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的文化之痛閱讀答案
《藝術教育的文化之痛》閱讀材料
④今天,由西方啟蒙精神、科學技術和理性自身演變而來的實用理性和工具理性統治了現代社會,在追求效率和實施技術的過程中,理性由解放的工具蛻化為統治自然和人的工具。而中國傳統藝術的核心觀念是自然。中國藝術家認為,技巧不是藝術的全部,“技進乎道”,“進”并不是超過或提升,而是否定和消解。只有否定了“技”,才能進入到本真的自然狀態,即“道”的狀態:當中國傳統藝術虛靜空明、平淡天真的精神,不知不覺中涵融了自然,并且當主體精神和客體自然互相融合升華為渾融一體的世界時,這對現代人的偏激乖戾的心靈,正是一種極好的救贖。而藝術教育的重要功能,恰恰是在陶冶性情、潛移默化中實現理想人格。
⑤今天的中國藝術教育,本可以通過對現代文明悖論的反思,在對與人類生命有密切關聯的自然的思考方面有更好的作為,讓學生真正了解到中國藝術的基本性格,不是裝腔作勢、怪僻虛偽,而是平正平實、雅淡素樸。然而,我們注意到,當今的藝術教育一開始就以藝術技巧為目的,重“技”輕“道”,忽視了支撐藝術、灌溉藝術的那個背后的“心”的培養以及一種精神的熏陶,導致學生過多地以藝術技巧為對象來加以考察和體認。尤其是受到商業誘惑和市場刺激,藝術的學習日益淪為技巧的賣弄和精巧的制作,這樣就逐漸偏離了“詩言志,歌詠言”、“君子以鐘鼓道志,以琴瑟樂心”這種藝術根植人心的傳統。現在,要想在藝術教育中重新塑造健全的人格和高貴的精神,我們或許可以重新去認識古典文化和藝術,把我們的靈魂從單一的物質和技術申解脫出來,讓學生們更多地去觸摸人類歷史中曾經達到的有深度、有厚度的智慧資源。中國的藝術要求平衡、壯大、健康、充實,這也是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要求,被這種文化熏陶出來的人格,也自然是完滿的、充實的。
⑥在今天的藝術教育中,我們尤其要努力避免由于機械工業合理化、社團組織規范化以及社會分工的日益細化等帶來的人的精神自由空間的喪失以及生活的枯燥單調乃至競爭變化的劇烈等所有可能對藝術發展產生的消極影響。因為藝術創造的最后動力,一定是來自人的內心深處,來自于人的自由感和充實感。人類為什么需要藝術?因為人生最大的快樂,來自對美的欣賞,而藝術是美的最高形式。藝術為什么能讓人快樂?因為藝術是自由的、創造的、充實的、圓滿的。藝術可以提高人的修養,完善人的人格,陶冶人的情操,頤養人的生命,它使人成為一個活得有意思的人、一個有活力的人、一個充滿創造性的人、一個人性得到和諧發展的人,總之,是一個完整的人、一個真正的人。
⑦藝術教育的過程,本應該是真正的“文而化之”的過程。然而,目前藝術類學生普遍的文化素養,卻成為了藝術教育的“文化之痛”。這樣,就很容易使藝術教育蛻變為無本之本、無源之水,而這些藝術類學生文化素質的南低,又在總體上決定了未來整個國家藝術品位和藝術素養的高低。
《藝術教育的文化之痛》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表述中,不屬于藝術教育遭遇“文化之痛”原因的一項是(3分)
A.在目前的藝術類招生考試中,藝術類院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和門檻的降低,導致生源文化素養狀況堪憂。
B.當今的藝術教育重“技”輕“道”,忽視了支撐藝術、灌溉藝術的那個背后的“心”的培養和精神的熏陶。
C.社會的急劇變化導致人的精神自由空間的喪失以及生活的枯燥單調、競爭激烈等對藝術發展產生的消極影響。
D.藝術教育至關重要,藝術類學生文化素質的高低,總體上決定了未來整個國家藝術品位和藝術素養的高低。
小題2:下列對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①②段指出當前藝術類院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藝考成了考生高考的一條捷徑,導致當前藝術人才培養和學科發展遭遇瓶頸。
B.③段由藝術作品的內在特點人手,指出藝術作品是一種精神產品,藝術學習絕不是一技之錘煉,應該是涵養性靈的絕好方式。
C.④⑤段先指出中國傳統藝術的核心觀念是自然,“技近乎道”,進而強調當前的藝術教育應該注重“心”的培養和精神的熏陶。
D.⑥⑦段緊承第⑤段,先明確藝術能讓人成為一個完整的人、真正的人,最后表達了對當前藝術教育遭遇“文化之痛”的擔憂。
小題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倪妮的一夜走紅,再次刺激了很多學生“一夜成名”的夢想;一些家長也認為參加藝考,就讀藝術類院校,是幫助孩子實現夢想的一條有效途徑。
B.古今中外,任何偉大的藝術作品背后,都有一種偉大的精神、一顆偉大的心。一個偉大的藝術家,必須以人格的修養、精神的解放作為技巧的根本。
C.中國藝術家認為,技巧不是藝術的全部,“技進乎道”,“進”就是否定和消解,只要否定了“技”,就能進入到本真的自然狀態,即“道”的狀態。
D.要想在藝術教育中重新塑造健全的人格和高貴的精神,讓學生們更多地去觸摸人類歷史中曾經達到的有深度、有厚度的智慧資源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藝術教育的文化之痛》閱讀答案
小題1:D
小題2:B
小題3:C
看了“藝術教育的文化之痛閱讀答案”