟恐不及而聞/吏之貪墨病民者/則尤不曲為之掩復也/
B.立朝雖居散地/而急于薦士揚人之善/惟恐不及而聞/吏之貪墨病民者則尤不曲/為之掩復也/
C.立朝雖居散地/而急于薦士/揚人之善惟恐不及/麗聞吏之貪墨病民者/則尤不曲為之掩復也/
D.立朝雖居散地/而急于薦士/揚人之善/惟恐不及而聞吏之貪墨病民者/則尤不曲為之掩復也/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從妹,就是堂妹。用“從”稱呼,指親屬中次于至親的親屬,如從子指的是侄子,從兄指的是堂兄。
B.鄉貢進士是指禮部貢院所舉行的進士考試的及第者。參加這一層次的考試需經鄉試、府試兩級選拔。
C.翰林是我國古代文官,常為皇帝起草文書,參與修編國史等,并備皇帝咨詢。這一職位的由來可以追溯到唐朝。
D.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飲食。成語“菽水之歡”指奉養父母,使父母歡樂。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揭傒斯在詩文、書法方面皆有成就。他年輕時就有文名,受到程鉅夫、盧摯等名公顯宦的器重;朝廷重要的文書,顯宦的碑銘大都請他撰寫。
B.揭傒斯在史學方面有很高的造詣。監修國史的李孟讀了他撰寫的《功臣列傳》,贊嘆其為史家筆法,并認為和他交談能大受啟發。
C.揭傒斯受到皇帝信任和賞識。他擔任授經郎教授功勛大臣及皇親國戚的子孫讀書,每當中書省推薦官員,皇帝都會拿揭傒斯來做比較。
D.揭傒斯非常孝順,一生清廉節儉。他有了俸祿以后,生活稍微好一點,就會想到他的父母,覺得自己的父母沒有享受到這些。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文宗時幸閣中,有所咨訪,奏對稱旨,恒以字呼之而不名。
(2)中書因侯斯言,遂捐其征,民賴以蘇,富州人至今德之。
“揭傒斯”閱讀答案
4.C(3分)
5.B(未能及第者)(3分)
6.B(“認為和他交談能大受啟發”的不是李孟)(3分)
7.(10分)
(1) 文宗經常駕臨閣中,有咨詢的問題,揭傒斯的回答都能使皇帝滿意,文宗常常用字號稱呼他,而不稱呼他的名。(“幸”“訪”“名”各1分,語意2分,共5分)
(2) 中書省根據傒斯的建議,于是免除這項征調,老百姓依靠這點得到恢復,富州人至今感恩傒斯。(“因” “捐” “德”各1分,語意2分,共5分)
“揭傒斯”閱讀拓展
揭傒斯是元代一大才子,為文簡潔嚴整,為詩清婉麗密,虞集稱其"如美女簪花"。即便社會地位、生活環境改變之后,對下層人民的疾苦并未忘懷,形諸于詩文的仍然不少。在《送劉以德赴化州學政序》中有"旬宣之道未盡,廉恥之化未興,詬病之風未除,職教之徒臃腫腆腮"之句。在《送吏部段尚書赴湖廣行省參政二十韻》詩中寫道"五嶺纏妖欞,三湘困繹騷。罷氓貧到骨,文吏細吹毛。麟鳳饑為腰,鷹鹋飽在僚。"《千頃堂書目》載有《揭文安公集》五十卷,明初已缺十三卷。尚存古代全集本有三種:《四庫全書》本(十四卷)、《四部叢刊》本(十四卷,又補遺詩一卷)、《豫章叢書》本(十八卷)。1985年6月,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新編輯出版了《揭傒斯全集》。
揭傒斯的《漁父》、《高郵城》、《楊柳青謠》、《秋雁》、《祖生詩》、《李宮人琵琶引》等詩,都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現實社會生活不合理的現象。尤其是《秋雁》詩,別有寄托,寫出了當時民族間的矛盾。誠如《至正直記》說:"揭曼碩題雁,蓋譏色目北人來江南者,貧可富,無可有,而猶毀辱罵南方不絕,自以為右族身貴,視南方如奴隸,然南人亦視北人加輕一等,所以往往有此誚。"揭傒斯還有一首《女幾浦歌》,用民歌體描寫大孤山下的船民,不管風浪如何險惡,總是無所畏懼,表現了勞動人民的剛毅勇敢。
揭傒斯的散文多宣揚封建倫理思想,但也有一些可讀的作品。如《與蕭維斗書》、《送李克俊赴長興州同知序》,都認為"獨善其身"不是一個政治家的風度。《浮云道院記》、《胡氏園趣亭記》,反映出一種封建時代文人的閑適情趣。歐陽玄《豫章揭公墓志銘》說,揭傒斯"文章……正大簡潔,體制嚴整。作詩長于古樂府,選體、律詩長句,偉然有盛唐風"。
看了““揭傒斯”閱讀答案”的還看了:
1.文言文版自我介紹
2.古文中有意境的句子
3.文言文版自我介紹范文
4.文言文勵志格言精選
5.古文驚艷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