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喻文言文的答案
《奕喻》文言文閱讀
弈之優劣有定論。一著之失,人皆見之,雖護短者不能諱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是其所是,世無孔子,誰能定是非之真?然則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無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無有已時,曾觀弈者之不若己!
《奕喻》文言文習題
1. 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1)予思益苦 ( )
(2)然試易地以處 ( )
2. 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的畫線句。
客請與予對局,予頗易之
3. 概括這兩個段落的大意。第一段: ;第二段:
4、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觀點?
《奕喻》文言文答案
1、(1)愁苦(2)換
2、客人請求和我下棋,我頗為輕視他
3、第一段:一次弈棋所得到的教訓;第二段:聯系現實談弈棋后的感想
4、人貴有自知之明,也貴有知人之明;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輕視別人
《奕喻》文言文翻譯
我在朋友家里看下棋。一位客人屢次輸掉,我譏笑他計算失誤,總是想替他改放棋子,認為他趕不上自己。過一會兒,客人請求和我下棋,我頗為輕視他。剛剛下了幾個棋子,客人已經取得主動的形勢。棋局快到中盤的時候,我思考得更加艱苦,而客人卻輕松有余。終局計算雙方棋子,客人贏我十三子。我很慚愧,不能說出一句話。以后有人邀請我觀看下棋,我整天默默地坐著看而已。
現在求學的人讀古人的書,常常非議古人的錯誤;和現在的人相處,也喜歡說別人的錯誤。人本來就不可能沒有錯誤,但是試試彼此交換位置來相處,心平氣和地估計一下,自己真的沒有一點過錯嗎?自己能夠認識別人的錯誤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錯誤,自己能夠指出別人的小過失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大錯,自己檢查自己的過錯尚且沒有時間,哪里有時間議論別人呢?
棋藝的高低,是有標準的,一次的失誤,人們都看到,即使想維護以前的錯誤也是隱瞞不了的。事理方面的問題,人人都贊成自己認為正確的,人人反對自己認為不正確的。現在世間沒有孔子那樣圣人,誰能斷定真正的正確與錯誤?既然這樣那么別人的失誤未必不是有所得,自己沒有失誤未必不是大失誤,但是人們彼此互相譏笑,沒有停止的時候,簡直連看棋的人都不如了。
《奕喻》文言文拓展:
錢大昕(1728—1804)清代史學家、漢學家。字曉徵,一字辛楣,號竹汀。漢族,江蘇嘉定(今上海嘉定人)。錢大昕是一位“于儒者應有之藝,無弗習,無弗精”的學者,在各個領域都有建樹。他精通經史百家,擅長金石考證,他曾經在乾隆時中進士,在鍾山、婁東、紫陽等各書院講學。錢大昕是中國18世紀最為淵博和專精的學術大師,他在生前就已是飲譽海內的著名學者,王昶、段玉裁、王引之、凌廷堪、阮元、江藩等著名學者都給予他極高的評價,公推錢氏為“一代儒宗”。錢大昕所寫的這篇奕喻,主要是借著自己看別人下棋,以及自己下棋失敗的實際體會,來指出當時讀書人自以為是的毛病。
從這次失敗的教訓,錢大昕悟出了一些道理,他說,當時的讀書人讀古人的書,喜歡非議古人的錯誤;而和人實際相處的時候,又喜歡去說別人的不是。其實誰不會犯錯呢?大家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估計一下自己難道都沒有犯過錯嗎?我們能夠看到別人的失誤,卻看不到自己的失誤,能指出別人犯的小錯誤,卻指不出自己犯的大錯誤。真要把時間拿來檢討自己的不是都不夠用,哪有時間去議論別人呢?棋藝的高下是有標準的,一著棋下壞了,別人看得見,硬要遮掩都沒有辦法,但是一件事理各執己見,誰又能夠斷定真正的對與錯呢?所以我們真的沒有必要在一件事情到底誰是誰非上花很多時間,更不能互相譏笑或是互相激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