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南樓書事》閱讀答案
《鄂州南樓書事》
《鄂州南樓書事》閱讀習題
1.怎樣理解第三句中的“無人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2.(1)本詩前兩句是如何描繪畫面的,請結合詩句做簡要分析。(4分)
(2)詩人的心緒集中體現在“涼”字上,全詩是怎樣表現的?請簡要分析。(4分)
《鄂州南樓書事》閱讀答案
1.答案:從修辭角度:用了擬人的手法,將清風明月人格化,寫出優美無比的月夜清涼意境,表達了作者愉悅的心情。從寫法角度:反襯,由自己人生的坎坷反襯清風明月無人管,盡情地美化了南樓夏夜,贊美了南樓上憑欄遠眺的迷人風光。(詩無達詁,可以從詩句字面上理解,答成“愜意、舒暢、渴望自由無拘束”等;也可以聯系作者寫作此詩的背景,答成“由清風明月無拘無束隱約透出作者的悵恨之意”等。意對即可)
2.⑴(4分)起句寫登臨縱目之所見,山光、水光、月光,描繪出山川景物在月下的獨特魅力;次句寫夜色中的十里風荷,芰花、荷花的香氣,突出其清香四溢的深刻感受。前兩句從視覺、嗅覺角度領略、體驗了南樓的美景,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說出視覺、嗅覺感受得2分,結合詩句分析得2分。)
⑵(4分)一個“涼” 字概括了詩人留戀、陶醉于山水間的種種感受。巧妙運用了通感的手法,既切合夏日“追涼”,又寫出景物清高脫俗的寓意,構成了一個使人心境澄淡的“清涼世界”。詩人經歷了多年的流放生涯,流寓鄂州,一方面潔身自好,一方面寄情山水,放舍身心,置生死榮辱于不顧,這也是他“清涼”心境的內涵。(景物之涼與心境之涼各得2分,如說“人情涼”可適當給分。)
《鄂州南樓書事》閱讀注釋
⑴鄂(è)州:在今湖北省武漢、黃石一帶。南樓:在武昌蛇山頂。
⑵.四顧:向四周望去。山光、水光:山色、水色。
⑶憑欄:靠著欄桿。十里:形容水面遼闊。芰(jì):菱角。
⑷并:合并在一起。一味涼:一片涼意。
《鄂州南樓書事》閱讀賞析
《鄂州南樓書事》描述的情景是:武昌的夏天,熱得可怕。那天晚上,詩人登上高高的南樓乘涼。他倚欄而望,明月已近中天,皎潔的清輝傾瀉而下。四面的山光與水光相連相映,一片通明;方圓十數里、盛開著芰(菱)花、荷花,涼爽的夜風中,不斷有淡淡的芳香撲面而來。習習清風,朗朗明月,誰也不能對它們管束驅遺,它們慷慨、殷勤地為南樓送來清清爽爽的夜涼,供游人稱心快意地消受啊!
欣賞這首小詩,讀者很容易忘記自身的處境,仿佛自己也登上南樓來乘涼了。這樣的感覺是這樣來的。先從外界景象來看:四外山水落石出,十里芰荷,樓頭清風,空中明月,遠方近處,天上地下,以南樓為中心,構成一個高遠、清空、富有立體感的藝術境界。再從自身感受來說:山光、水光、月光,是眼睛的視覺所感到的;芰花、荷花的香氣,是鼻子的嗅覺所感到的;清風——夜涼,是皮膚的觸覺以及耳朵的聽覺聽感到的;而“南樓一味涼”的“味”字,還隱含著口舌的味覺在起作用,好像在那里細細地美美地品嘗一般。總之,讀者的眼睛、鼻子、耳朵、口舌、皮膚種種器官司的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觸覺種種功能,統統被調動起來,集中起來,共同參與對這南樓夜景的感覺、領略、體驗。此景此情,令人生出如臨其境的感受,成了自然而然的事。這便是作品的藝術魅力,詩人的藝術追求了。
黃庭堅一生,道路崎嶇坎坷,由于遭受人陷害中傷,曾貶官司蜀中六年之久;召回才幾個月,又被罷官司來武昌閑居。當夜納涼南樓,眼見明月清風,無拘無束,各行其是,想到自己每欲有所作為,卻是動輒得罪,悵恨之情,于是潛滋暗長。“清風明月無人管”,正是詩人這種心緒的自然流露。
看了“《鄂州南樓書事》閱讀答案”的還看了:
1.20篇古詩詞閱讀的題及答案
2.古詩《北齋雨后》的閱讀題答案
3.古詩《長安晚秋》閱讀題的答案
4.古詩中的春天閱讀題答案
5.古詩表現手法鑒賞練習題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