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歌閱讀《落日悵望》的答案
時間:
雪珠2
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
中學生學習文言文,一可以了解中國歷史,二可以了解中國文化,三可以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四可以積累語言,很有必要。以下這篇落日悵望閱讀題答案,旨在讓同學們更好的把握文章的重點內容,并有所啟發和收獲。
古詩文閱讀理解:落日悵望(含答案解析)
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10題。
落日悵望
馬戴
孤云與歸鳥,千里片時間。
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
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
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
8.本詩以“落日悵望”為題,從全詩內容看,作者惆悵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9.請對“孤云”“歸鳥”“微陽”“秋山”創造的意境進行賞析?(4分)
答:
10.若頷聯和頸聯對調次序,在謀篇布局上和原詩相比,哪個表達效果更好?(4分)
答:
參考答案
8.(3分)客中久滯、思鄉情切;年華漸老、感時傷逝。
9。(4分) “孤云”“歸鳥”、“微陽”“秋山”營造出了秋日傍晚的蕭瑟與清冷,寄托著作者的傷感之情。“孤云”“歸鳥”:晚云孤飛于天際,歸鳥投宿于林間,這種景象觸發詩人鄉關之思、傷感之情。“微陽”“秋山”:夕陽西下余暉返照秋山之景,不但加重了詩人的鄉愁,而且更深一層地觸發了詩人內心深處感時傷逝的情緒。
10(4分)原詩最好。詩人見景生情,詩歌景、情分寫,層次鮮明。一、三句景,二、四句情。相間寫來,詩情就被分成兩步遞進:先是由落日時,云去鳥飛的景象,勾起思鄉之“念”;繼而是夕陽下山、日光返照的情景,喚起遲暮之“驚”。有曲達其意之妙。如改成前半景后半情格局,則失去這層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