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煮酒論英雄》閱讀答案
《曹操煮酒論英雄》
一日,關、張不在,玄德正在后園澆菜,許褚、張遼引數十人入園中曰:“丞相有命,請使君便行。”玄德驚問曰:“有甚緊事?”許褚曰:“不知。只教我來相請。”
玄德只得隨二人入府見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操執玄德手,直至后園,曰:“玄德學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無事消遣耳。”操曰:“適見枝頭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張繡時,道上缺水,將士皆渴;吾心生一計,以鞭虛指曰:‘前面有梅林。’軍士聞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見此梅,不可不賞。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會。”玄德心神方定。隨至小亭,已設樽俎: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酒至半酣,忽陰云漠漠,驟雨將至。從人遙指天外龍掛,操與玄德憑欄觀之。操曰:“使君知龍之變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詳。”操曰:“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歷四方,必知當世英雄。請試指言之。”玄德曰:“備肉眼安識英雄?”操曰:“休得過謙。”玄德曰:“備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實有未知。”操曰:“既不識其面,亦聞其名。”玄德曰:“淮南袁術,兵糧足備,可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紹,四世三公,門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極多,可為英雄?”操笑曰:“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稱八俊,威鎮九州:劉景升可為英雄?”操曰:“劉表虛名無實,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氣方剛,江東領袖——孫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孫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劉季玉,可為英雄乎?”操曰:“劉璋雖系宗室,乃守戶之犬耳,何足為英雄!”玄德曰:“如張繡、張魯、韓遂等輩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掛齒!”玄德曰:“舍此之外,備實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誰能當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玄德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箸,不覺落于地下。時正值大雨將至,雷聲大作。玄德乃從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將聞言失箸緣故,輕輕掩飾過了。操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詩贊曰:“勉從虎穴暫趨身,說破英雄驚殺人。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
天雨方住,見兩個人撞入后園,手提寶劍,突至亭前,左右攔擋不住。操視之,乃關、張二人也。原來二人從城外射箭方回,聽得玄德被許褚、張遼請將去了,慌忙來相府打聽;聞說在后園,只恐有失,故沖突而入。卻見玄德與操對坐飲酒。二人按劍而立。操問二人何來。云長曰:“聽知丞相和兄飲酒,特來舞劍,以助一笑。”操笑曰:“此非鴻門會,安用項莊、項伯乎?”玄德亦笑。操命:“取酒與二‘樊噲’壓驚。”關、張拜謝。須臾席散,玄德辭操而歸。云長曰:“險些驚殺我兩個!”玄德以落箸事說與關、張。關、張問是何意。玄德曰:“吾之學圃,正欲使操知我無大志;不意操竟指我為英雄,我故失驚落箸。又恐操生疑,故借懼雷以掩飾之耳。”關、張曰:“兄真高見!”
《曹操煮酒論英雄》習題
1.劉備為何要行“韜晦之計”?“韜晦之計”的具體內容是什么?劉備為什么不將此事告訴結拜兄弟?這個細節表現了劉備的什么性格?
________________
2.選文開頭為何要交代“關、張不在”?
________________
3.曹操“煮酒”請劉備“論英雄”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4.曹、劉“論戰”可分幾個回合?請用簡明的文字把各個回合的內容概括出來。
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畫線的兩處文字屬于環境描寫,請簡要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
6.請結合自己課外讀書的積累,說說曹操是真的“遂不疑玄德”嗎?
________________
《曹操煮酒論英雄》答案
1.行“韜晦之計”是為了防曹操謀害。“韜晦之計”的具體內容指“下處后園種菜,親自澆灌”,意在表明自己胸無大志,非曹操對手。 不對關羽、張飛說明,足見劉備韜晦之深,惟恐他倆在言語上、行動上有失,影響大計。 這個細節表明劉備深謀遠慮。
2.為了渲染緊張氣氛——“關、張不在”,曹操又忽然遣人請劉備過去,這就增添了事情的緊張氣氛。
3.通過逼問劉備心中真正的英雄,來探尋劉備心中的秘密,解除劉備“學圃”的真正用意,試探他的虛實,看看他是否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
4.第一回合:曹操迂回試探,劉備權作不知。第二回合:曹操步步緊逼,劉備亂論英雄。第三回合:曹操識破英雄,劉備巧飾驚恐。
5.運用自然環境烘托人物性格和情節氣氛,“忽陰云漠漠,驟雨將至”,這句話明寫天氣,暗寫人物情態。天上“陰云漠漠”,劉備心中也陰云籠罩,而“天外龍掛”又成了劉備借龍喻英雄的依據。等到曹操說破英雄,“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在劉備的心理上,曹操說破英雄才是驚天動地的灌耳驚雷,這“雷聲”就成了影響人物心理變化的直接因素。同時,雷聲又成為劉備“失箸”的絕好掩飾,也成了情節轉化的關鍵。
6.在《三國演義》中曹操作為“奸雄”的代表,那么以他的心計和眼力是不可能被劉備輕易瞞住的,至于為什么沒有逼問下去,乃是“英雄惜英雄”的緣故,這從曹操的這句話“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中也可以獲得答案。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對人才的愛惜是有目共睹的,他之所以不想將劉備置于死地,一是因為此次“青梅煮酒”的目的只是為了試探劉備的政治抱負,并不想將劉備置于死地;二是以劉備“豫州牧”的實力,根本無法與他抗衡,殺劉備反而有辱英雄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