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之治水》閱讀答案
《丹之治水》①
《丹之治水》習題
②禹之治水,水之道也________
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A.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B.禹之治水,水之道也C.洚永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惡也
D.禹之治水,水之道也
3.出自這篇短文的一個成語是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
4.孟子為了反駁白圭的說法,用了什么樣的論證方法?
5.這篇文章給我們什么啟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丹之治水》答案
1.①勝過;②法則,規律
2.B(B項中的“之”是結構助詞“的”;A.C.D.項中的“之”是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義。)
3.以鄰為壑。意思是拿鄰國當做大水坑,把本國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把災禍推給別人。
4.正反對論證
5.無論做什么事,都應該善于發現規律并運用規律。
《丹之治水》翻譯
白圭說:“我治水患的水平,要超過禹。”孟子說:“你錯了。大禹治水,是遵循水的道路,所以大禹以四海為蓄水的溝壑。如今先生你卻把鄰國當做蓄水的溝壑。水逆向而行,就稱之為洚水,所謂洚水,就是洪水,是人民所厭惡的。你搞錯了。”
《丹之治水》注釋
①選自《孟子·告子下》
②白圭:戰國時水利專家,名丹,字圭。
③愈:超過
④子過矣:您錯了。子:表敬意的對稱詞。
⑤道:法則,規律
⑥壑:溝。
⑦吾子:對人表親切地稱呼。
⑧逆:逆向
⑨洚水:水不遵道而流,即洪水。
⑩惡:憎恨
《丹之治水》簡析
從方法上說,大禹治水順應水性,重在疏導;白圭治水卻高 筑堤防,重在堵塞。
從效果上說,大禹最終將水導入四海,而白圭卻把水堵塞后 流向鄰國。導入四海造福人民而于人無害,流向鄰國則是損人利 己,仁者厭惡的行為。
所以孟子一再說:“你錯了。”并不承認白圭治水有什么了不 起,更不用說超過大禹了。
從白圭治水“以鄰國為壑”聯想到我們生活中“以鄰為壑”的 現象,那可真是比比皆是,舉不勝舉的了。比如說,一個普遍現 象是,自己家里裝修得非常豪華舒適,干凈得一塵不染,但卻把 垃圾桶垃圾袋放在與鄰居共用的樓道里;自己家里的花崗石地面 或木地板或純羊毛地毯要保持清潔,卻把一家人乃至客人的臭鞋 子都堆在門外樓道上擺展覽,讓上上下下的鄰居都在鞋陣中捂鼻 而行。這只是最為常見最為普遍的生活小事,至于那商家之間的 競爭,同事之間的勾心斗角,政治斗爭中的你死我活,“以鄰為 壑”的手段更是無所不用其極。總而言之就是一種損人利己,嫁 禍于人的行為。
當然,你知道“以鄰為壑”,人家也同樣知道“以鄰為壑”,結 果是人人都成了“鄰”,成了“壑”’,到時候,也就沒有一處干凈, 沒有一處不受災害了。由此看來,“以鄰為壑”的最終結果是害人 害己。所以,還是收起這種“仁人所惡”的“以鄰為壑”手段, “以鄰為友”,大家和睦相處,互相幫助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