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及答案兩篇
文言文閱讀1:
曰:“見必與之決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適值偷在市飲酒,勢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觀者
如堵墻。久之,各未能進。弓手者忽謂偷曰:“尉④至矣,我與汝皆健者,汝敢與我尉馬前決生死乎?”
偷曰:“諾。”弓手應聲刺之,一舉而斃,蓋乘隙也。 (選自沈括《夢溪筆談》)
【注釋】①濠州定遠縣:地名,今屬安徽。②弓手:又稱弓兵,宋代地方治安軍之一。③村步:村埠頭。
步,通“埠”,碼頭。④尉:指縣尉,維持本縣治安。
文言文習題: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善(善于、擅長)用矛 B.一舉而斃(殺死)
C.適值(剛好)偷在市飲酒 D.弓手者忽謂(對……說)偷曰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2分)
A.皆服其能 空乏其身
B.弓手者因事至村步 罔不因勢象形
C.遂曳矛而斗 遂許先帝以驅馳
D.見必與之決生死 時人莫之許也
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汝敢與我尉馬前決生死乎?
4.根據選文,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弓手在與小偷決斗中取勝的原因。(2分)
文言文答案
1.C(2分)
2.B(2分)
3.你敢和我在縣尉的馬前決一死戰嗎?(2分,意思符合即給分)
4.弓箭手運用智謀,找到突破口,抓住機會,戰勝小偷。(2分,意思符合即給分)
文言文閱讀2: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楊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文言文習題
1.我能解釋下面各句中劃線的詞語。(2分)
①世隸耕 ( ) ②指物作詩立就 ( )
③稍稍賓客其父 ( ) ④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 ( )
2.我能判斷出下列句子停頓有誤的一項是( ) ( 2分 )
A.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B.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C.余聞之/也久。
D.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
3.我能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2分 )
①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4.用自己的話說說: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的原因是什么?( 2分 )
5.方仲永的父親是怎樣的一個人?你最想對他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2分 )
文言文參考答案:
1.①屬于;②完成;③以賓客之禮相待;④通攀,牽,引。
2. C(應為余聞之也/久)
3. ①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寫好,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②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4. 沒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5. 是一個貪圖小利、目光短淺的人;示例:一個人的天資再好,沒有后天的教育,也是不能成才的(合情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