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陳升之傳》閱讀答案
《宋史·陳升之傳》
熙寧元年,知樞密院。明年,同制置三司條例司,與王安石共事。數月,拜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升之既相,遂請免條例司,安石曰:“古之六卿,即今之執政,有司馬、司徒、司空,各名一職,何害于理?”升之曰:“若制置百司條例則可,但今制置三司一官,則不可。”由是忤安石,稱疾歸臥逾十旬,帝數敦諭,乃出。會母喪,去位;終制,召為樞密使。卒,年六十九。謚曰成肅。升之深狡多數,善傅會以取富貴。王安石用事,患正論盈庭,引升之自助。升之心知其不可,而竭力為之用,安石德之,故使先己為相。
甫得志,即求解條例司,又時為小異,陽若不與之同。世以是譏之。
(節選自《宋史·陳升之傳》)
《宋史·陳升之傳》習題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升之言京官/不宜為節度使/下馬因劾承祐驕恣/解其任/凡任言責五年/所上數十百事/然持論不堅/以故不盡施用/
B.升之言/京官不宜為節度使下馬/因劾承祐驕恣/解其任/凡任言責/五年所上數十百事/然持論不堅/以故不盡施用/
C.升之言/京官不宜為節度使下馬/因劾承祐驕恣/解其任凡/任言責五年/所上數十百事/然持論不堅/以故不盡施用/
D.升之言京官/不宜為節度使下馬/因劾承祐驕恣/解其任/凡任言責/五年所上數十百事/然持論不堅以/故不盡施用/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尺牘,是一種用一定規格的木板經刻寫文字后制成的書籍形式,紙張發明之前用得較多,后成為書信的代稱。
B.搢紳,搢,插;紳,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圍于腰際的大帶。搢紳指把笏板插入帶間,引申指有官職或做過官的人。
C.朕,一直是中國古代皇帝的自稱,也可為譖號稱帝的人的自稱,比如三國時的袁術稱帝后,就自稱為“朕”。
D.樞密院,五代至元朝時的中央最高軍事機構。樞密院的長官稱為樞密使,文中的賈昌朝就曾擔任這一職務。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陳升之移風易俗。當時民間有收藏親朋信件借以興起訴訟的習慣,陳升之認為這有傷風化,向皇帝請求予以禁止。
B.陳升之忠于國事。看到三館用人更加輕率,成了權貴游士進官取職的階梯,他上疏請求嚴格人選,得到皇帝的認可。
C.陳升之仕途較順。他僅有的一次被罷官是任樞密副使時,唐介等人以他結交宦官為由彈劾他而被罷官,但后來他又入朝任職。
D.陳升之頗有心計。王安石掌權后,他明明對王安石有看法,卻不表露出來,仍竭力幫助他,借此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由是忤安石,稱疾歸臥逾十旬,帝數敦諭,乃出。
(2)甫得志,即求解條例司,又時為小異,陽若不與之同。
《宋史·陳升之傳》參考答案
4.C
5.C
6.A
7.因此得罪了王安石,陳升之聲稱有病回家休養超過一百天,神宗多次督促告諭,他才出來任官。
(2)陳升之剛一受到重用,就請求解除條例司,又不時有一些細小的異議,假裝并不與王安石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