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杜庠閱讀答案
《赤壁》杜庠①
諸葛心中空有漢,曹瞞③眼里已無吳。
兵銷炬影東風猛,夢斷簫聲夜月孤。
過此不堪回首處,荒磯鷗鳥滿煙蕪。
[注]①杜庠:明朝詩人,字公序,號西湖醉老,以詩名於景泰間。曾任知縣,不久罷歸;不得志,放情詩酒。 ②舳艫;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樣子。 ③曹瞞:即曹操。
《赤壁》賞析
詩的前五句,作者以巨匠之手,舉重若輕地把一場歷史的風雷任意驅(qū)遣于筆底,并從一定角度對當年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給予評價。
首聯(lián)“水軍東下本雄圖,千里長江隘舟由艫”,詩人以驚人的藝術(shù)腕力寫出了曹軍以泰山壓卵之勢順長江東下。睥睨一切的氣焰和威勢。然而,句中著一“本”字,則明白暗示了其驕兵必敗,“雄圖”終將化為泡影的歷史結(jié)局。
頷聯(lián)“諸葛心中空有漢,曹滿眼里已無吳”,分述諸葛亮和曹操兩個歷史人物。“心中空有漢”是說,漢朝國祚將亡,諸葛亮縱然逞其才智,終究也是枉費心機。對句寫曹操的狂妄輕敵。
頸聯(lián)出句“兵銷炬影東風猛”,寫曹軍的失敗。接下來的對句“夢斷簫聲夜月孤”,則出現(xiàn)一個大跨度的跳躍、轉(zhuǎn)折,作者移宮換羽,詩筆一揮越過八、九百年,聯(lián)想到大蘇泛赤壁的遺事,一種虛空悵惘的情緒隨之升騰起來,詩境也由粗放轉(zhuǎn)為凄清。句中“夢斷”、“簫聲”、“夜月”的意象,全由蘇軾《前赤壁賦》一文化出。這一聯(lián)的兩句詩對比強烈,出句尚是千帆爭渡,煙焰張?zhí)斓膽?zhàn)爭場景,對句卻繪出一幅清幽的長江月夜聽簫圖,讀者如聞那“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的洞簫聲在耳畔索回飄蕩,令人黯然銷魂。
尾聯(lián)詩人從幽思冥想中重又回到使他感興趣的眼前風物上來:“過此不堪回首處,荒磯鷗鳥滿煙蕪。”不堪回首是傷感于歷史的變遷和現(xiàn)實的荒涼。那些三國時代的英雄人物——一世之雄的曹操,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雄姿英發(fā)的周郎,“而今安在哉”!就連那月夜泛舟,臨風吹簫、放言宏論的蘇軾和客子,也早已杳如黃鶴。面對荒磯鷗鳥、哀草寒煙,多情善感的詩人撫今追昔,念往思來,能不感慨萬端!更兼那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坎坷,命運的乖舛,……一腔憂思愁緒向誰傾?末句以景結(jié)情,作者的百般感觸盡在不言中,也給全詩籠上了一層由歷史的滄桑感、宇宙的蒼涼感和人生短暫渺小的感喟相交織而成的凄愴意緒。
《赤壁》習題
(1)對聯(lián)在語言形式上的最大特點是 ,律詩中的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也具有這樣的特點。
(2)對聯(lián)中的“周郎一炬”與上面詩歌中的“ ”一句同說一事;“蘇子兩游”與上面詩歌中的“ ”一句同說一事。
(3)就詩歌中畫線的句子,結(jié)合全詩,從一個角度(如景和情的關(guān)系)寫一段鑒賞文字。(80字左右)
《赤壁》答案
(1)對仗(或?qū)ε?
(2)兵銷炬影東風猛 夢斷簫聲夜月孤?
(3)“荒礬鷗鳥滿煙蕪”是一句寫景的詩句,但景中含情。在荒蕪的赤壁,借鷗鳥以動寫靜,更襯托出此地的凄涼,間接表達作者內(nèi)心孤寂,而前一句“過此不堪回首處”是直抒胸臆。而前三聯(lián)都是敘述,只是結(jié)尾前半句直抒胸臆,后半句情景交融。
看了《赤壁》閱讀答案的還看了:
1.《赤壁歌送別》古詩賞析
2.《赤壁之戰(zhàn)》觀后感作文集錦
3.讀《赤壁之戰(zhàn)》課文有感
4.《赤壁之戰(zhàn)》500字觀后感
5.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原文和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