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尹師魯?shù)谝粫烽喿x及答案
閱讀策略是語言學習者為了提高閱讀理解而采取的技巧和方法。有的研究表明策略培訓有利于提高閱讀者的閱讀理解能力。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與尹師魯?shù)谝粫返拈喿x練習及答案,希望對你的閱讀能力的有所幫助。
與尹師魯?shù)谝粫?/h2>
某頓首,師魯十二兄書記。前在京師相別時,約使人如河上,既受命,便遣白頭奴出城,而還言不見舟矣。其夕,及得師魯手簡,乃知留船以待,怪不如約,方悟此奴懶去而見紿。
臨行,臺吏催苛百端,不比催師魯人長者有禮,使人惶迫不知所為。是以又不留下書在京師,但深托君貺因書道修意以西。始謀陸赴夷陵,以大暑,又無馬,乃作此行。沿汴絕淮,泛大江,凡五千里,用一百一十程,才至荊南。在路無附書處,不知君貺曾作書道修意否?
及來此問荊人,云去郢止兩程,方喜得作書以奉問。又見家兄,言有人見師魯過襄州,計今在郢久矣。師魯歡戚不問可知,所渴欲問者,別后安否?及家人處之如何,莫苦相尤否?六郎舊疾平否?
修行雖久,然江湖皆昔所游,往往有親舊留連,又不遇惡風水。老母用術者言,果以此行為幸。又聞夷陵有米、面、魚,如京洛,又有梨、栗、橘、柚、大筍、茶荈,皆可飲食,益相喜賀。昨日因參轉運,作庭趨,始覺身是縣令矣,其余皆如昔時。
師魯簡中言,疑修有自疑之意者,非他,蓋懼責人太深以取直爾。今而思之,自決不復疑也。然師魯又云暗于朋友,此似未知修心。當與高書時,蓋已知其非君子,發(fā)于極憤而切責之,非以朋友待之也,其所為何足驚駭?路中來,頗有人以罪出不測見吊者,此皆不知修心也。師魯又云非忘親,此又非也。得罪雖死,不為忘親,此事須相見,可盡其說也。
五六十年來,天生此輩,沉默畏慎,布在世間,相師成風。忽見吾輩作此事,下至灶間老婢,亦相驚怪,交口議之。不知此事古人日日有也,但問所言當否而已。又有深相賞嘆者,此亦是不慣見事人也。可嗟世人不見如往時事久矣!往時砧斧鼎鑊,皆是烹斬人之物,然士有死不失義,則趨而就之,與幾席枕藉之無異。有義君子在傍,見有就死,知其當然,亦不甚嘆賞也。史冊所以書之者,蓋特欲警后世愚懦者,使知事有當然而不得避爾,非以為奇事而詫人也。幸今世用刑至仁慈,無此物,使有而一人就之,不知作何等怪駭也。然吾輩亦自當絕口不可及前事也。居閑僻處,日知進道而已,此事不須言,然師魯以修有自疑之言,要知修處之如何,故略道也。
安道與予在楚州,談禍福事甚詳,安道亦以為然。俟到夷陵寫去,然后得知修所以處之之心也。又常與安道言,每見前世有名人,當論事時,感激不避誅死,真若知義者,及到貶所,則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窮愁形于文字,其心歡戚無異庸人,雖韓文公不免此累,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師魯察修此語,則處之之心,又可知矣。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貶者,然或傲逸狂醉,自言我為大不為小。故師魯相別,自言益慎職,無飲酒。此事修今亦遵此語。咽喉自出京愈矣,至今不曾飲酒。到縣后勤官,以懲洛中時懶慢矣。
夷陵有一路,只數(shù)日可至郢,白頭奴足以往來。秋寒矣,千萬保重。不宣。修頓首。
《與尹師魯?shù)谝粫烽喿x練習:
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及家人處之如何,莫苦相尤否? 尤:怨尤,責難。
B.凡五千里,用一百一十程 用:經過。
C.頗有人以罪出不測見吊者 吊:勸慰,安慰。
D.居閑僻處,日知進道而已 進道:進入仕途。
3.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和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師魯歡戚不問可知 B.不比催師魯人長者有禮
C.當論事時,感激不避誅死, D.史冊所以書之者
4.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活用情況屬于名詞作狀語的是:( )
A.但深托君貺因書道修意以西 B.始謀陸赴夷陵
C.非以為奇事而詫人也 D.自言我為大不為小
5.下列句子中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
A.方悟此奴懶去而見紿。 B.疑修有自疑之意者
C.有不堪之窮愁形于文字 D.其心歡戚無異庸人
6.翻譯下面的句子。
(1). 然師魯又云暗于朋友,此似未知修心
(2).蓋特欲警后世愚懦者,使知事有當然而不得避爾
《與尹師魯?shù)谝粫烽喿x練習答案:
1.D(進道:提升自己的道德。)
2.B(A.派;令;B.即使;C.來;因為;D.按照;像。)
3.A(歡喜和憂慮。長者:古:有德行;今:年紀大的人;感激:古:感動發(fā)憤;今:感謝。所以:古:……的原因;今:結果連詞。)
4.B(A.西:名詞作動詞,向西出發(fā);B.陸:從陸路;C.詫:使……驚詫;D.大、小:形容詞作名詞,大事,小節(jié)。)
5.A(被動句;B.賓語前置句,C、D狀語后置句,都是倒裝句。)
6.(1).但是你說我對朋友的為人不清楚,你的這種看法好象不了解我的心。
(2).不過是為了警戒后世愚蠢軟弱的人,使人知道這些事情應該承擔而不能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