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居雜興》閱讀答案
《春居雜興》[宋]王禹偁
【注】王禹偁因多次上書言事而得罪皇帝,宋太宗淳化二年,被貶官到商州,任團練副使。此詩系任所有感而作
《春居雜興》習題
(1)請對首句中的“斜”字進行賞析。(4分)
(2)這首詩使用了哪一種表現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春居雜興》參考答案:
(1)“斜”字描寫了兩株桃樹杏樹映襯著向籬笆斜勢生長的姿態,寫出桃杏不甘籬笆的管束,而要破藩籬而出(2分),也寫出了詩人直言敢諫的性格和身居貶地仍不忘爭取自由的精神。(2分)
(2)詩人運用象征(若答比喻、言之成理也可)手法
作者寫有功無過的桃杏妝點了明媚的春光,卻不為春風所容,正象征了作者的遭遇。(以光花杏花自喻,用春風暗指皇帝及佞臣)(1分),借春風吹折桃花杏花,抒發了忠臣不為皇帝佞臣所容,蒙冤受貶的怨債之情,表達了對皇帝昏庸無知的譴責。(2分)
附春居雜興二首
其一
兩株桃杏映籬斜,妝點商山副使家⑴。
何事春風容不得,和鶯吹折數枝花。
其二
春云如獸復如禽,日照風吹淺又深。
誰道無心便容與⑵,亦同翻覆小人心。
《春居雜興》賞析
《春居雜興二首》是宋代詩人王禹偁的組詩作品。第一首以觸事興感的形式,通過詠嘆風折花枝這樣的瑣事來曲拆隱微地反映詩人凄苦的生活,并抒發心頭的難言之痛。首句寫景;第二句落實景之所在,又引出詩人并點明其身分,為下文的發問作鋪墊;第三句以發問來抒情;第四句補述所感之由。第二首詩取意杜詩,并進一步將比喻世事變幻無常的題旨改為對翻云覆雨玩弄權術的奸佞小人的憎恨。這兩首詩篇幅雖小而布置得宜,曲折有致。
組詩第一首寫詩人住所的竹籬下側生長著桃杏樹各一株,被貶為商州團練副使的詩人簡陋的住房就靠它裝飾點綴著。可是這一日無情的春風不但吹斷了幾根花枝,連正在樹頭囀鳴的黃鶯也給驚走了。于是詩人責問春風:你為什么容不得我家這點可憐的裝飾呢?春風無知,詩人責問得無理,但正是這無理的責問真切地描摹出了詩人心頭的惱恨,由此也反襯出了詩人對那傾斜于籬前的桃杏和囀鳴于花間的黃鶯的深厚感情,曲折地反映出了詩入生活的孤寂凄涼。同時,這一責問還另有含意。灼灼桃杏和嚦嚦鶯聲本是妝點這明媚春光的,而春風又正是召喚花開鳥囀的春天主宰。這有功無過的桃杏裝點了明媚的春光,卻不為春風所容,正是隱喻詩人的遭遇。作者以桃花杏花自比,用春風暗指皇帝和佞臣,既抒發自己蒙冤受貶之情,也有對皇帝昏庸無知的譴責。以篇幅短小的絕句,不用一典而能包含十分豐富、深遠的意蘊,技巧已臻化境。
第二首詩的意思取自杜甫《可嘆》詩的“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而進一步將比喻世事變幻無常的題旨改為對翻云覆雨玩弄權術的奸佞小人的憎恨。
《蔡寬夫詩話》云:詩人作此詩后,其子嘉祐曾提出第一首后半與杜甫詩“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相似,建議改寫。詩人聽后欣然說道:“我所作詩句的精詣,竟然能夠暗合杜子美么!”不但沒改,反而又詠一首詩道:“本與樂天為后進,敢期杜甫是前身!”(《苕溪漁隱叢話》引)對自己詩風的“暗合”,其實也就是由學白居易轉而向學杜甫,他是抱以欣慰的態度的。此處杜甫詩是指《絕句漫興九首》之二。王禹偁在遣詞命意上與杜詩的確有點類似,但師其辭而不師其意,創造出全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